今天看啥  ›  专栏  ›  勒克儿

藏区的一朵奇葩:似羌非典型羌 是藏又非典型藏 它是啥寨?

勒克儿  · 简书  ·  · 2017-11-10 15:14

文图/勒克儿

万万没想到,曾几次从茂县到黑水途中瞥见的那座与理县桃坪羌寨神似的“古堡”,居然是一座藏寨!是的,之前曾站在大黑水河对岸遥望那依山而建的山寨,从外观判断,俺就一直固执认为它是羌家寨子。直到今年10月28日,这个叫色尔古的藏寨作为正式景区举行开寨仪式时,大脑才被格式化后重新储存崭新的信息:色尔古是一个典型的藏羌民族文化交融相汇的地方!

瓦钵梁子山。猛河。新建的水泥桥,五色经幡猎猎,典型藏区的味道。  
猪下颚骨头图腾与金顶白塔并排一直延伸到这个寨子的入口。看上去怪异得紧。​  

背靠瓦钵梁子山,脚踏大猛河河畔,呈犄角之势而建的色尔古分为上寨、下寨和娃娃寨,三个寨子彼此通过N条片石镶嵌的小巷,M座形状迥异的石阶梯纵横交错相连,成为了一个原始古朴而又神秘独特的嘉绒藏寨村落。

寨民们摇着经筒吹着大法号,迎接客人的到来。  
寨民们摇着经筒吹着大法号,迎接客人的到来。  
寨民子寨口一边卖着土特产,一边悠闲地弹着口弦。​  

色尔古,嘉绒藏语意为“盛产黄金的地方”。

但是,色尔古寨背靠的瓦钵梁子山,从外观上看,与“黄金”貌似关联不大,但地势却是十分险要,加上脚下宽阔的猛河,如果作为战场,的确颇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阵仗!早年有一部黑白电影叫《猛河的黎明》,讲述了解放军剿除国民党一小撮残敌的故事,就发生在此间。站在河边远观,这藏寨城堡式的民居群镶嵌在灰黄色偏近荒凉的黄土上,与周围环境自然和谐地融在一起,显露出其特有的神秘和历史沧桑感,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连接猛河新建的大桥。桥尽头,山壁旁,就是色尔古藏寨。​  
猛河。吊桥遗址。诉说着古往今来色尔古藏寨的故事。​  

事实上,这古寨建造伊始,嘉绒藏族的先人们就同时考虑了民用和抵御外敌的功能。土生土长于色尔古的藏族妹子泽郎拉姆介绍说,色尔古藏寨有一千多年历史,现留存下来的建筑,最早的也有800年多年。

美丽的藏族妹子泽郎拉姆说起自己的寨子,如数家珍。​  

这个藏寨虽然分为上寨、下寨和娃娃寨三个寨子,但站在和对岸远观,它却浑然一体。从新建造的水泥大桥进入,对岸的山头上,藏族苯教传统的大法号声陡然响起,抬头一看,是俩藏族男子在吹奏,很像电视剧里古老山寨欢迎贵客入寨的仪式。

色尔古藏寨一角。
色尔古藏寨一角。

过完桥,左转,一个个白塔沿着进寨坡道并排而立,白塔的远处,大法号声再次陡然响起,法号声音的间或中,一男子在向空中抛洒着龙达,嘴里高亢地尖叫着藏族人特有的“哟喝嗬”呐喊声,场景很有藏族的仪式感。

色尔古藏寨,民俗民风浓郁。  
色尔古藏寨,民俗民风浓郁。​  

这个藏寨,几条出口连着各个寨子互通的甬道构成路网,三个寨子的人进出自如,但外人进入半天都找不着北。比肩走袂的寨子,房子高高低低,所有建筑均以土、石、麻筋、木为料,有的仅用土木。墙体和墙体之间的巷道深幽而神秘,因一些巷道上又搭建有房屋,于是便有了无数暗道,走入其中就像步入了历史的迷宫。

色尔古藏寨一角。
色尔古藏寨建筑奇特,中间凸出的是房屋承重、分压墙,历经地震,至今完好。  

藏族妹子泽郎拉姆介绍说,这个寨子的地下供水系统堪称藏寨的一绝。寨子从高山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三个寨子的每家每户。这水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而且一旦有战事发生,就是避免敌人断水和寨里人逃生的暗道。

色尔古藏寨民居一角。图右墙体凹陷处,是建造房屋时预留的拴马处。​  

远观或近窥这个寨子,但见家家屋子的房顶和门楣,都有白色石头垒起“小塔”,供奉着这里嘉绒藏族人的白石神。

色尔古藏寨的白石崇拜。这与羌族寨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建筑的形式到地下水网再到白石崇拜,这些特性,与理县名闻遐迩的桃坪羌寨,何其相似乃尔!但仔细品评,色尔古藏寨首先到处矗立的白塔和五色经幡,外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藏族村寨的标配。而色尔古藏寨的个性在于:一是,他们以猪下颚骨头来标记一户人家房屋传承年代的印记——每出生一代人,就在门楣上方添加一块猪下颚骨头!要计算寨子里某座房子的年代,首先就要去数一数他家门楣上有几块猪下颚骨头。而猪下颚骨头,竟是这个藏寨的图腾!

省道旁,猪下颚骨头图腾(左)与寨标并立,向世人昭示着与众不同​的民俗。  
色尔古藏寨的寨标​,昭示着这里的民众崇拜自然,并且是个战斗的民族。  

这个寨子的第二特性是,家家的门框下都有一块印着经文或者图腾的经幡样布巾,这是色尔古寨特有的习俗,叫碰头巾,进门时脑壳挨一下这碰头巾,不仅可以拂去尘埃,而且碰头巾动一次,表示念了一次六字真言,是一次祈福。

寨子住家户大门。猪下颚骨头(凹处)、白石与碰头巾。​  

作为一个对比,与色尔古藏寨直线距离仅仅相隔数里的其他村寨,却是非常典型的纯羌族文化传统和模板。这不得不令人啧啧称奇!

色尔古藏寨的三代人。
色尔古藏寨的民众,个个都能歌善舞。他们跳的锅庄,与丹巴一带的嘉绒藏族在曲调和舞姿上有很大区别。

我们重点参观了一家的房子。这家的房子到底有几个房屋至今俺也没数清楚,只是记得屋与屋过道纵横,从一楼到顶楼得爬三个陡峭的梯子,然后,从一个烟囱状的通道中出来,便是一个整个房子的平顶,这里,可观看全寨面貌。

色尔古藏寨的进出通道。​
色尔古藏寨一角。​
色尔古藏寨一角。​

这家的屋子里,有一个门楣上放着一些鸡蛋壳,导游泽郎拉姆解释说,在战争年代,这门楣上的鸡蛋壳就是向寨民示意:这家有孕妇或是刚出生的孩子,必须得到重点保护。

门楣上放鸡蛋壳,很有故事。​  
牛皮做衣服前,他们通过这原始压榨工具使其柔软。  

导游泽郎拉姆说,这家屋子不仅建筑年代久远,而且还有很有故事。故事之一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时,这里曾是徐向前元帅指挥部所在地……

红军用过的4个灯头的油灯。​  
据导游说这是徐向前元帅指挥战斗曾坐过的凳子。  

走马观花这神秘的色尔古藏寨,从其整体寨子建筑布局到碉堡式工艺住房,从神秘的地下水网迷宫通道到家家户户白石崇拜的图腾文化,其外观乃至结构似羌又非典型羌,内涵乃至习俗是藏又非典型藏,使之成为了藏羌文化羽化过渡自然,藏羌建筑画风高度融合的典型代表。这种富有深切意味的文化隔离,类似内蒙古藏传佛教寺庙藏汉蒙风格三位一体与藏区典型寺庙的区隔,从而让色尔古从藏区万千藏寨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种独特而传奇的魅力——历史与神话,古迹与传说,风光与实物,映照着藏羌民族相互融合的古今与未来。

色尔古藏寨民居的客厅。​
通往屋顶的独木梯。​

色尔古藏寨民居的客厅。白石与灶神同时被供奉。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