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小小二萌
坚持每天学习、每天得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小小二萌

你以为的你,是真的“你”吗?

小小二萌  · 简书  ·  · 2018-10-03 23:11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武志红的心理学专栏里,他讲到一个来访者的故事——《高二男生的完美七天》。

一个看上去唯唯诺诺的男生,驼着点背,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他担心如果腰直起来会给别人构成压迫似的。和任何人相处,他都会第一时间去捕捉对方的感觉。他只能和一个人相处,因为他不能同时去捕捉两个人的感觉,那会累死他。

在咨询时,他常常能说出咨询师下一句要说的话。他的这个能力,最初就是在和妈妈的关系中练出来的。他忽略自己的感觉,但对妈妈的感觉却极为敏感,特别是妈妈一有不高兴,他就会想办法去抚平。

他就这样活了17年。在17岁高二的时候,他有了完全不同的体验。那七天,是劳动周。

劳动周的第一天,班主任先在教室里宣布:劳动周开始了,你们去学校操场集合,给你们分派任务。

班主任的宣言,让他脑子里的一根弦突然松了,他感慨说:终于可以不学习了。这句感慨的意思是:学习就是终极任务,父母、老师和同学,都盯着你的学习。但现在这个标准突然失效了,这一周可以彻底不理学习。

出了教室,走在路上,他脑海里又跳出一句话:你们喜欢我也好,不喜欢我也好,那是你们的事。这句话是对朋友们说的,他在朋友面前太战战兢兢、太讨好,而这句话一下子让他感觉,脑子里另一根弦也松了。

走着走着,又跳出了第三句话:你爱我也好,不爱我也好,那是你的事。这句话是对女朋友说的,他女友在同一个城市,但不是同一所学校,离得很远。

到了操场后,集合,分派任务,给他分派的任务,是和两个男生一起去管自行车车棚。

解散后,他在和两个同学去车棚的路上,脑子里突然间跳出了一句话:我就是我!这句话跳出来后,他整个人突然间变了,一股气从身体里涌起,他的腰直了起来,背也不驼了,本来一个唯唯诺诺、脸上总带着讨好神情的男孩,一下子成了像黑社会老大一样的风格。然后,自动的,另外两位男生成了他的“小跟班”。

他说,这七天中,他完全不用头脑思考,一切都是听从自己的感觉,而总能做出一些非同寻常的举动来。

最深刻的一件事是,邻班一个男生在自行车车棚丢了一块手表,该男生是学校里“大哥”级的那种人,没人敢惹。照以往的性格,他会屁颠屁颠地主动把手表送过去,心里还会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似的。

但这次,他想起了这个“大哥”欺负过他,他的第一感觉是要报复,所以把手表放到了一个车棚的抽屉里,不是藏起来,只是随意放在那儿。

如果是以往,他肯定会被“大哥”修理。但这次很有意思,先是有消息传到了对方耳朵里,来问他要时,他说,我没捡到。

“大哥”悻悻地走了,随即找人说合,说对不起,过去小弟有得罪请见谅,然后还请他和几个相熟的吃了一顿赔礼饭。在饭桌上,他话也不多,等快结束时,他把手表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仍是没多说话。

另一件事是,管自行车棚的三个男生用扑克牌小赌,赌注是一盘草莓,他如有神助,一次都没输,很快把草莓几乎都赢过来了。但随即,他说不打了,接着把草莓分成三份,分给另外两个男生,他们也乖乖接受。

在这期间,他女朋友过来找过他。本来他们的关系是女友地位高,他的地位低,但这次女友看见他,目瞪口呆,立即有了一副超崇拜的神情,爱得不得了。

就这样过了七天,到了第八天的上午,开始上课了。他的时空感发生了变化,他看老师写字,每个字都有一尺大,闪闪发光,而且不像是写在黑板上,而是直接写到他心里。他脑子不用主动思考,但一切都明白。这种感觉持续了一个上午,他觉得,如果这样下去,他门门课都能考满分。

然后到了中午,女友过来找他,而他第一感觉是不想去。但想想女友跑这么远过来,不去见的话于心不忍,于是去见了。立即地,他的完美感觉,就从100分跌到了70分。而在见到女友的一瞬间,他内心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然后跌到了零分以下。

从此以后,他开始找心理咨询师。他说,本来我一直是活在地狱里,但不自知,觉得这很正常。可体验过天堂的感觉后,就发现地狱是如此煎熬。

在持续了两年多的咨询后,他也没有回到100分的感觉,而是回到了60分,可以做一个正常人了。

这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更引人深思。

生活中,我真的是在按照“我”的想法生活吗?我以为的我真的是“我”吗?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我们从一出生就被教育要克制,要懂得很多的规矩,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随意释放、不能任性作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渐渐在乎别人胜过了在乎自己,很多行为都是受到了外部动机的驱使,是为了去满足别人的感受,而我们,即使心里很不情愿、感觉很不舒服,也要拼命压着不敢有所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失去了自我。

那么,自我到底是什么?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我”,不是别的,就是一个人在过往时空里一切体验的总和。

另一大师温尼科特将自我视作一个能量球,他认为,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人,以滋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自我不是别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体验、感受的总和。活出自我,就是不会太为难自己,一切行为都遵从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的感觉,把我们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这才是自我,是受内部驱动的真自我。

自我的形成,与我们的原生家庭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提出“精神胚胎”的概念,说的是每一个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就像是一颗种子。

孩子的成长,就是这个精神胚胎发育的过程。如同种子的发育需要阳光、土壤和水等作为养料,精神胚胎的发育,需要的养料是“感觉”。

如果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感觉,不把自己的意志过多的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自己去感觉,去跟着自己的感觉行动,这样,孩子就能够与外界事物建立直接真实的联系,他们也能够成长为真正的自我。

反之,过多的干预和强加,会阻断孩子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在别人的感觉之中成长起来的,只会是一个假的自我。

但是,我们并不是再没有机会成长为真正的自我,蒙特梭利的“精神胚胎”不仅仅适用于孩子,还适用于任何想要活出自己的人。

回到自己的感觉上,让你的感觉滋养你的精神胚胎。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