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一棵树的倒影

怀疑与学问教后记 不可忽视的冒号

一棵树的倒影  · 简书  ·  · 2018-11-15 15:41

今天讲怀疑与学问,发现第56两段中的冒号作用不一样,于是我想用好这个教学资源。

在通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就题目来提问问题,怀疑与学问有什么关系?评价了这个题目,只是个论题,不建议学习。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学则须疑。

自学讨论: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分析与哪些内容照应。56两段中各有一处冒号,请说出作用是引起下文还是总结上文。

补充冒号的用法和作用: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于是根据分号后的话填写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因辨别而获得学问。

6段中“这样”指的什么?这四个“常常”能换顺序吗?为什么?

这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两个冒号就轻松突破了,没有因循守旧的串讲,我很欣慰,语文教学,常教常新,永无止境,加油!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