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河北何西

武则天的用人之道

河北何西  · 简书  ·  · 2019-07-21 08:51

武则天一生传奇,史上无人小觑,她的治国功业暂且不论,今天,单说一说她一介布衣,如何用人,并让他们忠心不二。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进宫后,武媚娘要的第一个人是小顺子,他原是唐太宗的御前太监,年轻,干净,全身上下透着机灵聪明,他跟随太宗多年,对宫里的规矩了如指掌,对宫里所有的事情人员都十分熟悉,以至于,徐惠刚刚领旨出宫,小顺子就得到消息,禀报给武才人皇上有了新爱,甚至他可以不声不响的去御书房请皇上移驾福遂宫。可见武媚娘的眼光见地都是很有高度的。

她识人很有眼光,用人也很有手段,只是让小顺子跑了一趟,就给了他一小锭银子,高宗去世,临终遗言遣她去感业寺削发为尼,小顺子哽咽着送别武媚娘,她没有一丝愁苦懊恼和悲伤,只是说:“我还要回来的。”她摸出一个黄澄澄的金元宝送与小顺子,小顺子推脱,她说:“怎么,这点面子都不给我?看来是指望不上你经常去感业寺了。”原来,她这是给自己留后路,没有小顺子的积极筹措,她还会在感业寺里继续悲苦的生活。

反观唐高宗李治,私下约好登基后很快就接武媚娘回宫,却碍于情面,不敢和王皇后等众人提及,待王皇后提出迎她回宫,他明明已动情,却问皇后:“皇后,你说说,此事该如何办。”

“先去看望一下武才人,给她些安慰让她宽心,万岁告诉她畜养头发,待青丝如初,便接她回宫。”

“这,使得?”

“当然使得。”

“嫔妃和大臣们议论谏阻,那又该如何?”

“万岁一国之主,富有天下,这是万岁的家事私事,外人无权干涉。”

通过这段对话可见高宗李治的脾性,怪不得父皇临终时评论他“太子生性懦弱,为人忠厚,治理国事,尚有诸多缺欠……”这才使得武媚娘野心勃勃,窥伺皇位。

武媚娘回宫后,扳倒萧淑妃的一个重要人物是春柳,她原是萧妃的贴身宫娥,因不小心打碎了和田玉的观音雕像,害怕主人责罚,春柳觉得没有活路了,来到荷池边,决定投水自尽。

武昭仪和善的说:“傻丫头,年纪轻轻的,一朵花还没开呢,怎么能死。不就是玉观音嘛,我那儿有一尊,和你打碎的一模一样,给你拿去顶上,不就没事了。”自此,春柳和武昭仪越走越近,萧妃的一举一动,武昭仪了如指掌,然后找到了萧妃诅咒皇上的诗作,及谋害皇上的毒药,武昭仪聪明的劝慰求情,使萧妃被废为庶人,打入冷宫,也使心地善良的皇上认为武昭仪通情达理之人。

武媚娘对伺候她的人如此,对朝中大臣更是笼络。她面对的第一个大臣是太尉长孙无忌,国舅之尊,她与皇上一同登府拜访,携带礼物有黄金千两,南珠百颗,珊瑚十尊,古画一轴,不成想长孙无忌并不领情,只对皇上一人恭敬,且直接指责:“皇上理应同皇后娘娘同行;带武昭仪同来,明显与礼制不合。”

武昭仪毫无见怪之意,极有耐心的和长孙无忌沟通,甚至为太尉的子女加封,太尉还是直言谏阻,声称武昭仪服侍过先皇,不足以母仪天下。武昭仪面对朝臣的第一战以失败告终,但是她脸上始终是春风拂荡,看不出一丝恼怒,然后她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与长孙抗衡,还得在朝臣中扶植自己的力量。于是她先召来与长孙不睦的礼部尚书许敬宗,先送与上好的夜明珠一颗,然后说:“许大人,本昭仪在朝中并无亲信,有意凡事仰仗尊驾,不知意下如何?”毕竟像长孙无忌一样刚正不阿的人太少了,如此武昭仪便有了第一个亲信,便打开了朝中大臣的突破口,很快许大人拉拢了一个被长孙无忌提议贬官外放之人李义府,他写出了废后立武的宏论,武昭仪建议皇上立时召见了李义府,取消了外放的旨意,恢复中书舍人的官职。武昭仪当晚赏赐了价值连城的那尊和田玉观音雕像。以后,逐渐积聚了一批心腹之臣,完全可以和长孙一派分庭抗礼了,逐步达到了成为皇后、女皇的目的。

武则天用人之道首先是舍重金拉拢人心,为己所用,对于重金不为所动的人来说,她还有的是办法。

例如一向与她不睦的侍中裴炎,因不满李显皇帝急于将五品小官的国丈连胜四级成为宰相,甚至扬言要将他贬到外地时,他不得不求助于皇太后武媚娘,武媚娘不计前嫌接待了他,明了了事情经过,直接点破裴炎的心事:“这又置裴宰相于何地,裴大人可是顾命宰相啊。”裴炎意在表明事态严重,只字不提他对前途的担心,武媚娘也便不肯亮出底牌:“你只管放心回去,哀家自有道理。”待到裴炎离去,她即刻召来羽林将军程务挺进宫:“程将军,哀家待你一向如何?”

“末将能有今天,还不是太后一手提拔,对莫讲是天高地厚之恩。”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哀家用着你了。”

“太后只管吩咐,末将便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何至于谈及生死,哀家只要你为国出力,明日你准备一千人马,听哀家的号令行事。”

皇太后武氏谴责李显:“你有权力让韦玄贞为相,没想想你这个权力是谁给的!身为一国之主,不思安邦治国,而是皇权私用,为安插亲属,扰乱朝纲,如此下去,这国家还不尽毁你手。”故此,废皇上为庐陵王。

还有一位大臣,并不被重金收买,却也心甘情愿的跟随,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狄仁杰。

她命皇嗣李旦拦住宰相狄仁杰的惊马,见他头发散乱,又命李旦寻找被风吹掉的头巾,待李旦恭恭敬敬的给宰相戴好后,女皇支走了李旦,与狄仁杰单独叙谈。

“国老,卿任大理丞时,一年之内处理了一万七千个积案,件件得体,无一冤错,百官交口称赞。”

“作为臣子,自当尽心为国为万岁分忧,此乃分内之事。”

“你还莫要得意,朕任你为相,也有一大臣提出反对意见,数落你许多不是,并非所有人都买你的帐。”

“这是自然的事,比如万岁,乃天下至尊,不也有人要叛逆谋反吗?人有对立面是很正常的。”

“国老,你想知道是谁说你坏话吗?朕可以告诉你,你对此人今后也好有个防范。”女皇一片真心。

“万岁的一番美意,微臣领受了。臣不想知道此人的名字,知晓是谁,日后同朝为官,反倒不好相处了,还不如不知,臣也心安理得。”狄仁杰豁达大度。

“卿真乃贤相也。国老,朕年事已高,可有意识始终拿不定主意,就是百年之后,何人继位?”

“万岁不是有现成的嗣君。”狄仁杰指指不远处的李旦。

“皇儿李旦,为人倒是忠厚,只是过于懦弱,缺少为帝的霸气,只怕难以撑起天下。”

“这倒也是。”狄仁杰觉得女皇所言不差。

“国老,你看梁王如何?”梁王是女皇的侄子武三思。

“武三思,”狄仁杰脱口而出,他明白这是皇上对他极大的信任,也就要认真回答,不能敷衍,“陛下,只恐不妥。”

“却是为何?”

“梁王对万岁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延续大周天下也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万岁想过没有,作为女人你是进不了太庙的。假如自己的儿子继位,自然要将万岁奉于太庙,与高宗皇帝并列。一为子,一为侄,子侄孰远孰近,陛下自己衡量。”

“可,皇嗣李旦不足以托付国事。”

“李旦不可,不是还有庐陵王吗?”

“他,已被朕所废。”

“可废亦可立。”

“朕将他从皇位上赶下来,只怕他对朕心存忌恨。覆水难收啊。”

“亲生之子,断然不会生怨。万岁重新启用,他必定感恩。望陛下三思。”

女皇自此慎重考虑庐陵王继位之事,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正是有一些无名之辈的大力簇拥和铺垫,一个才人终于当上皇后,又因她确实才智过人,才可以驾驭一个国家长达十五年之久,且长治久安。她的用人之道,给我们无尽的学习与思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