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涓涓的细流

他在苦难的深渊中依然歌颂着欢乐(一)苦难的一生

涓涓的细流  · 简书  ·  · 2021-04-29 01:07

贝多芬似乎就是为了承受苦难而生的。

他1770年12月16日生于波恩的一所破旧小屋的阁楼上。1827年3月26日,在音乐之都维也纳,57岁的他“在一场大雷雨——一场暴风雨中,在雷声滚滚中咽了气。一个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他是多么孤独啊!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亲人朋友在身边。

他家是音乐世家,祖父是当地有名的乐长,父亲是男高音歌手,无才又酗酒,母亲是一个厨师的女儿,再婚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他从生命的初期便承受着非人的折磨。

“四岁时,父亲就把他一连几个小时地钉在钢琴前,或者给他一把小提琴,把他关在房间里。”“听到外面小朋友的嬉闹声,他是多么希望能和小朋友一同玩耍,但是这些练习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罗曼•罗兰这样描述贝多芬苦难的童年生活,父亲为了让他学习音乐,“粗暴地向他大叫,有时用皮鞭抽打他。”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痛苦的折磨没有让他失去对音乐的热爱,否则,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位伟大的音乐艺术家。

十七岁时,病魔又把他最好的朋友——他善良的母亲夺走,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照顾家庭及两个弟弟的重任,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去别人家教他们的孩子弹钢琴,赚取微薄的收入来补贴家用。

1796年到1800年间,耳聋症开始肆虐,耳朵里昼夜不停地嗡嗡作响,听力越来越差,内脏也使他痛苦不堪。好几年的时间,他都不敢让人发现自己的残疾,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直到1801年,实在无法再隐瞒了,他才绝望地告诉了他的两位朋友: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他好想被治愈,却毫无办法。到1816年,他的耳朵就完全听不到了,只能靠笔和人交流。

可以想象,对一个酷爱音乐的艺术家来说,耳朵失聪该是多么的痛苦啊!

上帝好像觉得只让他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还不够,更让他经历了三次失恋的打击。尤其是和他相互深爱着的未婚妻泰蕾兹,最终也嫁给了别人,使他遭受了无以复加的打击,他是那么地爱她,以至于在他晚年的时候曾抱着她送给他的她的肖像痛哭失声。从此,他变得毫无顾忌,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无论对方是谁,哪怕是那些权贵。

他不仅被爱情抛弃,连被他当成亲儿子来爱的他的侄子也抛弃了他。

1826年,他为了侄子的前程冒着隆冬严寒四处奔波,归来后由于着凉患上了胸膜炎,他让侄子去请医生,可他的侄子居然给忘了,直到两天后才想起来。

因为治疗不及时加上医生医术低劣,他的病迁延不愈,三个多月后,在一个雷声隆隆的暴风雨天里最终夺去了他的生命,结束了他苦难的一生。

弥留之际,“他安详地的写到:‘我耐心地在想:任何病痛都会随之带来点儿好处的。’这个好处便是解脱,是如他临终前所说的‘喜剧的终结’,但我们要说,是他一生悲剧的收场。”

罗曼•罗兰在他的《贝多芬传》中这样总结。

他竟然把死亡当成病痛带来的好处,这是怎样悲苦凄凉的心境啊!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