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姬乾玮
今天看啥  ›  专栏  ›  姬乾玮

我和儿子的《论语》

姬乾玮  · 简书  ·  · 2020-01-12 17:12

颜渊篇(十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释义:

齐景公像孔子请教怎么样去管理一个国家。孔子回答到:“君要尽君道,臣要尽臣道,父尽父道,子遵子道,每一个人都把社会赋予的份内的事做好。则国家自然就大治了。”齐景公说:“是啊,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就算粮仓里堆满了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山山,这则说我们的社会最小单位是家,这和西方以个人为单位有质的不同,西方文化更强调自我,一切都是我个人的能耐,所以他们的文化中没有孝悌文化,养小养到十八岁就不管了,因此他们的家庭观念很淡泊。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你考取了多大的功名?你做了多大的的官?一句话你人生的成就并不完全属于你自己,属于家族。你是家族的一分子,犯错误杀头也一样,错误大了杀的就不是你一个,得诛九族。和你扯得上关系的人都得死。看上去挺不合理,很冤枉人。但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时候也一样,只要能扯上点关系,总有好处,至少能吹吹牛。江山辈有人才出,贵贱富穷总是在不断的轮回,都不会超过三代的观念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一个人的血液中。正是这种对家、家族的重视,使我们发展出了儒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让我们的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屹立不倒。在中华很长一段封建历史时期内,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一些极端分子解读为: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在伦理的层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其实孔子和孟子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只是强调了在君和父正确的情况下,对臣和子有生杀的权力。至于怎样处理,儒家还有礼仪孝廉耻等等细化的规定和遵循的法则。

再说下去就扯远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说不完的,就像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来个字,但是古往今来,注解过的人何止千千万,可从来没有一个注解是相同的。你能说哪一个人是错误的吗?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

齐景公:姓姜,炎帝的后裔,齐国国君。

2020.1.12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