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海杯子

厨间风月谈:空花盆种饺子

海杯子  · 简书  ·  · 2018-10-10 19:25

     前言:我走过小区一家居民楼的后窗,经常看见这个空花盆,它头朝下,空荡荡地闲置在那里,不知道有多久了。阳光斜照的时候,它在光影中有了别样的韵味,就像远离家乡的我……漂泊无依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看着宝宝玩的时候,我听到旁边的大妈大姐说这句话,听着非常新鲜,我怎么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个讲究,白活了小半辈子了。

      结婚后,我不光四时年节统统不搭理,恨不得连春节也一块取消,因为一家三口,经常在春节分离去探亲,经常落得我受孤栖之苦,幸好春节就一个,我就苦一回,要是所有的年节都那么铺排来过,我就苦大了,更可怜的是,我根本不知道这些节日该怎么过。

  我洗耳恭听,看这“头伏”这个节怎么个过法。大妈们津津有味地说着自家饺子的种种包法,韭菜的,西葫芦的,茴香的……邻居刘姨厨艺最精,她掰开揉碎给我说她的饺子:“你先和面,面不能和的太软,要硬点,和光滑了,放在空盆里,包在干净的湿毛巾里醒着,醒面的功夫,你赶紧剁菜,容易出水的菜要搁盐让它出水,出水后用手把菜挤干,放在旁边备用。你要准备好调肉馅的油,要热,放葱和八角,炸出香味后,把葱和八角取出,油搁一边等凉的功夫,你赶紧调馅儿,把姜用刀背捣成碎末,出点姜汁最好,再把肉馅打匀,再把剁碎的葱末一起和到肉馅里,放上酱油、香油、鸡精、盐,还有先头炸好的葱油……”这套饺子经,和我母亲、三姨传授我的别无二样,我再听依然流口水,依然很动心,想起从前在家里的时候,母亲张罗包饺子。幼年的我不会包,母亲派我专门把切下的面块按扁成团,好让姐擀皮儿,我慢吞吞地一巴掌按一个,自以为很尽力,谁知我姐见了直撇嘴,她把数个面块高高叠起来,猛击一掌瞬间就按出五六个扁面团,丢给我,还白我一眼。我惊讶地半天合不拢嘴直以为绝世武功……再看母亲包饺子,利落极了,两食指一拢就是一个精致鼓肚的胖饺子;再看我姐擀皮儿两手转得像风火轮;再看我三姨,饺子甚至捏出小猫、小老鼠的形状……等出锅饺子热腾腾咬一口直喷油,那个美滋滋哟!我暗自咽口水,但还不能触动我大动干戈包饺子的愿望。

  我心里犯嘀咕,这大热天,凭什么我一个人孤零零在厨房里上蹿下跳忙活老半天,凭什么先生几口吃完了,眼睛还盯着电脑,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因为他也如我一样,根本不知道这个节的意义,没有参与的心情。如果这是民俗节日,那应该全家老小都上阵包饺子。这个头伏吃饺子到底是个什么讲究呢?我打算给自己空缺的民俗常识恶补一下。“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开,故为臧伏,因名伏日也。”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进入伏天,是头伏第一天,庚属金,庚日避伏,饺子是元宝,是金,金宝长伏,头伏吃饺子谐音谐意就是“元宝藏福”,以前头伏都要到郊区祭祀,祭品就是饺子,头伏吃饺子,既是北京民俗,又是应时应景的传统食趣。

  原来如此,这节过了上千年之久了,我的眼前顿时浮现出一张全家老少和和气气包饺子吃饺子的喜悦场面来,还要成群结队、前呼后应去郊区祭祀?要起大早坐着马车、牛车、驴车?轿子?要不要一路上吹吹打打、说说笑笑、唱唱闹闹?从前的老中国人活色生香的慢生活,使我羡慕不已。

      我出生在蒙汉杂居的地方,母亲的机关大院又多是南方籍的外省人,除了春节,没有一致要过的节日。真正的土著要算蒙古人,我家受土著影响酷爱喝奶茶吃奶制品,爱吃羊肉,穿皮制品,除此以外再无更多感受了。我是汉人,但却没有听说这个头伏饺子的说法,我深信,还有更多汉人的传统民俗我错过了,我不懂得它们的意义,自然也就不懂得怎么过,缺少融于其中的乐趣。

        传统民俗节日,各地有各地的过法,我们一家却一直无法判断自己该和谁算一伙的。宝宝的祖籍是广西壮族,户籍在四川成都祖父母那里,要算是四川人,却极少回川,四川的民俗习惯与她无关,说她是四川人,实在不靠谱;她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但又被北京人算成外地人……依次类推我和先生,有亲缘的地方有六个省,哪个省的习俗都贴着一点,但又完全不地道,可笑的是,这六个省的土语方言我们都不懂,遇到这六个省的人,没有勇气和人家搭讪称老乡,四时年节我们一家过得如此之糙,悲哀的游子,地地道道的游子。

  我很想当个地道的中国人,但沮丧万分地找不到民俗的根。很久以来我羡慕那些写出厚重的乡土小说的作家,他们生活的根扎得那么深,活得那么有滋有味,一草一木都是故事。 

  转而一想,虽然我哪里的人都不像,但如果我出了国门,这个答案就非常简单——我是中国人。想到这里我又高兴起来,只要我还在中国,我还是中国的一个百姓,只要我爱着我的国家,只要是中国的民俗节日,管我在什么地方呢,有一个过一个,认认真真地过着,就有意思了,到了七老八十了,我也会对着我外孙的耳朵津津有味地念叨:“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如果我把中国各地的民俗节日都过遍了,那我一生岂不是乐滋滋?我会讲的故事岂不是太丰富!?如果我把整个地球都溜达一遍,不错过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节日,那我岂不是活得最丰富最开心的地球人?

  虽然我现在就像个“空花盆”,写一点发飘的文字,记录发飘的生活,与厚重无缘,但是入乡随俗,我期待时间会把我的“空花盆”慢慢填充好厚实的泥土,开出繁盛的花朵。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06.7.21

                                    2018.10.10改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