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随时爱景光

高中时代的语文课 下

随时爱景光  · 简书  ·  · 2018-11-12 23:22

高二高三是万女神的课,两年的时光度过的时候像是漫长无比的煎熬,可是过去了却开始认真无比地怀念,不知道是因为那些岁月不可以回首,还是今不如昨,又或者记忆这个神奇的东西,不知不觉美化了曾经的平淡流年。

说到底,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可以称之为美好的东西和不是那么让人愉快的东西。

高二开学前几天,我一直在挑灯夜战,夜以继日地补贺老师留下来的语文作业《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整整十个单元,我花了四天三夜,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贺老师会接手理科班而非我们文科班,不然的话,用一句不是很恰当但是符合我心情的话;一朝天子一朝臣。管它呢,五三,随它去吧。

如果说高一的分知识点的试卷让人有淡淡的惆怅,那么分班之后的一整套的试卷让人流泪,三天一小考,七天一大考,小考除了作文面面俱到,大考则是完全按照高考模式的标准配置。后来还有《小卷实战》六十套,不怕做不完,就怕没得做。老百姓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当时我也有点疲惫,我很喜欢语文,可是因为卷子,好像把我原来喜欢的事情变成了对我的禁锢,或者有点消磨我的热情。尽管如此,我还是每天兢兢业业地达成每一项圆满。

诗歌赏析一直是我们心中的痛,最开始是把握不住情感。好奇怪,读得多了,判断起来反而举棋不定,一半是受所谓“套路”的影响,一半是太过于咬文嚼字,失去了真实的身临其境的情感。另外,表达技巧和表达方法也真是让人很头痛,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甚至因情造景,有很长一段时间傻傻分不清楚。俗话说心诚则灵,万女神每次都以研究的心态带我们分析整首词或者整首诗,我记得的有不少;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有泪看芳草,无路认西洲”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单单以欣赏的眼光,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但要是把美具象,美就成了参考答案。翻译诗词加表达方法加表达方法,是老师传授给我们的三步走战略,不得不说蛮有用,虽然我偶尔觉得失之于理想化。

选择题,特别是第一二三个选择题和文言文三个选择题,我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少则马失一蹄,多则全军覆没。那时候“你这磨人的小妖精”还没有大范围普及,不然班上的小妖精可以组一个盘丝洞了。

最美好的回忆是作文课。

万女神会把优秀作文一份一份复印出来,上课之前人手一份。高二之后我们正式进入作文纸时代,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们字数不够——作文纸上有一道杠,也是八百字分界线,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常常超出三行及以上。我的开头,毫不夸张地说,简直是凤头,精心构思,中间的内容发挥不稳定,至于结尾,有时候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有时候会垮掉,豹尾难得。

复印出来的作文纸,字体很影响观感,班长的字端庄,老二的字秀丽,绮怀兄的字写意,我的字,我自觉风流,却遭吐槽说太飘,不清楚。群众的眼睛有时候是雪亮的,只不过我灵感迸发之时无法兼顾,因此内容有可取之处,字必洒脱不羁。

作文课最精彩的环节是朗读和点评。看着自己的文章被传阅是一件很让人开心的事情,被女神夸奖也让人觉得登上了小人生巅峰,至少我是这么想的。不过,真正的快乐是像《橘生淮南》里洛枳和盛淮南同一个语文老师然后共享佳作的快乐。朝着那样的快乐,我努力过很多次,汲汲以至于只有一次的达成。

每一篇优秀作文大家都会很认真听,而且苏轼和感动中国这个素材作者屡试不爽,台下的人呢则是百听不厌。我超级仰慕子瞻,但是用的最少,大概是珍而视之的独占感使然。

作文课最放松,最自由,甚至可以一堆人偷偷嗑瓜子,听评书一样听作文,哇,这是语文课上的滋润小日子,想想就很快活。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