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外全球史
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个包括中国史在内的,超越了国别史的视野,从互动来理解世界变迁的全球史。这里展示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是一段不同的历史。
今天看啥  ›  专栏  ›  北外全球史

民国时期的陕西潼关霍乱,死亡率极高,最后是怎样扑灭的

北外全球史  · 公众号  ·  · 2020-02-06 21:44
文章转载自今日头条1932年夏季,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素有陕东门户之称的潼关发生了一场霍乱。所谓霍乱,系指摄入的食物或水受到弧菌污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性传染病,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这次霍乱疫情最早发现是在上海和武汉,然后遍及全国。“从全国疫情发生的先后来看,本次霍乱基本上是自东向西。并明显表现出沿着铁路、公路、水路、海路等交通线传播的特点”。民国时期的潼关按照一般说法,潼关霍乱的发生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外地传来,二是由本地引发。1933年1月创刊的《西京医药》刊登过一篇文章——《民国二十一年防疫经过谈》,作者杨叔吉这样写道:“查潼关虎疫发生之日,在端阳节前三日,初染之人,为河南人刘姓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