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绿岫子

有故事的宋词(一)

绿岫子  · 简书  ·  · 2019-12-14 22:38

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宋端平年间,端平这个年号只用了三年,大金国就在端平年间灭亡的。在浙东有两户寻常人家,张家与罗家,这两家毗邻而居,罗家比张家富裕,平时两家关系还不错。某月某日,两家同时大喜,两家的女人都在这一天生孩子,张家生了个儿子,取名张幼谦,罗家生了女儿,取名罗惜惜。

过了几年,两个孩子稍大一点,张家的儿子开始读书了,罗家也想让女儿认识几个字,但是一个女孩子专门请先生似乎没必要,就干脆借着张家儿子光,让女儿也一起上学。惜惜和幼谦一起读书,两个小朋友形影不离,肯定是很萌很可爱,于是有人常常开他们的玩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就是夫妻哈!”,张幼谦和惜惜觉得,嗯,很有道理,这事就这么定了。于是两小家伙偷偷立下约定,以后你织布来我耕田,白头偕老到百年。

就这样,两人经常偷偷跑到没人去的石榴树后约会,两家父母也不知道。一直到十几岁,惜惜女孩子就不再去上学了,张幼谦再看不见惜惜,十分想念,就写了一首词:

一剪梅

同年同月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石榴树下事勿忙。惊散鸳鸯,拆散鸳鸯。

一年不到读书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烧香。有分成双,愿早成双。

惜惜接到词后也很伤感,为了表示自己的心意,托人给张幼谦带去十枚钱,一枚相思子。张幼谦得了惜惜给的东西,明白了惜惜的心意,就请求爸爸去求亲,张父说咱家穷,那老家很势力,恐怕看不上咱们家。但是张幼谦想不能提都不提就放弃吧,张父没办法,只好从了儿子的意去求亲。罗家果然觉得张家太穷,不答应,同时求亲的还有一家姓辛的,这家很有钱。有房有车,罗家就收了辛家的聘礼。张幼谦以为惜惜变心,痛不欲生,又写了一首词:

长相思

天有神,地有神,海誓山盟字字真,如今墨尚新。过一春,又一春,不解金钱变化钱,如何忘却人?

有个老妇人帮张幼谦把这词带给惜惜,本来惜惜因为父母收了辛家聘礼郁闷得要死,男朋友又来责问自己,越发委屈。都是父母嫌贫爱富,又不是我愿意,我一个女子怎么做得了主,你还怪我!于是也作了首词送张幼谦:

卜算子

幸得那人归,怎便教来也,一日相思十二辰,真是情难舍。本是好姻缘,又怕姻缘假,若是教随别个人,相见黄泉下。

于是他们觉得做事还是拣最擅长的,翻墙约会。结果时间一长,总有疏漏,罗家父母发现了,这还了得,把张幼谦扭送官府(很奇怪罗家居然不在乎女儿名声)。到了这一步,张幼谦把来龙去脉跟官老爷讲了,这当官的居然很通人情,把惜惜断给了张家,辛家自然也没什么意见,毕竟闹出这样的事,这媳妇也不能要了。最后这一段很像《三言二拍》里的情节,不知道是不是借鉴了这个故事。

最后张幼谦和罗惜惜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张幼谦故事和他的两首词见《宋词纪事》中。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