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淡月花影o

扒一扒贫穷和富裕的那些事

淡月花影o  · 简书  ·  · 2021-02-25 10:33

第七季奇葩说里有一个辩题,“该不该告诉孩子家庭不富裕”。正方应该告诉反方不要告诉然后各执观点互相辩论。

我的观点是正方,选择应该要告诉,但这个辩题其实也有一点漏洞,相对于家庭富不富裕,孩子你告不告诉他,他都会有所察觉。

当他看着身边的人穿着某某大牌限量的球鞋,而他脚上只是一双普通的回力鞋。当他看见身边的同学被父母用名车接走,而他只能自己坐公交回家。当他看见别人的父母悠闲地牵手出去吃一顿大餐,而他的父母在家里因为要交下学期的学费吵闹得不可开交。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其实内心对家庭的实际状况是有所察觉的。


但选手们的辩论妙不可言,挖掘的论点贴近生活,却又触碰内心让人深受感动。

反方席瑞持不应该告诉的观点。他说,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是天真无邪的,也只有每个孩子的交往可以突破阶层,如果你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你会从小让孩子背负一个无形厚重的枷锁,他会自卑他会对自己的成长设限,他甚至不敢去追求拥有最好的东西,他甚至会丢失掉他无忧无虑的童年。

他举例说,从小家里因为贫穷他去超市从来都不敢抬头,因为他怕看到想要的东西,可是妈妈却买不起。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桔子罐头,他只是无意识的用手摸了一下,他的姥姥发现了还是帮买了回来,但却对他说这瓶罐头的钱足够我们全家人吃一顿饭了。

他晚上回家,这瓶甜甜的罐头却在他的心里吃出了最苦的味道。以至于长大后,不管去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事情,他都要带足三倍的钱才敢出门,这是贫穷带给一个孩子的匮乏。

席瑞这一长串煽情的表达感动了在场一大帮的人。说实话奇葩说里我一直挺喜欢这个男孩,很多话题都能被他侃侃而谈,一个简简单单的话题都可以把我们带入一个更深层次的境界。

今天更是如此,我被他带到我童年小时候的生活,因为贫穷不太敢去想要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贫穷高中都没上完就只能选择上班,不太敢去想争取可以上大学的机会,因为从小贫穷,在长大以后甚至不太会花钱,更不懂辨别物品的价值。

而贫穷更是一个思维的桎梏,因为贫穷总是会选择去买一些廉价的东西,但最后无法使用往往花更多的钱去置换,因为贫穷出门办事紧急的时候,不愿意打车等一趟一趟的公交迟迟不来,最后延误了时间也耽误了事情。

因为贫穷不敢去尝试一些高风险的事情,老老实实稳打稳扎,不敢用一个锅去煮十锅米的饭,看米下锅看菜放盐。当然,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但贫穷的思维一定会让你错过那个让出猪也能起飞的风口。

而家庭富裕的孩子就不会面对这种窘迫,我有一个朋友出生在军区大院,父亲是军长级别的干部。在我小时候连五分钱都不敢奢望的时候,她常常手里抓着的是十几二十几元的零钱,她的后面永远有一帮追随者,每日为着她手里的那一点点赏赐,屁颠屁颠的鞍前马后前呼后拥。长大以后当然是混得风生水起,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利用资源去换取信息,换取她所需要的一切。

正方黄执中的发言让我尤其震撼,他选择需要告诉孩子。因为一个家庭哪怕是孩子,他也要有家庭的参与感,可能因为家庭贫穷,有一些东西你无法满足孩子,但是你可以告诉他,你有欲望,你想要这都是正常的,如果你买不起,你可以换种方式去告诉他,或者用一种其它的东西去替换,始终保持一种亲子同频的感觉。那即便是物质匮乏,但那种爱一直都在他身边。

特别提到现在一些家庭,父母生病了瞒着孩子不说,你以为这是爱他,孩子在外面受伤了,你不告诉父母,你也以为是爱他。在中国的家庭里面,所有这些善意的谎言你都认为这是一种爱,其实错了,从一开始你就误解了爱的本质,你把对方隔离在你生活的另一边,这根本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就如同付首尔所说,自己的告知好过别人的嘲笑,再美的肥皂泡里也开不出娇艳的鲜花,但贫瘠的岩石缝里却可以长出坚韧的小草。

最后是关于无忧无虑的童年谬论,其实每个人的童年就一定是无忧无虑的吗?我觉得更多的是给童年带上了一顶无忧的帽子。童年时期也有童年的烦恼,比如渴望长大,写不完的作业,渴望独立,被父母控制甚至打骂等等。但长大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我们必然会忘掉童年的一些烦恼,再慢慢被少年覆盖,直至最后长大成人。

当然,所有的贫穷富裕都无法被孩子选择,但父母拥有爱的能力,才是孩子人生的道路上最坚强的武器。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