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驴光掠影
曾任千亿级A股上市互联网公司IT高管,现任某创业公司CTO,在简书签约认知思维相关的干货,都是多年踩坑的经验,喜欢摄影和旅行,力求做个有趣的人。 微信公众号同步更新:驴光掠影 转载声明:转载分为两种,一是有偿转载,即付给作者相应的稿酬;二是无偿转载,需注明作者为简书签约作者,并在文章后放简书二维码。除此之外的转载都会被视为侵权,简书不惜一切追究侵权责任。关于转载事宜,请联系简书版权经理“sherry时芽”(简信即可)
今天看啥  ›  专栏  ›  驴光掠影

致读者 :提升认知能力,做真正的聪明人

驴光掠影  · 简书  ·  · 2018-02-09 10:44

你好,我是驴光掠影,本名吴建平,拿到过经济学和计算机的双学位,曾任职顺丰速运首席信息官(CIO),负责产品、研发、测试、运维及IT信息系统规划。现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任首席技术官(CTO)、合伙人。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通过独创的软件过程改进方法论,极大的提高了软件研发效率。经历过各个不同的岗位,从技术部门到业务部门,从负责技术到负责企业战略及规划,这些经历让我拥有了足够的战略高度和解决问题、快速决策的能力。

我的职业经历让我对认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深深地迷上了它,钻研了近十年。来到简书后,我开始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开始了“认知系列”的写作。


为什么要写?


写“认知系列”的初衷是早些年在工作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疑问。

例如:

很多人实际都很聪明也很勤奋,但却很难出成绩,原因是什么。

上级和老板总是能想到你之前没有想到的地方,老板是怎么做到的。

来自同一个学校,年龄、学习成绩都差不多的同学,工作以后的成就用天差地别形容不为过,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玄机呢。

如果你正巧也有这方面的苦恼和迷惑,希望让自己变得更智慧,那么这个系列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如果把人类大脑比喻为计算机,我们知道,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如果差不多的情况下,计算机能够做什么和做得多好主要靠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来区分高下。

从先天而言,同一时期人类的大脑大多数属于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硬件基础,那为什么人与人会不同呢,主要还是在于人类大脑运行的软件基础的差别造成的,我们把这个人类大脑的操作系统称为认知能力。

这部作品基于我多年工作中的实践和思考,从连载中你可以看到:

1)普通人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提升认知能力。

2)深入浅出的讲解思维模式

3)阅读后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形成属于你的认知框架


你能收获什么?


这个系列的写作内容自成体系,从什么是认知能力开始介绍,到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决策和判断能力、提升学习能力、成功者的世界观,以及知行合一。理论结合实践,最后几章以实战为主,包括如何提升领导力,以及提升职场核心竞争力的新思维等等。


“认知升级”系列适合所有希望让自己变得更智慧的读者。


如果你能阅读完这部作品,并且开始尝试选用文章的某个思维方式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型已经逐渐形成,而且不断的拉开他人和你的差距,拥有个人持续竞争优势。


什么时候更新?


“认知升级”系列每周至少更新一篇,目前已写了10万字,上不封顶。预计在2018年上半年内完成。


我是怎样写的?


思维方式是“道”,做事方法是“术”,不学道而只学术,实际上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道”不常得,“术”却随手可得。万物相通的这一部分,称之为“道”。有了自己的“道”,宛如古代武林高手修炼了顶尖内功心法,举手投足之间,便可杀敌于无形。

思维类的文章向来比较抽象,为避免写成抽象理论的堆砌,其中会加入许多的比喻和例子,便于读者理解。但由此一来,虽然无形中增加了写作时间,更新速度也会变慢,但这非常值得,每周至少要更新一篇文章。实际上,一篇文章基本上都要花费一周时间才能完成,要经过反复检查,逻辑是否成立,前后是否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文章到达读者面前的时候,能够感觉到作者的用心。

我生性喜欢追求完美,力求每一篇文章都能称之为精品。写“认知系列”对我来说也是一项挑战,有时候会写了一半以上的时候,发现不满意,便会全部删掉重写。我的日常工作基本上都是和战略、决策、解决问题有关,需要耗费大量脑力,由于写作占用的都是休息时间,所以经过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家还要继续思考,除了感叹时间永远不够之外,还期望着能有一个什么也不用做的周末可以什么也不想,在这个系列写完之前,可能是个奢望。

感谢有你!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