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井冈山豆皮
闲来无事扯闲篇,左耳进来右耳出!微信号:lq...
今天看啥  ›  专栏  ›  井冈山豆皮

关于文创的一些思考

井冈山豆皮  · 简书  ·  · 2019-07-05 09:31

关于文创的一些思考

近年来,故宫文创用15亿的惊人数字引燃了文博单位文创开发的热情。原本只局限于看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文博单位突然之间转了弯开了窍,从立足保护转向开放发展,在众多发展之路中,文创是热门之一。通过文创开发,一方面能够让文博单位的藏品活起来,另一方面又能创造不菲的经济收益,何乐而不为呢?实际运行下来,几家欢喜多家愁,能够做出来的并且成规模有效果的只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博物馆。原因是什么呢?

文创开发是有天花板的,整个行业的规模是有限的。走进故宫的文创店,古色古香琳琅满目,惊叹之余,忽然发现如果把故宫字样和相关的标识去掉,故宫文创店宛如是一个集文具店、工艺品店、茶具店、服装店、珠宝店为一体的特色商店。这并没有错,因为文化只有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将创意设计与日常用品结合起来是正确的选择。但从功能性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文创产品是极容易被替代的,而且是被极有效率的替代,因为替代品有着更高的性价比。文创产品之所以能够存在并得到消费者认可正是因为附着在功能性之上的文化创意。从广义的角度讲,文化创意无处不在。比如衣服,不同的设计传递不同的文化,引领当季的时尚潮流;再比如宜家的家具,将日常生活的理念融入其中,售卖产品也是文化;再比如之前星巴克的猫爪杯,更是引起了疯抢。文博单位的文创只是整个文化创意设计大行业下面的一个小分支,更多的是局限在利用自身藏品的元素来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从诞生之初就将自己限定在了较小的范围之内。更为关键的是文博单位的这些藏品以及从藏品之中提炼出来的元素又有多少能够被当下的大众所接受呢?这就导致了文博单位的文创开发要么在文博圈子里封闭运行,要么就要在更广更大的范围内去跟全球更加优秀的创意设计者竞争。加上现有的法律、政策等限制,这个行业的规模远没有想象之中那么大。

文创开发是有条件的。文创开发不是仅仅靠几个人出主意搞设计做产品就能做成的,而是要立足于藏品研究挖掘和市场研究的两个基础条件之上。既然要对日用产品赋予专属的创意,那就必须找到文博单位的差异,这种能够形成品牌的差异的基础就是自身藏品的研究挖掘。比如从青铜器、陶器上挖掘出不同的花纹,从文献中挖掘出不同的故事剧本改变为桌游,而要做到这些,功夫明显在平时。如果一家文博单位在之前没有把保护研究工作做到位,很显然也是无法在开放发展时代把发展工作做得顺风顺水,不是说不能发展壮大而是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除了这个之外,还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市场研究。一方面必须扭转用文博从业人员喜好来决定文创开发的认识,转为立足消费者认可来开发,所有的设计要交由市场来检验。另一方面则是市场本身的研究,这牵涉到客流量、实际购买力等很多市场营销的细节,看似细小却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了这个文博单位面对的市场的大小和潜力。

文创开发要持久的保持创新力。文创产品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因为同质化所以极容易被模仿,但被模仿这个事情不仅仅存在于文创行业,在几乎所有行业都存在,甚至军工产品的开发设计。面对这种市场现状,寄希望与知识产权保护远不如通过保持持久的创新力来构筑保护壁垒来的实在和有效。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比如苹果手机,手机从功能角度讲是同质化很高的产品,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照相拍摄可以说市面上的手机都大差不差,为什么苹果能一直处在被追赶的位置上呢?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不断的创新,通过创新在设计、生产、服务等方面来构筑了自己生态闭环成功的阻挡了身后的追赶者。这其中还有方法,比如在一件新产品刚推出的时段内用撇脂定价法短时间内回笼一部分成本,然后在竞争者开始推出类似产品时大幅度降价占据市场。这些可能不适用于文博单位的文创产品,但是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