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河上牧童

修一身静气,享一生福气

河上牧童  · 简书  ·  · 2020-11-10 19:26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

傅斯年是五四青年运动的学生领袖,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斗志的知识分子。后来,他在台湾大学当校长,逝世次年,台大校务会议决议铸造纪念钟,并立碑说明傅斯年校长的名言:“一天只有21小时,其余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沉思的3小时是静的,21小时是动的,两部分缺一不可,共同铸就了他的辉煌人生。

生命在于运动,人生需要静气。静气是内心坚定、镇定、淡定,自信、知足、从容的外在表现。静气是内在修养的外显。

古今中外许多圣贤大德都非常推崇平静。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讲到自己崇尚的十三项美德,其中之一便是平静——不可为小事、常事、或难免之事乱了方寸。曾国藩在家书中也推崇静气,他说:“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生活中,有静气的人并不多见。我印象深刻的是村里有一位年近百龄的老大爷,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在战场上端过机枪,开过大炮,步行穿越过几乎半个中国,后来从死人堆里爬出来,逃回了老家。这位老人每天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从来不让自己闲下来,但是脸上永远是淡定与和蔼。

另一位是个木匠。我去参观朋友的红木家具厂,一位眉须斑白老木匠,体型厚实,目光炯炯有神,言语不多。一个大老板过来看家具,听说是定了几百万的红木家具。老板走过来,左看右看,不停地提问。老木匠神情闲淡,从容作答,词语朴实,没有夸张和掩饰,没有讨好和邀功。

经历过人生风雨和起落,没有被打倒的人,是真正的强者。他们仿佛始终在认真聆听内心底部的声音,在洞察万象背后的本真。任何浮华和骚动,都无法干扰他,无法打破他的专注、镇定和从容。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经历大风浪,但是,平凡人依然可以在生活琐事中培养静气。

富兰克林把平静定义为不可为小事、常事、或难免之事乱了方寸。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保持一种镇定和从容的优雅,这就需要我们认真专注地说好每一句话,走好每一步路,办好每一件事。掌控好自己生活的节奏,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能得意忘形,更不能自行惭秽。

行动之余,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自己静下来直面自己的心灵,反思每天言行举止的得失。《大学》是儒家修行的经典,其中有一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非常明白,就是要适可而止,停下骚动来,身心静下来,让智慧开始上升。 品格往往须从世间汹涌中历练出,而智慧要从宁静中索求。

纯朴的人才能享受极大的宁静。持信简朴的生活原则,心便可以摆脱外物的牵绊。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当然,生活要化繁为简,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之后的简单,是简单而不是简陋。

除了练心,还要练眼,要看开、看透、看破。要有高远的视野和格局,看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要有锐利锋芒的眼光,看到实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被表象迷惑。心清一切明,心浊一切暗;心痴一切迷,心悟一切禅。禅就是禅定,就是消除纷扰归于平静。

一定要放下小我。《论语》中孔子说:“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意思就是不要主观臆断,不要绝对肯定,不要拘泥固执,不要自以为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放下得失,放下宠辱,放下功名。得失无忧,来去随缘。越放下,越心静,越轻松,越洒脱,越从容,越优雅。

修一身静气,享一生福气。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