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王道明

「勇敢」应该这么用!你对了吗?

王道明  · 简书  ·  · 2019-06-17 23:21

早先的一篇文章“江西小学生被同桌的家长刺死,真相还能再清楚点吗?”发表一个月了,本以为事件的热度已经过去了,可今天又接到一位读者的留言。

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他表达的大概意思是,被刺死的小男孩一定是长期欺负同桌的小女孩,女孩的父亲才忍无可忍,刺死了小男孩。

同时,通过留言我们还感受到这位读者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所以对欺负人的人比较痛恨。他提醒那些喜欢欺负老实人的人——把老实人欺负急了,是会出人命的。

看了他的留言。感慨颇多,但并没有马上回复。因为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复杂。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想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首先,如果我们常说的“老实人”,指的是平时和人沟通较少,不善于或不愿意及时解决一些小问题的人。那么这类“老实人”可能会因为负面情绪的日积月累,最终导致情绪失控,作出两败俱伤的不明智举动。个人认为这样的老实人也需要提升自己——勇气应该用在平时。平时要勇敢一点,勇敢而平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主张。这样是不是会好一些?

其次,有没有那种以欺负人为乐的“真恶人”根本无法沟通呢?我想也许是有的。这种情况就需要管理部门甚至是法制机构有所作为了。通俗地说就是要为老实人做主!这是社会公平的压舱石,没有相对的公平就没有真正的和谐。这一点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这里就不再探讨了。

不过,多数情况下沟通还是会有效果的。比如关于校园霸凌事件,主要要和学校沟通,和班主任沟通,效果不大就和校长沟通,效果还不明显,就和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我的一位女同事就有类似的经历,就是找到了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提示学校重视此类事件,事情最后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实人也是需要勇气的。

但是,勇气和冲动完全是不同的。

在这方面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著作《非暴力沟通》值得所有人看两遍最好五遍。

过多的评论未必有意义,很多事情还是需要当事者自己理解。


以下是《非暴力沟通》的经典语句

所有愤怒的核心是需求没有被满足。——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非暴力沟通》

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非暴力沟通》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非暴力沟通》

沟通有四步:第一,客观表述事实;第二,说出你的感受;第三,说明原因;第四,提出要求。
不要压抑自己,也不要装没事,更不要等着对方来猜你为什么生气,等他来道歉。
直接告诉他,今天这件事,你这么处理,让我很伤心,以后你不要这样了,好吗?
不要害怕发脾气。
真正高情商的人,会认为,发脾气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我以前说过,所谓情商高,就是心中有他人;
所谓情商高,不是虚伪,而是温暖。
但这不是说,我们心中要没有自己,真正的情商高,是把自己当朋友,与自己和解,对自己也要温暖。
——《非暴力沟通》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