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萧萧梅

《我们仨》

萧萧梅  · 简书  ·  · 2018-10-27 21:40

当钱钟书和女儿都走了的时候,就只剩杨绛一个人了,就只剩她怀念丈夫跟女儿。在她沉痛而温馨的思念中,于是有了这本感人至深的《我们仨》。

阿瑗是1997年早春走的,1998年岁末,钟书也走了,他们家就只剩她了。但是她又不只沉浸在痛苦与打击中。杨绛觉得应该留下点什么,就像一个见证,见证她们仨幸福生活存在的痕迹,或者给时光留下一点痕迹,证明他们来过,证明她们不曾光阴虚度,被这个世界关爱过,也应当留下一点温暖的东西回报这个世界。

这本书是第一部分写的是“我们老了”,钱钟书和杨绛两人的爱情走到了白头。到了梦里还是想着钱钟书,怕被撇下,可是梦里还是只有杨绛一个人,惶急时忽然醒了,钱钟书只安慰她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虽然都不复青春年华,都已垂垂老矣,他们的爱情却还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变得像酒一样,越久越有韵味,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二部分是“我们仨失散了”。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在梦中。

是阿瑗和钟书走之前的事情,是以古驿道上的事串联而成,走上古驿道、古驿道上相聚、古驿道上相失。恍然成梦,梦醒还似在梦中,总觉得他们还在身边,经历过的事情恍如昨日,但钟书和阿瑗确确实实已经不在了,是在医院里去世的,阿瑗去世前还记“我”们仨的幸福过往。

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又让人有片刻沉痛的清醒。

第三部分则是杨绛真正回忆她们仨的从相知相识直到老去相失的过程。这里面有她们遇到的困难,也提到了那个特殊的时期:文化大革命,但所幸她们虽然一生波折,却还都平安的且幸福的在一起。

钱钟书说过:“我们只可死别,不可生离。”这也显示了她们之间的亲情是深厚的,是什么也比不上的,只有死亡才可使她们分离,而一切的事情都不能使她们分隔异地,心与心永远都在一起。

书中提到钱瑗与钱钟书“最哥们儿”,在出去做事回来时小钱瑗已不认识她爸爸了,认为他要和她抢妈妈,并对他说:“我妈妈在这里,你妈妈在那边!”

钱钟书很窝囊笑说:“到底是你先认识你妈妈,还是我先认识你妈妈。”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而你是长大了才认识的。”小钱瑗说道。不得不说,小时候的钱瑗真的很机灵,说出来的话让人无法反驳。但钱钟书悄悄在小钱瑗耳边说了一句话,小钱瑗立刻感化了似的和爸爸非常友好,妈妈都退居第二了。此后始终和爸爸最“哥们儿”,和钱钟书一起玩笑、淘气、吵闹。可以说这是她们最幸福的时光了。

但只有她们仨在一起,什么时候都是最幸福的时光。没有一切人和事能替代。

但就像作者所说的,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她们到暮年才有了一个安顿的居处,各自的人生却走到了尽头。剩到最后,只剩怀念而已。没有家人的家,已不算家,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这对当时只剩杨绛一人来说是异常残酷的。

但还是抹灭不了,杨绛怀念时,她们以前的那深深的幸福感,也深深的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心里。在感到悲痛的同时也感到惋惜,但他们最终会在天堂再一次相聚,又是幸福的“我们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