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冬日雨花
雨花是雪的眼泪,是冬天对大地的温情。爱读想写...
今天看啥  ›  专栏  ›  冬日雨花

文学中的物质变化

冬日雨花  · 简书  ·  · 2019-04-22 20:36

今天给初三学生上了一堂化学课,导课时我用到了成语“钻木取火”,问学生属于什么变化,大部分学生说属于物理变化,少部分同学迟迟疑疑说属于化学变化。由此我觉得简单理一下文学中的物质变化,整合一下课程资源很有必要。

成语中的物质变化。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百炼成钢”、“水滴石穿”、“钻木取火”、“生米煮成熟饭”等都蕴含着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积腋成裘”、“沙里淘金”、“绳钜木断”、“铁杵磨针”等并没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诗词中的物质变化。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化学角度来看属于什么变化呢?好多学生抛开了诗的本意,认为春风来了,梨花开了,属化学变化,显然是认识不够,理解不透。这句诗应该实写了北方边塞的寒冷,水气都变成冰花、雪花凝结在树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以苦为乐,妙笔生花的乐观精神。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好多学生也认为是化学变化。其实“香炉”是指庐山中的山头叫“香炉山”,太阳一照,升腾的水蒸汽发生对光的反射和折射,好像紫色的烟雾一样,如梦如仙如幻,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王维《观猎》中的“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半句有化学变化,后半句有物理变化。最知名的应该是明朝于谦的抒情言志诗《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化学变化)。粉骨碎身全不怕(化学变化),要留清白在人间(化学变化)。

当然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火树银花不夜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等。

文学中孕育着深遂的哲理,动容的情感,文明的花火。读诗词学化学是一种荡气回肠的享受。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