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初心入口

闹元宵的朋友们,你们“闹”够了没有?

初心入口  · 简书  ·  · 2019-02-19 09:39

今天是延续春节之后的一个重大的节日,元宵节。其它的传统节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元宵节则是一个全民同庆的欢乐节日。我们老家的元宵节甚至比春节还要热闹,因为这个节日是要出动全村上下,老少爷们的一个全民总动员的节日。

全民总动员

元宵节又称“灯节”,所谓元宵节也堪称闹元宵,一个字就是“闹”,民俗活动简直是“大而全”,内容非常丰富。“闹”就是指热热闹闹地欢乐的意思。人们极尽放松的能事,能闹多大动静就闹多大动静。

闹起来

事实上古代的元宵节,叫做 “金吾不禁夜 ,星桥铁锁开” ,在这一夜,皇帝 “与民同乐” ,老百姓可以肆无忌惮地大闹特闹,前三后四,一共七天七夜,不受拘束。所以叫做 “闹元宵” 。皇帝尚且如此大度,老百姓有什么不闹之理?

闹元宵

现在虽身在他乡,可是童年时和家乡的小伙伴们一起闹的时光却时时记起,难以忘怀。那么我的家乡的元宵节是如何“闹”得呢?跟我回去闹起来?

跑灯

说起跑灯,就不得不说下制作灯笼的事宜。在老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到了元宵节晚上所有的人都集中起来,打上自己动手糊的花灯,排起长队从村西头到村东头跑一遍,这就叫“跑灯”,跑完以后各家就把花灯挂在自己门前,简直就是一场视觉大宴。直到出了正月,才取下来。

舞起来

别小瞧这个跑灯,在我们村里,放灯是一项很大的工程。村委会要给村民发纸,发做灯用的各种用具,鼓励村民们做灯。因此,在跑灯的前一个月,为了保证元宵节那天的跑灯要有规模。村里干部就开始动员村民报名,对于报名跑灯的人家,都会以工分之类的奖励。

跑灯队伍

村里的跑灯用具都发下来后,往村子里随便转一遭,就会看到到处都是三五成群,边扎着纸花,边聊着天,热闹非凡。有的人家不会做的,然后就拿着自己的一堆找会做的凑堆去做。他们当下手,帮人家会做的做些零工。因为元宵节时农活还不忙,一般人家为了给孩子们能到队伍里当跑灯手,都会积极支持,况且,冲着村里给的工分和免费的糊灯笼的用具,也都愿意去凑这个热闹。

做灯笼

因为是分散到各家去做灯笼,做出来的灯笼五花八门,有的人家图省事,直接做个简单的“八角灯”“五星灯”“金鱼灯”“南瓜灯”,还有只糊一圈纸做成的“水桶懒汉灯”。有的人家家里人手巧,她做的灯笼就很讲究了,首先用高粱秸秆做个六面棱柱的架子,整个架子和古代富贵人家大门口挂的灯笼一样有气场,做好的架了外面糊一层宣纸,上面可以用毛笔画上各种图画,更有精细一点的,都直接在宣纸的六个面上贴上剪纸,有剪喜鹊临门的,有剪鸳鸯戏水的,好看极了。

佩奇
宫廷灯

架子的八个角都都要粘上用各种颜色的纸做的纸花,也就是那会起,我自己也学会了做纸花,做纸花的纸和宣纸性质差不多,不能太硬,把纸叠成正方形,拿一根筷子从正方形的对角开始卷卷到纸的末尾,然后用手捏着纸的一端,往筷子的另一头使劲往下捋,然后打开来就是一朵灿然的纸花。灯架子做好后,在架子的八个角上都要粘上各种纸花,用来修饰整个灯笼。

精品制作

跑灯是要往灯笼里放蜡烛的,所以,在灯笼的最中心要做一个放蜡烛的小平台,这个小平台可是最有技术含量的一道工序,必须放在整个灯笼的最中心,要不然放的蜡烛不平衡里容易歪了,把纸做的灯笼点燃了,如果这样,跑灯就玩完了,必须退出跑灯的队伍,搞不好还会引起着火。

五彩纷呈

一般跑灯都是元宵节那天开始,连着跑五天或者六天。跑灯的队伍基本都是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小孩,小孩子执灯,大人陪跑。跑灯队伍是要绕着村子转的,所以,不跑灯的人都会集中到村子的边缘最高处去看跑灯,远远看去,一条五彩的灯队在黑漆漆的天边蠕动,甚是壮观。甚至有的人还指指点点,在遥远的那支队伍,哪个是自己的。偶尔还会有那么一、两个灯被点着的,大人赶紧带着孩子退出队伍,处理“火情”。

跑灯队伍

唱大戏

值得一提的是家乡元宵节闹到了可谓盛大的程度,这个大动静就是唱大戏。我们村属于方圆十几里村落里临路最近,交通最为畅通,经济比较富裕的大村,因此,一到元宵节,村里总会为大家搭戏台唱大戏。这台大戏可不是一个村的欢乐剧。

唱大戏

每年春节临村亲戚拜年时或快要到元宵节时,大家都会相互通知,来我们村里看大戏,所以戏台开戏时,台下会坐着黑压压的一片,有的戏迷坐在那里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台上的戏子摇头晃脑入了迷。

开戏

小时候,我对唱戏没有几分热度,但是我姥爷是老戏迷,他老人家会早早地来我家住着,戏从头唱到尾,他从头看到尾。因为看戏的人太多,去的晚了,根本找不到好的位置,于是,我的任务就是给姥爷占位置。

占座

一天的戏都会开两场,上午十点多一场,晚上八点多一场,我早早吃完饭,等姥爷的上一场看完后,他回去休息,我就搬着个小板凳,找到戏台最中间的好位置,坐在那一边占座,一边和也在占座的小朋友玩。等姥爷晚上来时,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最为有趣的是,我不懂戏,不知道为什么也不回去,坐在小凳子上听着戏子拉得长长的唱声就睡着了,姥爷就抱着我直至杀戏。他们都说我不是看戏,是在睡戏。

睡戏

冶病

“冶病”这个词恐怕也就我们老家方圆几里的人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所谓“冶病”实际上就是在正月十六的晚上一定要出去走走,把病落在去的路上,把病扔掉的意思,冶病也不能就单单出去走走,总是要有些活动项目才是真正的冶病。所以十六这天晚上的“冶病”,路上主要节目就是赏花灯。或邀三五小伙伴,或由父母姐姐哥哥带着,一路走一路看,向村子时最高的位置进发。街上到处是热闹景象,真可谓“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呼朋引伴

站在村子的最高处,向村里各个方位看看,比较一下哪个区域的灯更灿烂耀眼,根据地势和区域找寻自己家所在的位置,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大家伙儿都想把病和之前的不顺彻底丢掉,晚饭后的几个小时就一直那么走啊走的,可别说,这么一走,正月里满盛着“熬煮”“头脑”“油糕”“扁食”的肠胃忽然轻松了许多,身体有说不出的舒坦。大家都相信,“冶病”之行确实能给全村人带来好运和健康,这种行为就是老家祖辈流传下来的崇尚健康的民风民俗吧。 

踩高跷

还有一个博人眼球的活动就是踩高跷。踩高跷一般是在晚上,大戏开唱之前,一群红男绿女,踩着高跷,抖着大围巾,在戏台下的空场地卖弄起来。他们走起路来虎虎生威,根本看不出踩着高跷的步履有多艰难。有的小伙子,为了让大家好看,还专门踩着,小跑着,看得周围的观众在为他们叫好的同时,都为他们捏着一把汗。据说,这个重头戏也是早在元宵节前就开练,一直到元宵节。

踩高跷

烤馒头

烤馒头也是元宵节一个很典型的民俗,所谓棒槌火是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当地的一种炉子,是在过年的时候和元宵节的时候搭建的一种炉子,用泥土和砖块搭建的。棒槌火一般是在每年春节后,元宵节的前三天开始准备和进行。每当这个时节,村里都会在搭戏台时,专门安排人搭棒槌火炉子。炉子的桶体分布着大小均匀的小圆洞,装好煤炭点燃后,燃烧的火苗就从这无数个圆孔里喷出,在元宵夜观灯者争相烤馒头来吃,可免除一年的灾祸。

棒槌火上烤

吃元宵

过元宵节,主要还是得吃元宵的。现在全国各地对于元宵都不是很陌生,除了里面包的馅不一样外,大家吃元宵的方法和方式都大同小异,自不必再多说。

怎么样?这个元宵节“闹”得怎么样?隔着屏幕对面的朋友们,闹元宵的你们“闹”够了没有?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