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一酎蓝
简书官方美食专题主编。简书推荐作者。 曾任百度空间推荐编辑。 更文不定期的“重度强迫症患者”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一酎蓝

《烟花》:电影是创造一个世界的过程

一酎蓝  · 简书  · 美食  · 2017-12-08 14:40

微风吹动着白云,河面泛起粼光,岸边的风车打向招摇的鸟儿,绿树之下,碧草环绕。

关乎青春岁月,这是存留于我内心之中最美好的影像,可它也不单单驻足在我的青春里。当纯私人化的故事,沾染在青春的调色缸中,就再没有什么情绪色彩是归个人独有的,更准确地说,那些缤纷的色彩,包围着或充实过我们每一个人。而当“私人情节”转为“共情”,青春的世界便有了另一种诠释方式。

它叫《烟花》。

《烟花》(又名《《升起的烟花,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是由新房昭之总指导,武内宣之指导,大根仁编剧,SHAFT制作的动画电影,改编自1993年由岩井俊二指导的同名电视短片。

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面对感情有些怯懦的男孩子岛田典道,为与其心爱的女孩莱津奈一起看烟花而经历的种种“可能性”,随着“可能性”的逐一“实现”,典道也变得愈发勇敢坚定,最终直视自己内心的故事。

从内容上看《烟花》赋予的多角度理解

《烟花》因其优秀的制作团队与原作的良好口碑,曾令漫迷倍感期待,然而由于发行方同为东宝,宣发将《烟花》与《你的名字》生硬靠拢,幻想创造出《你的名字2.0》,造成该片上映后口碑大规模扑街。

错误的宣传方式与小众青春路线将该片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但其实将《烟花》与《你的名字》两部风格各异的影片相互比较,本就是一种错误的思维。

事实上,新海诚的作品多半主题浅显易懂,影片更多致力于对画面的精美制作,并融入时下流行的纯爱元素。而新房昭之作品风格则奇特抽象,影片往往晦涩难懂,引人细细品味。对于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宣发却用力过猛,操作不当的后果便是吸引了喜爱前者“本不该来的受众”,反砸了后者自己的个性招牌。

翻看影片大部分负面评论,其中诸多是将其与《你的名字》相比较的受众,另一部分则是怒评《烟花》这部影片难以看懂,于是对应这一部分受众,网上又流传起各种版本的《烟花》剧情分析贴。

对此,笔者将《烟花》刷了多遍,发现根据不同的线索,该影片至少可以有三种剧情走向,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其间真正的答案其实并不重要,又或者说,关于剧情,这部剧本身就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正如结尾的开放式设定,如若过于深究故事细节,反而失去了影片特设发散思考的意义。

在豆瓣电影对《烟花》原作者岩井俊二的采访中有如下一段对话:

“你拍摄的影片故事大多不完美,本意想要传达的母命题是什么?”

“我这边想要传达的意思,我创作出的故事,我想表达的东西,和观众看完后所接收到的故事,我想还是有差别的。我不代表正确答案,观众所接收到的,哪怕是对内容有很深的误解,比如说《情书》的登场人物中有两位女性角色,有观众把两位女性角色误以为是同一角色,在那位观众的心中,就是那样的故事啊,那样的《情书》也是存在的。所以对于作品来说不仅只有一个故事,实际上,不同的观众去看,一万人看完,我想大概可以在心中诞生一万个种类的故事吧。”

结合上述对话与《烟花》这部蕴含多种“可能性”的影片,我们似乎也没有必要再过多探寻其剧情的多种“可能性”了。升起的烟花,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怎么看都可以。怎么理解都可以。

与其细究内容,不妨反观影片给予了我们对问题多角度理解的启示。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多方面容纳不同意见,这其实是观影教会我们的,更为重要的道理。

从镜头语言感受影片情绪递进与移情

(1):细腻

如果说内容上的晦涩难懂使得《烟花》遭人诟病,那么其在整个青春故事表现中,对细节之处的精当处理则确是一大优点了。

较独立景物部分诸如:女主解下校服带子之时细致的配音,对电车、自行车、楼梯、大海、校园等景物独到的选择,突出了浓浓的青春氛围。再深入一些,则涉及到场景诸如打高尔夫球的片段,预示后续事件将不再按照既定路线进行,暗示了“烟花球”幻境的开场。

(2):凸显

再说对青春心绪的描摹表现,本片对男女主及配角的相关动作、神态的镜头表现都很传神,诸如女主角放包时对男主的一撇,男主随之勾手的紧张表现;在医院见到女主,男主第一句话便破了音的紧张表现;以及男生们上学路上比赛自行车与滑板,不免使人想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也有雷同的一幕及相关性启蒙的表现。如上。对青春细节的鲜明表现,在影片中不胜枚举。

(3)递进与移情

《烟花》的开场元素中含有青草、蓝天、白云、波涛等景物,亮色调下孩子们嬉戏逐闹,青春的朝气蓬勃与草一般强劲的生命力,就这样在影片伊始即刻有力彰显。紧接着,影片又通过种种景物完成了主人公的情绪递进/转换,与对观影群众的移情:开场下坡路与片中向上螺旋楼梯相应照,观影者也由起初下坡路般的轻快氛围转为面对阻力,为主人公命运的深深忧虑。

以及镜头特写男主追女主脚步频率的三次更迭,第一次由慢至快,凸显男主心中略微的迟疑,第二次频率加快,第三次迅疾追去且配有喊声,三次频率变化凸显男主内心逐渐走向坚定的过程。

再提风车,在“如果世界”之前,影片中的风车均为正面顺时针方向旋转,抛出“烟花球”的瞬间,镜头给予风车近景静止画面,随后在“如果世界”中,风车均为正面逆时针方向旋转,暗指世界改变的同时,意图通过这种细微之处给予观众感官上的不适,传递一种压抑、阻碍之感。

综上。如果说影片的这些景物表现都过于隐晦,那么还有一个最明显的,就是影片名字了。烟花,绚烂美好却昙花一现。在最后烟花球爆炸的瞬间,我们在散落的碎片中看到了其各种“如果”实现后的场景,烟花炸破,碎掉了各种虚幻的可能。影片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如果,青春里的感情也没有如果。

也许爱情就像这烟花,盛开时灿烂夺目,却也容易于盛极时消散凋殒。但笔者仍旧喜爱“烟花世界”为我带来的视觉盛宴,正如上述的第一条观点,或许有些时候,我们真的没有必要执着于如果,更没必要耿耿于怀着结局。

影片最终,莱津奈游向了远方,回归到真正生活中,她也已经转校离去。但每一次的离别,或许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

影片渲染青春离愁别绪之后所传达的直面生活与豁达心绪,实则是观影之后又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这以上两大点,便也是笔者对该影片的大致理解了。

岩井俊二说:“电影是创造一个世界的过程。”

那么感谢《烟花》。

感谢这部电影为我们创造的世界,也感谢它让我们接受着自己所处的世界。

至少在每个世界里,我们都能与想起的,值得缅怀的一切曾经昂首同行。

这已足够。

至少在这一点上,这部《烟花》,我们不能够说它,不够成功。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