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自强师兄

你清楚你的资产和负债吗?

自强师兄  · 简书  ·  · 2021-02-02 23:44

39/1000

今天与朋友小聚,感叹所在的圈子有同频的思维,无独有偶,他们也又一次认真的看起《富爸爸穷爸爸》。

论道过程聊起了昨天分享的富人不为钱工作,感觉这真的是一种吸引力。餐桌上火锅的烫菜被谈论冷落在一旁,翻腾的锅底犹如我们的内心,咕嘟咕嘟的,热情激昂。

“穷人为啥留不住钱”这个话题简直打开了话匣子。这让我想到了很多中头彩的那些朋友,一时声名大噪,在大家都感叹为什么他们这么好运的时候,他们往往也开始了自己的没落之路。有人不动声色的蒙头投资,慢慢的亏掉了大把的资金,有人开始皇帝般的生活,锦衣玉食,随意挥霍,没有多久就只能再次走向打工之路。还有甚者因为那笔天赐之财陷入妻离子散,官司缠身。

这应该就是,当你的能力、水品、认知还没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到手的财富也已然被这个世界用一百种方法收割回去。都说宇宙是有能量的,可以看见,也可以听到,更能够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容器,一个杯子注入了大量的水,最终能装的下的也最多就是那一杯。

有人举了一个例子,盖一个平房可能在一块地上打上十几公分的地基就足够了,但是突如其来的财富和机会可能就会让你萌生了在这个十几公分的水泥块上盖一座大厦。

回到现实,挣多少钱固然重要,那挣到的钱能留在手上多少?又能留多久?这些问题难道是运气问题吗?显然不是运气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映射的就是一个资产和负债的问题,这个问题太多人一知半解了,搞不清楚什么是负债,什么又是资产。

其实简单讲,资产就是你能留在兜里的钱,负债就是要花出去的钱,两个人都有一套房子,一个人不用还贷款,并且租出去,每月收房租,那自然就是资产,而且还是被动收入。另一个人每月还贷款,自己住在这个房子里,那这就是负债。那表面上他们都有一套房子,但是两个人的境况却有了天壤之别。其实这个例子就能很好的影射出现时中这个最容易被忽略,被混淆的问题:不清楚自己的资产和负债到底是什么?其实这很简单,就是看你手上的东西每个月或者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是否给你的财务状况带来正向的增长。

这个最基础的道理明白后,那富人和穷人的划分就很清楚了,富人稳定而持续的持有资产,穷人勤奋而坚持的获得负债。

记得我父母曾经分享过活生生的例子,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他们在国有企业上班,市场上股市的风已然吹起,大多数人不是不感兴趣就是怕上当受骗,甚至觉得那就是赌博,反而有认知有开拓思维的人开始摸索,学习,行动,积累了财富后他们还存在于那个圈子,但是不同的是,他们中间有人开始了思维的进化,其实那就是逻辑上懂得了资产要大于负债才会有资金正向流入的结果。而我的父母那时因为种种原因吧,在这个方向上没有持续的觉察和行动,他们更多的走向了获得负债的时髦,比如老爸会贷款买电视冰箱,会提着大录音机穿着喇叭裤去游山玩水。大多数人就是如此,工作勤勤恳恳,每月支付吃喝拉撒睡,欲望恐惧随时来敲门鞭策自己更加努力的工作,如此循环。后来两千年了,房地产岗位开始独占鳌头,又是造就了不知道多少现在经常凡尔赛的人,而又是看不懂,没办法的这一批人活成了时代的大背景,淹没在人山人海中。

平流的时间里最不缺的就是机会,机会来源于四面八方,了解资产和负债的逻辑关系后,有意识收入资产的富人们如同在百货商场里挑选心爱的礼物,而无意识就收入负债的人在百货商场里挑选心爱的礼物时就与财富渐行渐远了。

如今理财等引导更多人拥有正向财务的风可谓吹的风风火火,其实是随着时代发展,祖国强盛后,信息的普及和人口红利退潮后的创新,更多的生财之道落脚在“道”的层面,看似疯狂激进,实为信号高高升起。固步自封的人自然会用“割韭菜”的标签来封锁消息和机会,懂“道”“理”的人自然也会尊“法”、习“术”、持“器”的继续持有资产。(其实可以猜测,当下时代的富人分两种,一种是通过奋斗学习,觉察行动持有资产的80后,90后,另一种是当年奋斗学习,觉察行动的60后70后的下一代。同理,富人对立面的人群亦如此。所以贫穷和财富都是会遗传的)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大家可以盘点下自己的生活中,哪些是资产?哪些是负债?你又准备收入哪些资产?又计划获得多少负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