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木林彬
写出我的人生。 未经同意,禁止转载,违者必究,谢谢合作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
今天看啥  ›  专栏  ›  木林彬

老是抱怨怎么办?那就发现问题,解决抱怨。

木林彬  · 简书  ·  · 2018-08-20 22:26
图片来自网络

1.

抱怨是人的一种情绪,是无法消灭的,只能让它停止,那就正确的看待它吧。

做错了事往往不知道自己正在犯错,如果能意识到自己在犯错,那就会改进,人会犯错,也会改进。

可以让自己不犯错吗?可以!那就先找到为什么会犯错的理由。

同理,抱怨的人,刚开始也不知道自己正在抱怨,如果能意识到自己正在抱怨,那也是可以停止的。

可以不抱怨吗?可以!那就在抱怨之前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抱怨。

那抱怨是一种错吗?你觉得是错的,就是错的,但在真正关心你的人当中,会帮你找出抱怨的理由,从而让你解决你的抱怨。

2.

不要把抱怨说给“自以为”熟悉的人听。

我朋友阿辉,刚开始上班的时候,遇到有什么事,都跟他同事抱怨,因为一起喝过酒,他觉得和他那个同事挺熟悉的。

所以每当在工作中,领导把一些费心费力的事交给他做时,他都会跟他同事抱怨说,领导怎么把这种事交给我干,真是的,人那么多偏偏要选我,那个谁谁谁不是也挺闲的吗?

后来他同事把他抱怨的事说给领导听,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说给我听的时候,他就又失业了……

然后我跟他说在工作上,,一起喝过酒只是在酒精的麻痹下觉得相见恨晚而已,而且你也没上班多久,你知道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吗?你以为他是你“兄弟”,但他只是把你当做“傻白甜”的一个人而已,要是以后有什么事想不通的话,回来跟我说就好。

之后他重新找到工作,把领导交代的事,没有去抱怨的都一一做完,而且还比别人做得更好,前阵子又升职了。

3.

抱怨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把这种负面情绪宣泄掉,可以减轻一点的心理痛苦,但没必要去影响他人,自己知道就好了,然后更努力的学习下。

把抱怨转换成动力,也是一种方法。

比如我也经常抱怨自己的文章怎么阅读量那么低啊,肯定是别人不懂欣赏……

最后我知道是自己文章的质量还需加强,于是更努力的去学习写作的方法,就是“读读读,写写写。”六字真言。

把抱怨的情绪转换到自己学习的动力中去,努力打磨自己的作品。

但又不会影响到别人,只是在心中嘀咕,抱怨了几句,有时候是会祸从口出的,就像我朋友阿辉刚开始上班那样。

把抱怨的情绪不要影响到别人很重要。

抱怨说给自己听就好,可以去健身,唱歌,写作,不然就大吃一顿,把抱怨的情绪给宣泄,释放出来后,身心就会愉快很多。

3.

抱怨多了会影响到别人。

国外的神经科学家与心理学家对对一些面临各种刺激(包括长时间的抱怨)的人,进行研究发现,进行大脑活动分析后发现时发现:

大脑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一样,如果让它听到了太多负面信息,很可能导致当事者也会按照消极的方式行事。更糟糕的是,长时间暴露在抱怨环境中还会使人变得愚蠢和麻木。

因为我们的情绪也有一定的感染力在听到抱怨与牢骚时,我们在大脑中会容易出现共鸣,从而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导致影响大脑的思维。

就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人是有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也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告诉他,我也在这种环境下过来的,为什么我没你有那么多的抱怨呢?

然后发现问题,解决抱怨。不被别人影响,也不影响别人。

4.

通过抱怨吸引在意的人注意力。

这种一般就出现在情侣夫妻之中,想通过抱怨的方法来吸引另一半的注意。

情侣之中如果另一个时常抱怨这不好,那不好的话,那肯定是在哪个方面令她不满,觉得你没有以前爱她了,对她的关心不够了,觉得她被怠慢了。

这时候就是考验真爱的时候了。

抱怨就会说出一些不好听的话,可能有一些会让自己受不了,触碰到了自己的软肋,如果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跟另一半“扛”起来的话,那最后肯定会不欢而散,陷入感情危机。

但这时候如果能先听另一半把抱怨的事说完,然后细心的用语言安慰和身心安慰,老实承认自己的缺点,告诉她会改进的,千万不可以有不良的情绪发出。

最后跟她说:“对不起,亲爱的,我错了”,给她一个爱的抱抱,我敢保证,她会很快的破涕而笑哦。

如果不理她的话,那她就会越着急,会觉得以前你那么在意我的一切,现在就对我爱理不理了是吧?然后噼里啪啦……,直到你受不了为止。

其实只是一个情绪的宣泄口而已,释放出来后心情很快就变会得漂漂亮亮哦。

还是要先发现问题,然后解决抱怨。

5.

有没有什么方法让自己永远不要抱怨?

有啊,你已看破红尘,淡泊名利,觉得世间一切都如浮云,隐居山深老林当中,保持六根清净,多读佛经还是圣经之类的经书,那你永远不会抱怨。

不然在这浮躁且动荡的社会中,抱怨会始终存在的。

只是在努力中的人,没有时间去抱怨而已。

end。


我是木林彬,一个走进写作这条“不归路”就越走越远的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