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文熳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感

文熳  · 简书  ·  · 2019-08-04 00:08

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如果作为一个生命起源的初始状态,您会如何选择?善恶何从?

自从娘胎而出,除了用少量的面部表情和哭声以外,似乎并没有更多能表达自我需求的方式,初体验都是所在家庭给予的原生态影响。善恶也许从此埋下了种子并默默的生根发芽,后天的改变更多是原生家庭的基因注入,善恶自选。

面对父母对工作的大爱与无私,身为孩儿的哪吒除了自寻快乐外只剩下默默的自嘲“我早就习惯了,你总是这么说”。有种爱叫口是心非(孩子),亦有种爱叫情非得已(父母),彼此对爱的表达总不在一个频道上,总那么的默契相交却越走越远。

母亲的爱是那样的感性——“我希望他能开开心心过后面的日子”;父亲的爱是那样的长远——“难道想让他浑浑噩噩过一生,死了都被人当妖怪?”。终究是爱,孩子又何尝不知?心底里的那份爱总希望被父母认可,为的只是用孩儿的方式让父母感知,只是频道未能调到位罢了。

经过一番苦练,小有成就的哪吒是那样的希望能被理解、接受与认可,而高要求的父亲总希望孩儿能更上一层楼,矛盾的激化致使哪吒的不理解与愤怒——“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她们看看”、“不就是让我学斩妖除魔吗?我已经学会了,为什么不让我出去?”。听到哪吒的这句呐喊,不禁回想起自己的历程,类似的呐喊我也曾愤怒的对父亲吼过,强烈的自尊虽明白自己能力尚有不足但依旧希望在苦练后能听到一句来自父亲的赞赏。这不过是孩儿的讨要,建立自尊、自信的讨要。苦难总不是最艰难的关卡,在最在意的人那获得称赞,哪怕只是一句平淡的“还不错,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都会让孩儿得到满足,让其心灵获得安全的保护罩,在未来“打怪”中勇往直前。作为父母总希望孩儿能不骄不躁,能成龙成凤,赞赏的话总被封藏在心底里,哪怕到了嘴边也会变味。作为孩儿的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因为在这世上没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人,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知道骄傲使人落后,知道......但知道归知道,亦会去行动,我们需求的不过是深化自我认同、确认背后有大树、确认我并不孤单,我是安全的,有退路的。这矫情吗?也许你们会说“我们以前什么都没有但我们也挺过来了”,是的,你们是强悍的一代,面对困难你们总能勇往直前,直面困难,毕竟时代造英雄。看似物质需求丰足的我们,心灵却异常空虚,大多数可能还没弄明白为何而活就已经年过三十,活着,是为了什么?

面对质疑,哪吒的那句“是魔是仙,由我不由天,我说了才算”道出了活着的意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活出己样来!正因为年轻气盛才有与天斗的资本,大不了重头再来,毕竟还年轻。不撞南墙不回头,只要不把命撞没了就还有机会不是?未盖棺无定论,我的未来我的路走下去才知道路是弯是直。豪情与理想,支撑着孩儿走向远方,父母亲朋勿过分挂念。

人生路漫漫兮,感恩一路同行的父母及亲朋好友,因为有你们才有今天的我,未来,我们继续携手同行可好?荆棘与险阻,待我魔童降世与你一绝高下!

哪吒的命,就是不认命!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