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乱杂而无章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人活一世,重在参与。
今天看啥  ›  专栏  ›  乱杂而无章

学了很多知识却用不上?这3招,让你从"知道"到"做到"

乱杂而无章  · 简书  ·  · 2020-03-21 12:58

6天前,

反思了自己在写作的第一周上的 非理性行为 :总是有事没事翻阅文章的阅读量、点赞数或留言,其根本是为了一种“控制感”,虽然这种“控制感”并不能实际带来任何控制,就像盯着股市看,股市并不会因此而按着你的心意涨跌,详见: 《写作,更是知易行难》 .

深感“知易行难”,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也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 从“知道”到“做到”。

为此,翻阅了些资料,探究如何从“知道”到“做到”。

《知到做到》

恰巧,有本书就叫做: 《知到做到》 ,作者:肯·布兰佳,是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他写过很多畅销书,包括《一分钟经理人》、《顾客也疯狂》、《共好》等,被誉为当今商界最具洞察力和思想深度的人之一。

作为管理大师,他常为企业做培训,讲授了许多管理的方法与理念。

每次培训时,许多人都点头称是,认为十分在理,但 在学习结束后,大多数人还是按老办法做事。

他们无法将学到的专业知识或技能付诸具体行动。真是应了那句老话: 知道了许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明明知道要落实,要行动, 但臣妾就是做不到呢?

为此,肯•布兰佳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发现这两者间有着深深的鸿沟,摆着三大难关,我们必须了解这些难关,并一一进行破解,才能从“知道”迈向“做到”。

三大困难是什么?一是,信息超载;二是,消极过滤;三是,缺少跟进。



一, 信息过载


就是说: 大脑里装的知识太多了!

热爱学习是件好事,但是学习了一个又一个知识后,我们很少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这种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只会适得其反,一个劲的看了上百本书,报了十几门网课,阅读了上千篇文章, 可回头看,可能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掉入了陷阱,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

一是, 获取新知识远比应用旧知识有趣 ,所以我们宁愿盲目地学习新知识,也不愿使用旧知识。

二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 很容易获得知识 。随便找个百科网站,上面的知识都够学一辈子的。

但问题就出在这, 新知识越是有趣,越容易获得,就越会让我们陷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而忘了巩固并落实旧知识 ,一不留神就会掉进去。

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却忘了学习的目的是应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是典型的 混淆目的与手段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 信息超载,让我们分不清努力的方向。

信息超载

许多人想成功,马上读各种关于成功学的书,感觉没什么用,又参加一个又一个的培训,学学创新,学学管理,学学运营... 最终,只是将自己变成了知识的垃圾桶,行动上的矮子。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重温或练习过去已经学到的知识带来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正所谓: 温故而知新 ,随着阅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的知识时,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更深层次的内容,这种更丰富更深层次的收获,不是学习新知识所能媲美的。

正所谓:人生有限,但知识无限,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

学习,需要少而精,而不是多而浅。




二, 消极过滤


​我们大多数人在处理信息时,大脑会自动过滤掉与已有知识冲突的新知识。

正所谓: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们每学一门新知识,都在 与过去的习惯、方法、固有的知识和经验作斗争 ,这使我们很难真正吸收新知识。

例如,从小上台讲话就紧张,试了很多方法,上台还是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心态上就会越来越消极,以至于再次学习到相关的缓解演讲焦虑的知识或者方法时, 大脑就会抗拒!认为这些和以前一样是没用的。

本来就“知易行难”,加上大脑的反抗,就更不愿意躬下身,认真尝试这些方法是否有效了。

其实,这是种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 ,你可能不了解,大脑虽然只占了人体体重的2%,但每天的能量消耗却达到了25%,这能耗实在是太高了,我们负担不起。

所以, 大脑它很爱“偷懒”,能不思考就不思考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也是一样,总是更倾向于用旧方法,而不是新知识。

那么如何避免陷入“惯性思维”?肯·布兰佳建议我们使用 绿灯思维

绿灯

意思是,当你听到任何新想法或新知识时, 要第一时间亮起“绿灯”,立马想:这个新知识怎么能为我所用!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主动让大脑接受这个建议。为什么?因为我们在一件事上越有经验,越有资历,就越 容易因为新知识上的一些瑕疵,而全盘否定掉。

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先入为主的偏见和过去的成功经验,束缚和蒙蔽了我们,使我们无法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

因此,作者建议,每当我们遇到新思想时,不要总是对这些思想的错误进行质疑和思考。我们要用 绿灯思维,先积极认可它是可行的,这也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

你可能会担心,那要是这个新知识他确实有问题该怎么办?

别着急,绿灯过了之后就是 专门质疑的黄灯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接受一个新知识时,要 先积极的认可(绿灯),再深度探究(黄灯) ,这样,不仅自己接受得更多,别人也会因为你先给了他积极反馈,而更重视我们的建议。




三,缺少跟进


信息超载是认知层面的问题,消极过滤是态度层面的问题,而 缺少跟进,是行为层面的问题 ,在三大阻碍中,缺少跟进是最难克服的,得制定相应的跟进计划,否则很难坚持下去。

我们总觉得要改变,最重要的是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这样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其实正好相反,不是说新知识不重要,而是说 比知道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花时间去掌握这些知识。

比方说企业培训,很多企业花了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搞培训,但一旦培训完就不在关心员工,不去跟进培训效果,员工参加完几天甚至几周的培训后, 绝大多数员工只是继续按着旧有的工作模式运转,而不会将新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

事实上,培训只是第一步,之后管理、跟进、指导才是最重要。要想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在跟进上,要花十倍的精力和时间,

也就是说, 每学习1小时,至少得花10小时用于跟进落实。

跟进计划

上文提到的 信息超载与消极过滤,若想克服,一样需要制定相应的跟进计划。

如果已经意识到信息超载,但不采取跟进措施,就依然会 追求更多的新知识,而不是想着怎样做到。

同样,如果已经意识到自己有消极过滤的毛病,却不持续跟进,那么即使短时间内我们的思维变得积极了,但过不了多久, 消极的老习惯还是会卷土重来。

那怎样算一个好的跟进体系呢?肯·布兰佳说至少得有三部分:指导、支持与问责。

足够的 指导 ,才能让我们明晰怎么做;

得当的 支持 ,才能不断在“做到”的道路上前行;

及时的 问责 ,才能更好的鞭策我们进行改进与迭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建立跟进系统的前提是已经解决了信息超载和消极过滤问题 ,不然,跟进系统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简单回顾:


人们知道但做不到的三大原因:

分别是1.信息超载;2.消极过滤;3.缺少跟进。

具体的解决方法分别是:

1.少即是多;2.绿灯在先,黄灯在后;3.持续根据。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老先生,在读完本书后,说过这样一句话: “知道怎么做的人不一定是人才,只有能做到的人才是人才。”

所以如果知道了,就请秉持专注和自信, 少学些,精进些,持续跟进,时而重复练习,努力从“知道”迈向“做到”。


祝顺利。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