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景亦和

向着明亮那方——致“读思写行”教师成长共同体构建研究课题组成员的一封信

景亦和  · 简书  ·  · 2020-01-10 14:48

尊敬的各位课题组成员:

大家好!

当我怀着巨大的热忱开始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时,我仿佛看到了三年后我们每一位成员的美丽成长,借用李佃锋老师的话讲,“读—思—写—行,斐然成章”。正是这种“可视化”理想鼓舞着我,想和大家快点探讨,一起成长。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课题的最终确定还是很有故事的,2019年11月2日第一个课题被否,沮丧之余再次启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有实际研究意义”“问题即课题”“开展课题的目的是什么”等专家反复强调、反复追问后的思考时时充斥在我脑海……

两周后,我拟定课题《以读书为支点的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研究》,上百度,经知网,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才发现这个课题已有很多深层次的研究。如何突围有创新,我初步的想法,用两年多的时间,和大家一起,真真正正去研读一些书,踏踏实实去写一些东西,开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成长路径,付诸实践,看这些专业阅读对咱们的专业成长到底有多大帮助?到底助力教师能走多远?换句话说,我就想借力这个平台,和大家一起做点有意义的实实在在的研究,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同时借助大家的智慧,让我这个培养工程人选也名副其实。我的这个想法赵校长给予肯定并鼓励我放手去做,考虑到咱们学校青年教师培养,涵盖学科之多,青蓝工程正在有效有序推进,拟以结对师徒为主,就在青蓝工程群招募真正想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我们一起追梦。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个团队,40人的团队。

历经这一挫折磨砺,2019年12月20日,当我再次坐在导师面前进行课题开题答辩的时候,心里不觉有了底气。30分钟的答辩,四位导师都给予了客观肯定,其中刘继存教授在反复质询之后,给予以下建议,摘录原话如下:1.鉴于本课题的最终意义,读书促进教师成长,还是共同体成长,成员都能成为读书人,文化人,以文化人,须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例举教伦理的教师未必遵守伦理规范)故,教师育人首在榜样示范引领,落脚点在“行”上。为此,将“读书—实践—思考—写作”的顺序调整为“读—思—写—行”更有价值。2.课题题目关键词的选用要有亮点,既能养眼,又能点睛。建议题目改为:“读—思—写—行”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构建研究。于是,在四位导师的指点下,这一课题便有了现在崭新的容颜。

于是,我开始憧憬这一课题开花,结果。

缘分这东西真是奇妙。正当为读什么书如何读愁眉不展之际,王维审老师发起的“叙事者”(QQ群:138833692)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每周一篇教育叙事”“每月共读一本书”“每年一个研究方向”,这是叙事者给自己成长的理由,更是一种坚守的快乐。

于是,我更加欣喜于我们大家在2020年开始拥有这种快乐,坚守的快乐。


“树木向上是见到阳光的唯一理由”。来吧,亲爱的伙伴,让我们手拉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来吧,亲爱的伙伴,让我们肩并肩,向着明亮那方,用成长丈量时光!

读思写行向阳团队

2020年1月9日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