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英语老师阿静

我的笔译老师是个针灸师

英语老师阿静  · 简书  ·  · 2020-09-15 13:53
From Unsplash

什么?当我和班上同学得知自己的笔译老师开了间中医诊所,主理针灸时,大家的嘴,半天没合上。

那是二十一世纪初,我移居悉尼。出国前做过一些翻译工作,自觉水平太差,却不知如何提高,于是去大学读翻译,遇到了教笔译的林老师。

林老师当时四十来岁,中等个子,清瘦,留着鲁迅式的小胡子,眼神和声音都很温和,普通话说得不错,能听出一丝丝的香港口音。老师言行举止从容不迫,不疾不徐,好像就没有什么事能让他着急上火。我们都笃定,就算是天塌下来了,他也能气定神闲地告诉我们该做什么。

第一堂课林老师就成了大家的偶像。课后同学们纷纷议论:怎么能有人这么云淡风轻?太“禅”、太“仙”了吧?而且,而且,老师居然还是香港人?香港人难道不应该是精明能干、急急火火的样子吗?这不科学啊!

同时做几份兼职当时国内不常见,在澳大利亚却不稀奇。林老师每周有有固定时间出诊,一、两个晚上在大学教课,其它时间做做笔译。问老师为什么是针灸?答曰:“喜欢。” 因为喜欢,他在做了翻译之后开始学习中医,还多次回国进修。记得我们还曾八卦地去看老师诊所的网站,上面用英语讨论阴阳,用案例介绍针灸治疗痤疮的经络原理。

后来“斜杠青年”、“跨界”等概念火了起来,我听了不禁撇撇嘴,这不就是林老师当年玩儿过的吗?大多数人跨界是往有关联的领域,做翻译同时教翻译很正常,可针灸这个“界”,着实有点儿远。共同之处,大概是都需要花大量时间练习,都得有耐心,坐得住吧?

老师的教学,一如其人。他会指出错误,却几乎不会批评。记得一次我的作业被拿来做课上讲评,第一句话就有误译,是我望文生义,自以为认识,没查词典,结果闹了笑话。老师只是轻轻摇摇头,我却惭愧得恨不能地上有个缝钻进去,让偶像失望,可是天大的事儿。后面再做作业,就不敢再如此马虎了。

学生有疑问的时候,老师从来没有不耐烦过,也从不会鄙夷学生的问题太过无脑。做翻译什么都要了解一点儿,所以回答的时候旁征博引,并佐以实例,总能让人听入神。

时间长了,老师终于暴露出了段子手的潜质。某天讲起误译,老师说有一次他翻译稿件,把port (有港口,端口,波尔图葡萄酒等几个意思)看成 pork (猪肉),不仅初稿错了,后面检查校对也没看出来,说:“我那几天一定很想吃猪肉,所以翻译的时候都会看到猪肉”。大家哄堂大笑,没想到林老师还有这么搞笑的一面。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对林老师的崇拜,是羡慕他的人生状态。做自己喜欢的事,有自己的一份事业,对世事看得通透,从从容容地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当时我们还年轻,也都刚到澳大利亚不久,种种不确定,种种焦虑,老师的那种状态是我们求而不得的。看到有人能这么“自在”地活着,我觉得一下子有了人生目标。

毕业之后就再没见过林老师,但印象却没有磨灭。如今我也成了老师,过了不惑之年才想明白自己真正要做什么,转行的路很是艰辛,但我乐在其中。林老师的那种状态依然是我的目标,生活总是一地鸡毛,我还在修行。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