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墨色柳黛
独立编剧导演 在豆瓣阅读连载小说和游记曾以墨色柳黛为笔名在时光网《少年文学》等网站和期刊刊登文章参与编剧电影《扶贫主任》,央视三套《我的艺术清单》等自编自导剪辑独立电影《风之姗姗》观看地址: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EgGh9nr5IyUWkfqbKyiyQ 密码: 4wv9作词监制制作主题曲《唱给风的歌》播放地址网易云音乐:https://music.163.com/#/song?id=865047623&market=baiduqk努力以坦然、真诚地态度对待文学和艺
今天看啥  ›  专栏  ›  墨色柳黛

丹麦小哥:我们北欧不仅有海盗

墨色柳黛  · 豆瓣  ·  · 2019-11-25 06:30

人们对一个地区的文化或者民族习惯的刻板印象往往不是毫无根据的,但是刻板印象的确很影响一个人对事物整体认知的构建,说白点如果任由刻板印象驱使自己去认识事物,那么视野就真的相当狭隘了。

就比如说在国内吧,前一阵子看到一个关于地域歧视的话题,全国各地人都有喷涌欲出的‘委屈’。比如,拿我老家东北来说,我刚去杭州上大学的时候,几乎所有南方人都觉得,东北人肯定很耐冻。但实际上不是,而且根据观察,似乎东北人远没有秦岭淮河以南的居民对寒冷的耐受度高,因为东北从以前开始家里就有火炕啊!而且东北有三个省,民风的区别且不要说省份之间很大,就是一个省内不同城市人们的口音和生活习惯也不太一样。其它的刻板印象比如,全国的井盖都是河南人偷得,只要是江浙沪人就是有文化加富有,江南的女人都是美女……(后面两条主要是历史的灿烂导致一部分当地人盲目沉醉了,我有一个山东同学到杭州同学家做客,人家妈妈指着餐桌上的菜上来就是一句:这是螃蟹,你们北方人吃过螃蟹么?我那山东同学——????心里的OS是,阿姨,山东好歹也是有海的好么。)北方同学对南方也有刻板印象,跟东南沿海的同学聊天开口就是你们江浙沪如何如何,人家就正色道,不不不,江是江,浙是浙,沪是沪。就算是一个省内的,也有城市之间互不认同的,隔壁村说话我都听不懂的好么。

上一篇文章里讲了很多北欧犹穷不穷的内容,这个是北欧人关于自己的刻板印象,那么外地人对北欧的刻板印象呢?再感叹过北欧之现代文明的先进发达后,几乎所有人都会说上一句,好像带点自我安慰的意味的话——哎呀,这都是他们抢来的,本来,他们是没有什么的,因为他们的祖先是海盗嘛。

依靠左兜掏右兜就能致富么?显然土改的经验教训不是这么告诉我们的。

了解维京文化是造访北欧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中国人都认为北欧的历史很短,古代文明相对衰弱,甚至很多我接触过的中年人抱着一种北欧是工业革命前后忽然迈入文明社会开始疯狂搞发明的,然后仗着人高马大给全世界立规矩,而在此之前都是茹毛饮血的野人。但是,唯物史观告诉我们,认识事物,断不能是这样的意气用事的。

首先,先来讲一个轶事。我从哥本哈根港口下船,打车去酒店,司机恰好是本地青年,也就比印度移民要健谈很多,小哥挺有意思的,一直在故作一种风流——也就是俗称的耍帅。刚上车开出几步,港口区入口进来几辆大巴车把路堵了,大巴可能是等船上集体去机场的客人,所以不紧不慢地停在大门口,小哥就不乐意了,连着按喇叭,又出去和大巴司机比比划划地,又走回来把计价器给关了。我问他,哎?这在欧洲是普通操作?他干脆利落地竖起一只手来:不,是我想这么做。

两辆大巴车很闲适地就是不动,小哥急了,一副凡胎肉骨橫在路中间,又是讲又是比划,大巴车的司机是个大叔,无辜又费解地看着他。终于大巴得到指令开过来了,路很窄,小哥一直被大巴从路中间逼回车子旁却不坐进车里,不过后来可能大巴车实在离出租车太近了,小哥就默默躲到车门里,然后我弱弱说了一句:

“谢谢你哦,不过也不想你损失太多……”

等大巴车把路让出来,小哥飞身上车,我们继续行驶。

例行公事问过我从哪里来,玩几天之后,我问他去过中国嘛,他说没有,关心了一下大兴机场的建设进程,就说东边的国家里自己去过阿富汗。

“阿富汗?!是不是有很多炸弹?”我这种比较注重安全(惜命)的文旅人士听完就感觉很凌乱。

“对啊,飞来飞去。呵。”小哥淡淡地说。

然后小哥就说想趁着冬奥会到中国各地走一走,我就想那给点建议吧,我说你去西安吧,看看兵马俑,还有陕西博物馆的唐代金器,都跟新的一样,设计也好,很震撼。说到这两缸金子是一位老农在自己家院子里发现的,所以不似一般墓里出土的需要修复,好像是当年唐明皇逃跑时仓惶埋下的。然后,小哥执着地问我在哪儿发现的?我说农村啊。他又问,哪儿的,哪儿的农村,具体在哪儿?说者无意,听者似乎有心。于是呢,我就给小哥讲了一些关于盗墓的灵异故事,比如说曾有一个人要去盗武则天的墓,但是碧朗乾坤之上忽然劈下来一道炸雷,吓得盗墓贼失魂落魄而逃,因为武则天的墓找风水大师看过,是一处绝佳宝地,可以庇佑她万年。

小哥听完,说道,额,好吧。

关于这个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地导讲给我,接受过现代教育洗礼的我自然是有点点惊奇,就一番追问,地导好像很瞧不起我得哼笑:“什么真的假的就能从天上劈下一个雷?这还用问么?”

别说质疑了,但出口一问就是亵渎啦。

我也不知道是否彻底打消了他盗墓的决心,反正我尽力了,而且我对我国的安检实力是很有信心的。

其实不要看北欧距离中国如此遥远,这几日与当地人接触下来,北欧人的综合素质真的很高,作为一位司机,小哥的第二外语真的过硬。而且普罗大众对中国风水和历史都有研究,对中国文化一点也不陌生。关于与北欧人聊风水的话题,我会在以后的文章里再聊。小哥对武则天唐明皇什么的也都不是第一听说。

可能一路聊了很多唐朝的灿烂文化,小哥也不想落后于人,就问我,你对丹麦的历史文化了解么?我说维京文化吧?这次打算去博物馆了解的。还有丹麦占领过英国吧?

后一句好似说得小哥有些心花怒放,也许是这样想的,怎么样,我们的祖先不仅仅只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抢点东西就跑的强盗,也是有集团军作战能力的哦,可是占领过有着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哦,这可不是游兵散将能够做到的。

所以,也呼应一下前面,北欧肯定不是从茹毛饮血刷得一下就迈入现代化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得益于地理环境。而且北欧几个国家发展的里程也不是太一样,很难讲历史上北欧如何如何。

说来,其实所有人于维京文化都不陌生,而且可以毫不含糊的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几乎都有维京文化的渗透!为什么?因为大家很喜欢的自助餐就来源于维京文化,自助餐原是海盗的庆功宴。

严格意义来讲,维京时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793年,这一年维京人袭击了北英格兰的lindisfarne,他们的身影开始出现在文明史的视野之内。795年,在Rathlin岛居住的爱尔兰人开始与挪威人有接触。所以说,虽然我们说到维京,就把这个文化作为整个北欧地区古代的统称,但根据考古发现,维京人最早出现在挪威,主要生活区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而不是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北欧的各地。

维京人的远征得益于造船技术的精进,建造于大约公元820年的Oseberg船的航速最快能够超过每小时10海里。这样使得被冰川切割的支离破碎的分离封闭的各个北部地区的沟通成为可能,使得沿海地区笼罩在血腥的突袭阴影之中,但同时也沟通了文化,促进了商业繁荣。关于维京船的更多内容还是在以后的文章中细讲吧,这里就不做赘述。

维京人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是双向的,而因为北部海地区是易守难攻的,所以保持了相对独立,也就造成了只有维京人侵略别人的份儿这种印象,南部想要进犯挪威,时间和金钱成本都犯不上,和中国古代中原抗击北方匈奴所面临的问题差不多。即使在今天,挪威境内的火车也很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地形崎岖,山路九转,直线距离没多远,但是路面实际距离却很长。

维京时代的社会运转建立在社区农业和以神性崇拜为基础的权力结构之上。维京时代崇尚的是多神论,将Óðinn和Thor视作权利等级制度中的始祖神。随着天主教的传入以及权利阶层对挪威的统一化进程的推进,维京时代也就慢慢结束了。一般将1030年,国王Olaf Haraldsson(奥拉夫·哈拉尔德森)惨死并被封为挪威圣人这一事件视作维京时代的终结。而在爱尔兰,维京时代大约终结于1100年。

维京人和古代中国有一点像,非常重视陪葬品,特权阶级去世后会将自己生前的船当做棺椁一并带入地下。这也就为考古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在出土的几个墓葬中,位于Gokstad的墓葬就是被盗过的,所以墓葬里只要有值钱物件,一定是会被惦记的。就这方面,曹操作为古代人,思想真的很超前。

维京人的墓葬外观是一个土包,女人的陪葬品多为首饰,手工艺品多是来自爱尔兰地区的,所以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把来自爱尔兰的物品视作很珍贵的东西,这些陪葬品联系他地历史是有掠夺品的。而男人的陪葬品多为武器,男女贵族都会陪葬生前用过的船,陪葬品放在船内,墓室也在船内,布置成一个可以生活的居室的感觉。多亏于此,现在才能够看到保存比较完整的维京船。

在铁器时代的晚期,一些大型墓葬在Myklebost被发现,Myklebost是大农场的意思,也象征着富庶。在这里出土了一个男人的墓,随之陪葬了许多武器。在维京社会,只有高等级的男人才能配备全部四种装备:剑,戟,斧和盾。如果是等级靠下的,随身配备的武器就要少些。

与传统认知中维京人的生活所需全靠抢的想象不太一样,在维京人的老家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也有比较好的农业资源,相对成熟的农业和畜牧业,并且当地的耕作与圈养收成提供了当地人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而在其它地区生活的维京人则是更多依靠渔猎获取生活资料。

维京人在远航过程中也在爱尔兰和俄罗斯建立了一些商业殖民地,一些维京人在远征中定居异地,最早在北美定居的欧洲人并不是英国清教徒而是维京人。

因为地理环境使然,大多数西欧和北欧地区的发展是相对外向型的,也解释了为什么对待找宝藏,上文的司机小哥表现的特别热衷和露骨,因为当地的民族性和社会文化就是这样的,政府也鼓励人们走出去,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物质财富,并且个体能够得到奖赏,个体自然是有积极性的。中国的历史也有称霸纵横的一页,但不知怎么的,如今主流却走感时伤世的委屈路线,当年成吉思汗的铁蹄不仅踏入欧洲把当地人吓得要死,以至于对东方一直心有余悸,成吉思汗打垮过俄国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蒙古可汗与拜占庭皇帝被尊崇为沙皇的两个先驱。

挪威的卑尔根是挪威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商业文化十分深厚的地方,著名的汉莎同盟就是在这里创立的,德国当时也有参与,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最大的航空公司叫做汉莎航空,而不是德国航空。

挪威的第一个商业集镇在公元800年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个叫做Kaupang的小城靠近奥斯陆峡湾,随后又出现了博尔贡(Borgund)和卑尔根(Bergen),然后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在这些商业城市汇聚。早期挪威主要是和爱尔兰做生意,交易的商品不仅有首饰还有奴隶。挪威也有很多在外地人看来很珍惜的物资,也让富裕的西方趋之若鹜。远洋者Othere在大约公园890年时造访了韦塞克斯王王国(Wessex)的国王阿尔弗雷德,并带去了很多北极的商品,比如海象牙,鹿角,兽皮,羽绒和羽毛,而一些平价商品,比如打火石,还有皂石船模,也有被销售至都柏林。

关于宗教信仰,维京人如何从相对原始蒙昧的多神崇拜走向对天主教的信仰呢?

天主教传入挪威的时间相对较晚,大约在11世纪,这个时候开始,墓葬中的陪葬品有出现带有天主教色彩的物品,但是这些大多都是从爱尔兰的教堂和修道院劫掠而来的,并不代表着墓主人的信仰。

圣徒的殉教得道故事同样出现在了挪威的天主教历史中。一位名叫Sunniva的女王不堪异教徒求婚者的骚扰,无计可施之下只得与自己的信徒乘坐三艘船离开自己的家园,匆忙间,没有带桨,随波逐流来到了西挪威一个叫Selja的岛上。随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女王的人马受到一只小型部队的袭击,女王只好带领众人逃进一个山洞里并开始祈祷。落石将山洞口堵死,女王和她的跟随者殉教并获得永生。

公元996年,神迹指引后人来到这里并发现了圣Selja的遗骨,并且发现女王的遗体毫发无损地保存在一个圣盒中。当然这个是根据神话传说来的,虽然日期地点具在,言之凿凿。但是,圣体的确在历史上存在着,保存着女王的圣盒于公元1170年被移送到卑尔根天主教大教堂中,直到1536年的改革之前,圣体被虔诚崇拜着。

8世纪-9世纪左右,在西挪威的一些地区出现了异教徒的坟墓,但直到10世纪,王室皈依天主教,天主教才在挪威被正式信仰。挪威的天主教堂前会树立一个高大的石头十字架,这是十分具有英格兰、爱尔兰地区盎格鲁萨克逊和凯尔特风格特征的,所以也是一种这两个地区对挪威产生宗教影响的证据。

上面说到的这个时期,挪威作为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建筑、服饰等方面不断受外来文化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挪威的文化也开始反向影响爱尔兰地区。

到挪威看教堂是不看哥特式或者巴洛克式那类主流的欧式风格的,挪威的建筑和装潢风格深受爱尔兰地区文化影响,呈现出一种古朴粗犷的独特风格来。到挪威的小镇,可以看到一种厚重敦实的木条式教堂,这种风格被称作乌尔内斯风格(Urnes)。

这种风格的经典主题是纤细而风格化的猛兽和蛇,这些形象交织出现在各种材料的雕刻中。

这样的设计也被应用于胸针创作。

乌尔内斯风格在挪威的流行大约从公元1050年一直持续到12世纪的第一个十二年。这种风格也被应用于一些天主教主题的文本之中。猛兽和蛇可能在当时被视作保护神。乌尔内斯风格这个名称则来源于位于颂恩的一座乌尔内斯木板教堂的大门装饰。乌尔内斯风格传入爱尔兰,这种风格于大约从公元1100年至1150年流行于爱尔兰地区,而后这种风格在爱尔兰地区得到了本土化改良,纹饰趋于对称化。

乌尔内斯的纹饰没有那么华丽繁复,却独有一种图腾感的神秘色彩,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乌尔内斯风格在挪威的流行大约从公元1050年一直持续到12世纪的第一个十二年。这种风格也被应用于一些天主教主题的文本之中。猛兽和蛇可能在当时被视作保护神。乌尔内斯风格这个名称则来源于位于颂恩的一座乌尔内斯木板教堂的大门装饰。乌尔内斯风格传入爱尔兰,这种风格于大约从公元1100年至1150年流行于爱尔兰地区,而后这种风格在爱尔兰地区得到了本土化改良,纹饰趋于对称化。

乌尔内斯的纹饰没有那么华丽繁复,却独有一种图腾感的神秘色彩,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能够感受到的是整个北欧地区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比较重视,即便在一些很小的村庄,常住居民只有千人而已,历史建筑却保护很好,不逊色于首都的博物馆。而且地导的讲解从地理、经济、人文、历史到具体建筑的讲解十分细致,并欢迎提问,绝不讽刺游客,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格物致知体现的比较明显。所以能够感受到北欧后期发展发力的精神内核的力量。关于挪威历史小镇的特色内容,以后也会在一篇文章中专门讲述。

因为一些历史建筑都在比较偏僻的地区,外国游客很多时候并不会深入到偏僻地区游览,瑞典就有一个计划,让首都的酒店在装饰上都要融入本土特色,甚至要原封从异地搬来古董装饰。

来看斯德哥尔摩某家酒店中庭,非常简单粗暴地摆上了本国特色和历史建筑。

红色的小马叫做Dala,来自Dalarna镇,非常典型的瑞典特色。从17世纪开始,一种叫做Kurbits的花样出现在小马身上。比较搞笑的是,这只小马在整个瑞典的传播得益于这个镇子的男女外出找工作时将其当做盘缠费。而后,18世纪开始,Dala才纯粹地被当做一种可以做纪念品的手工艺品。

红色的小房子来自瑞典的法伦,这种典型的红色木头小房子的存在可以追溯至16世纪,法伦地区生产一种被称作法伦红的颜料,。一开始法伦红是一种身份象征,将房子漆成红色代表富裕,来假装使用了红色砖块,就像当时其它欧洲国家的红砖房似的。而今天,这种红色在瑞典依旧很有人气,象征了浪漫和一种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

右下角的石头大门是从Drottninggatan29号原封搬过来的,因为酒店建设之初,政府认为所有的新建筑都应该陈设一些老物件,不管怎么拜访吧,反正要有。

瑞典有一个叫做中夏的节日,对应平安夜,有中夏夜,也就是一年中最短的夜晚,人们庆祝中夏节会围着五月柱跳舞。中夏节17世纪才出现,但是五月柱舞却比这个早得多就存在了。在节日期间,未婚的人在场地上采七种不同的花放在枕头下枕着睡觉,就可以得到自己梦想中的配偶。不知道右上角这个草编的物体是不是五月柱的一种,因为和我在各种资料中看到的不太一样。但是,总而言之,夏天的北欧就是要欢庆。

(你看瑞典就是要你在酒店闲着也能接受文化熏陶,好处就是足不出户也能略知风土人情之一二,何必舍近求远呢,折腾地满面尘土呢?)

褪去苍凉蛮荒的历史和冬半年漫长绝望的寒冷,北欧人是很懂得及时行乐的,也许因为重视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才更能参透人生,明白了开心过好每一天才是人生最实在的,北欧夏天天气好的时候,所有人都尽情享受了阳光的恩惠,纷纷走上街头。

【最后随意感受一下海盗后裔的身体素质】

看我们身材多好?丹麦人整体身材水平真的很令人吃惊,不知道是不是身材不好的都羞于见人躲起来了,总之路人随便晃过,身体素质的平均值好过欧美其它地方,尤其是美国。在这个高岗上,常有老师带着小学生从上面跳下去玩。

画面外停着邮轮,水质真的挺差的,因为这是一个港口,但是一点也不影响大家的心情,大家再去北戴河和三亚的玩海的时候一定要幸福感爆棚才对得起那么优质的沙滩呀。

只要心中有沙,哪儿都是马尔代夫。


北欧纪行之一:有一种穷叫做被南欧反衬的穷

长篇小说总角之宴:1.一个意料之中的突发状况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