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Athlon_BE

俩井盖儿

Athlon_BE  · 简书  ·  · 2018-02-25 21:32

不知道是艺术家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是相互之间也有借鉴的缘故,在相距千里之遥的布鲁塞尔和布拉迪斯拉发街头分别有两个著名的雕塑,两个雕塑都和井盖儿有关,甚至,人物的外形都有七八分的相像。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井盖儿”位于著名的莫伦贝克区,雕塑的名字叫做De Vaartkapoen,一个从下水道中探出上半身的人右手撑住井盖儿,左手抓牢了地面上奔跑着的一名警察的脚,警察失去平衡,向前往地面摔倒。

位于莫伦贝克街区的De Vaartkapoen。【1】

Tom Frantzen于1985年创作了这个雕塑,并把它叫做De Vaartkapoen,Vaartkapoen原是工作在莫伦贝克运河边的码头工人们的外号,同样也用于称呼那些成天在街道上晃荡着的不良少年,到了后来,这个名字慢慢成为了莫伦贝克居民的昵称。被抓住脚踝行将跌倒的警察形象则来自于埃尔热的系列漫画Quick et Flupke gamins de Bruxelles

在这部系列漫画中,Quick和Flupke是两个喜欢捣蛋、喜欢挑战父母和校长的顽皮孩子【2】,“15号警察”是漫画中的第三号主角,他经常被这两个孩子捉弄。而在Frantzen的雕塑中,戴着鸭舌帽的码头工人从井盖儿下爬出,绊倒了人行道上的警察,这个幽默场面的背后无疑也有着颠覆权威的寓意。

象征着工人阶级的码头工人绊倒了象征着政府威权的警察,叛逆绊倒了权力,这个雕像在工人运动曾经风起云涌的莫伦贝克尤其具有深刻的含义。而在雕塑完成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充斥着宗教和文化冲突的街区,四处弥漫着的无政府主义意味更是给这个雕塑带来了新的诠释。

在斯洛伐克的首都,另有一个雕塑和井盖儿有关。

布拉迪斯拉发的“井盖儿”位于Laurinská和Panská两条街道的交叉处,雕塑的名字叫做Čumil,一个戴着帽子穿着大衣的人从下水道中探出上半身来,双臂搭在井边,嘴角带笑地看着街边的一切。

Čumil。【3】

这个雕塑于1997年由艺术家Viktor Hulík完成,Čumil的原意是“观察者”,这个雕塑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工作中的人”(Man at Work)。人们对这个趴在井口的人正在做什么有着不同理解,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正在工作的市政工人,有人认为这个市政工人正在休息,也有人认为这个家伙根本就在偷窥街边路过的姑娘。

因为这个雕塑完成于那场著名的剧变之后,一个似乎更为靠谱的说法认为这个场景表现的是在之前的那个社会制度下人们的工作状态,名义上正在工作,实际上双手趴在井沿上,说是休息也好,说是欣赏风景也好,反正是在磨洋工。这个说法倒是把Čumil和Man at Work两个名字很好地统一了起来。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借鉴了莫伦贝克的De Vaartkapoen,Čumil的主角和15号警察有着十分相似的外形,两者都戴着帽子,都穿着大衣。只不过如果细细打量,人们就可以发现15号警察戴的是警盔,上面有警徽,而这位老兄戴的是安全帽。更大的区别在于两个人物的表情,布鲁塞尔街头的警察被人拉倒,满脸的惊恐,而布拉迪斯拉发街头的工人则面露微笑,嘴角带着一丝耐人玩味的表情。

因为匍匐在街角的低处、不容易被人注意到,Čumil在现实中给行人和车辆都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市政部门特地在雕塑旁边增加了安全警示,甚至为这个雕像特制了一个独有的交通标志,以提醒路人注意脚下这个怪物。

特制的三角交通标志,“工作中的人”。【4】

虽然这个雕塑的年代并不久远,但人们还是很快地给它附会上了一个传说,传说中谁要是能够摸摸它的头,许下一个愿望并把它深埋于心底,那么他的愿望就能够被实现。对于游客来说,类似这样的传说最能触发他们的好奇心,虽然人们只要稍微想想,就能明白一个二十年前才落成的雕像能够有多么灵验。

所以,不出意料,Čumil头上的安全帽被摸得锃亮,一如维罗纳那尊朱丽叶的右胸。

参考出处:

1. https://laughingsquid.com/de-vaartkapoen-a-belgian-statue-of-a-toppling-policeman/

2. http://www.zpag.net/BD/quick_flupke.htm

3. http://www.welcometobratislava.eu/statues-bratislava-old-town/

4. http://www.vanderkrogt.net/statues/object.php?webpage=CO&record=skbr004

文/Athlon_BE

2018.2.25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