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我怀念的天黑黑
一位闲人,喜欢记录生活,偶尔投投稿。经营微信...
今天看啥  ›  专栏  ›  我怀念的天黑黑

《听春秋配》一周年

我怀念的天黑黑  · 简书  ·  · 2019-01-19 08:22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知觉间,转眼又是一年,我没想到公众号会坚持住一年。感谢这一年以来,各位读者的不离不弃。

当初看到同学经营了一个公众号,我也没多想,随后便注册了一个。之前,我几乎不写文章,QQ日志里倒有六七篇,无非就当是记录生活、发发感悟罢了。

第一次玩公众号,热情可谓高涨,恨不得一天就把那几篇文章给发完。我还记得开篇是《春秋记》,也算前言吧,到第二篇《故乡等不了我》发完后,乡里乡亲互相转发,关注人数在一天内破两百。这倒是我未预料到的。但等那几篇存稿发完后,会怎样呢?我没想过这问题。

于是就逼着自己写,没办法,有读者等着看呢,那几天可谓绞尽脑汁,吃饭时想,走路时想,梦里也会想,我到底该写什么呢?幸好有几位友人投来几篇文章,也算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我自始自终都非常注重文章的质量,也许是我执拗,我得对得起关注我的读者,如果只是随手一发,我倒清闲,但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和对读者的不尊重。

前期,我追求华丽辞藻,文章读起来的确舒服,但艰涩难懂,由于关注之人学历、阅历之不同,有些人喜欢,有些人看不懂就选择了取关。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寻求改变。

有人给我提出建议,尽量选择接地气的文风,这样就拉进了与读者的距离,读之顿觉亲切,犹如老友对坐,侃侃而谈。然纵是这样,我也同时在寻思,究竟是保持原汁原味好呢,还是稍稍润色一下?友人丽曾帮我改过文章,她说,生活文章也需要加工。我知道该怎么写了。朴实无华的文字最真诚。

还有人建议我说,你可以尝试写写小说,说实话,我对小说几乎不感兴趣,也不会写,我就喜欢写散文随笔和杂文,偶尔写写自由诗。不求多,兴趣最重要,专注于一种美,也是一件美好的事。

我平时喜欢写长文,但现在大多是碎片化阅读,赶早班、上厕所,吃饭之余,快餐文化式叫好多人没有时间读这类文章,最多就跳读,也就过了,除非,他被这篇文章所吸引。所以今后行文中,我会尽量缩减篇幅,一半为读者考虑,一半为自己考虑,写长文,的确累人,但也不会就此妥协,我还会保持自身风格,不为取悦他人,而丧初心……我写文之最大目的,只想为未来存份记忆,记录当下生活。人生短暂,能留下的就尽量留下吧。

一年来,共记下原创文章110多篇,不算多,其中有十多篇出自几位朋友之手,在此也感谢他们的支持。我大致想了一下,我记录的文章内容大致为四种,今后我会朝着这四个方面继续记录下去。

一、乡土气息类。我是土生土长的白族剑川人,剑川之美颂之不尽;我的村庄很小,村里人勤劳朴实,我爱之不极。

二、生活之趣或游赏之乐。生病后,我的世界观得到重塑,看人生、看世界的角度随之改变,以前的我,是骄傲的,头永远昂首向前;后来,我的视线开始俯向生活,慢慢去寻回曾遗失的、错过的、被我忽略的美好。养鸡、养猪、种花的文章我写过几篇,停电呀、烧水呀等等,我反而放下负担,享受当下。我喜欢深入田野,看看我们的父辈躬耕于土地,一锄一铲,美若黎明。我曾写了一首诗,其中几句这样写道,“在我眼里,这世界满是欣喜之态。你丢下的,你遗失的,你放下的,我捡拾起,尽是美的延续,许久未见。”

游赏之乐的文章大多来自昆明。我至今只在三个城市留下过我的足迹:大理,我的故乡;保山,我曾在此上班;昆明,给予我第二生命。每次去昆明复查,我总去方圆二十里内去游逛,博物馆、老街、文化古迹,风景区,慢慢地我都游完附近的所有可赏之地。我总觉得昆明这座城市,特别亲切,游者,在于修心。

三、追忆过去。我是个念旧的人。虽然现在身体在慢慢康复,但我仍希望能给过去一份存念,让它们能在我们共同的聆听中再次重生。

过去的时光,即使当时是满面怒气,回忆起来时似乎也有了一层岁月镀上的金光,格外耀眼;

彼时若充满笑意,此刻更会散发出一种浓香,因了光阴的流动而四处芬芳。

四、思考者。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不再以偏概全,生活中处处有哲理,点滴小事,你也能从中得到启迪,不辜负所遇的一切,万物皆有存在的道理,须宽容世界,方才活得舒心。唐代的布袋和尚曾写了首禅诗,分享给你: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

当然,我不写鸡汤文,它很补,但我不需要,我的心很小,知足常乐。

新的一年,我也希望能有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我,如有兴趣,共同记录我们的生活吧。这也算是我的诚挚邀请吧。

不求阅读量,大伙常来坐坐,叙叙旧。

最后,再次感谢诸位读者的不离不弃,所谓众口难调,我不敢保证写出的文章大伙都满意、喜欢,但我绝对用真诚在写,还请多多担待哦。不应该称你们,慢慢地我也变成了其中一位读者,我们真好……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