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楓樵

加拿大小学生的“检讨书”模板

楓樵  · 简书  ·  · 2021-04-08 08:05

说到“写检讨”,大家一定不陌生。成长路上难免犯错,从小到大,很多同学都受到过此等“礼遇”。我学生时代班上有一个调皮捣蛋的男生,他有一本专门写检讨的笔记本,几年下来积累了不少“墨宝”。当然,这属于个别情况。写检讨毕竟是属于惩罚性手段,给人带来的是消极感受。

那么在提倡赏识教育的加拿大,孩子犯错会受到什么惩罚呢?就我在公立小学的所见所闻而言,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对学生的容忍度很高,通常和颜悦色,几乎不会大声斥责,说句:“No.”就已经算是比较严重了。当然,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多数孩子也比较自觉。如果实在有情节严重的会被”send to the office”,就是被送去校长办公室,让校长来管教。这一点和国内不同,国内的校长一般只负责行政管理,而加拿大的学校行政人员比较少,校长会承担部分管教孩子的职责,和学生接触机会比较多。

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小男孩上课耍脾气,把作业单撕了。他的班主任老师并没有厉声斥责他,而是先让他静一会儿,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即使耍脾气,该完成的任务也是要完成的。

接着校长突然来到教室把孩子领走了,原来是班主任老师把孩子送去office了。

孩子去了小半天之后回来了,默默把地上的纸屑全部收拾好,然后用午饭时间把作业补完了。

放学后,班主任老师把孩子写的“检讨书“拿给我看。就是如图所示的这张,是由专门的心理学博士设计的。第一行是各种表情,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思考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分析孩子的需求,提供情绪管理的技巧,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妥善解决遇到的问题。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 我简单翻译了一下:

这样的做法远比单纯的说教和责罚有效。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如果只根据表象采取应对措施只能“治标不治本”。作为教育者,遇到学生出现行为问题,与其对自己说:“他们为什么老是这样?他们为什么管不好自己!”不如把思维模式转换成:“他们哪里需要帮助?怎样帮他们解决问题?” 很多学生表现不佳只因不适应新的情境,比如觉得上课无聊等,他们不懂得自律,就会通过违纪甚至打断课堂来改变自身的处境。如果这时候老师直接让他“出去”,那他一定高兴坏了,以后屡试不爽。

如果换个方法处理,教孩子一些自我管理的策略,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效率,也能从根本上促进孩子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