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澳洲晓亮
微博“澳洲晓亮”,轻创业KOL,欢迎您的关注!
今天看啥  ›  专栏  ›  澳洲晓亮

澳洲华人创业的“七年之痒”

澳洲晓亮  · 简书  ·  · 2019-11-04 22:52

人往往容易高估当下的困难而低估未来可以达到的高度,从而自我设限,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不少背景普通的华人移民刚来澳洲的时候,因为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上语言和文化上的不适应,普遍对收入的期望值其实是不高的。

一般的期望是,通过5到10年的奋斗,如果家庭的税前收入能够达到一年20万澳元就比较满足了。

例如妻子一方考取注册护士的资格,丈夫做工程师或者技术工人。

澳洲是一个扁平化的国家,在打工的层面,只要肯出力,工作上不东挑西拣,都能顺利达到中产。

甚至文化程度高不高,英语好不好,家庭收入的差距也不会很大。

当生存不是问题的时候,很多家庭会发现他们到的收入到了一个瓶颈,而且达到那个收入比之前想象的要快。

这个时候夫妻俩也就是40岁出头,离退休还早得很,其实还可以大有作为。

而且打工的人,除了买房子能享受点负扣税,其余很大一部分收入都交税了,而做生意有很多减税,抵税的办法。

这个时候很多家庭就想商量要不然会还是做一个生意。

所谓病急乱投医,往往这个时候去接手生意,是很容易碰到陷阱的。

例如说你去接手一家餐馆,营收上看起来好像不错,因为账面上的东西,是可以做出来的。

但是卖家心里是清楚你接手之后是不大可能赚到钱的,人家就等着你接盘呢!

你把餐馆谈下来之后,发现你10年的积蓄扔进去,餐馆也做不起来,每天很辛苦地维持,想卖掉也找不到人买,过得比上班辛苦多了。

结果辛辛苦苦折腾两三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于是感叹说还是老老实实打工好。

其实这种赚钱方式的转换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这个赛道切换的太快,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和缓冲。

做生意要赚钱和通过打工升职加薪是一样的,都需要经历一个学习积累,甚至试错的过程的。

如果能够选择投资小的项目,在小范围内试验,例如朋友圈,做得起来就继续发展,做不起来就换个项目,在成功率差不多的情况下,单位时间里面多试验几个项目,就更容易找到真正适合的项目。

但是另一方面,对职场的厌倦感和对失业的担忧会越来越强,尤其是通过比对一些一到澳洲就做小生意,然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华人,他们会发现:仅从收入潜力来说,同一个人,打工的顶点基本上只是做生意的起点。

最好的情况就是早做打算,把目标定高一点,但是给自己的时间长一点。

早十年开始做生意,从小的项目做起,哪怕就是再笨的人,只要能够经常总结经验教训,也能慢慢在摔打中成长。

等到碰到了职场天花板再行动,虽然也不晚,但是少了很大的试错空间。

我和Joie这三年试验了很多小成本的项目,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是留下来的都是赚钱效率很高的项目。

我们的收入也从三年前严重依赖工资收入到家庭收入翻了五倍,我相信我们的经验对大多数人都会有启发。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