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潘少侠

【时间管理】记录你的时间@叶武滨老师

潘少侠  · 简书  ·  · 2018-11-12 22:04

叶武滨老师关于记录时间的内容:


管理时间,并不是一上来就安排什么时间做什么?因为事情永远做不完,我们选择把最重要的精力与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高能要事。

感觉自己的人很忙,感觉自己忙着重要的事情,其实不准确,并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动。

之前的撕纸练习,你已经发现大部分人的一生可以创造价值的时间只有7年。一天不过4个小时左右,不少人,还不能自律高效专注地做事,而且做的事情还不一定是有累计势能的事情。

我这一周为什么要给大家讲“反思”这个主题,在上一节,我给大家讲了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今天我们通过让大家记录时间日志来帮到大家。

我讲讲记录时间的起源,我八年记录时间分析出来的七条规律,最后我来教大家一起记录分析。

一、记录时间

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一生发布了70多部学术著作,涉及领域有昆虫学、哲学、遗传学等等,他在自己26岁的时候创造了一种“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件事情需要花费的时间,凡要花5分钟以上的事他都会记录下来,通过每月的小结和每年的年终总结来统计并分析自己的时间,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以及计划未来的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使用效率,这个时间管理法他一直用了56年,直到逝世。

通过记录时间,柳比歇夫获得了精确感知时间的能力,所以他才能在自己的一生发布那么多学术著作,在那么多领域里取得旁人无法企及的成就。

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也同样告诉我们,在安排时间之前,我们应该首先记录自己的时间,然后通过记录时间后分析时间花在哪了,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80%的事是不需要自己做,或者根本不需要做的!所以,我们大多数人浪费了自己80%的时间还感觉良好。

从以上两位世界级大师的人生经验和著作中我们可以知道:记录时间,是一切时间管理的基础。

而我经过研究实践后发现:时间也不需要一直记录,每三个月记录一周自己时间的花费方向和类型就足以进行分析了。

二、分析时间

很多人都喜欢做那些不用太动脑子,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的事情,例如:不重要的杂事、突发的紧急的事、被别人催着办的事和各种各样简单的工作,以及给自己安排大量的娱乐时间:刷微信、聊八卦、追电视剧......

现在创业潮,很多人愿意辞职做老板,非常多初创的老板很愿意做的工作是:见客户、做业务,他们的视角大多都局限在一周内要做的事,少有人会把自己的视角放到更长期,不要说3年后或5年后,就是一个月都不多见。这样的老板,没有战略、没有目标,本质上就只是一个普通员工而已。

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视角,为了扩大自己的格局,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盼望,在记录时间过后,我们还要分析时间。

面对记录在案的时间花费,我们需要进行分析时间:

1、分析哪些时间是被我们浪费掉了的,例如:哪些时间的使用既损害我们的健康,又伤害我们与他人的感情链接?哪些时间的使用既不能为我们的人生增加价值,也不能让我们获得身体的放松和心情的愉悦等等。

2、分析哪些时间的使用是有意义的,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价值的,是会让我们接近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例如:学习的时间、运动的时间、旅行的时间等等。把时间进行分类,用百分比统计并展示出来。

3、分析自己能够专注工作的时间有多少,都分布在哪个时间段,从而知晓自己有没有在高精力时做最重要的事。

分析了自己的时间花费之后,我们就可以调整并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给手头上现有的项目规划出合理的完成时间,例如:我每周要上线下课程、每周坐两次飞机、上课多则一周五天,还要早睡早起跑步、在家还要接孩子、一起吃饭。

现在正在每周不断地更新这个专辑节目,中间要经历写提纲、找资料、写稿、改稿、录音等等,这些工作每一篇需要花费平均6小时,每周更新两篇需要一天。我在课程日程与在家日程首先保证的情况,每天一有时间就投入新节目。

经常记录时间我们就会知道自己做一件事需要多久,这对我们制定计划,并预估完成时间非常有帮助,还能提升自己允下的承诺的可实现程度。

我经过对更新专辑研究改进,在云端为团队建立所有文章目录,及时收集创意与素材、委托员工整理并后期处理上传,提前交流优化逻辑结构,保持好状态,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录音一遍通过,批量录音,目前减为每篇整体花费只需3-4个小时。

其实说到底,分析时间就是为了找出自己的高能时刻,调整自己事务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自己能在高精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顺应自然法则,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保持运动和健康饮食,并且在工作中保持状态,提升自己单位时间的产出数量与质量。

经过我近6年的授课研究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只需要专注地深度工作2小时,不出一年,就会成为行业内的专家,不用五年,你就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行业专家。十年就累计7000多个高能小时,就可以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行业专家,这个更好和我第四讲的柏林音乐学校世界级小提琴选手的时间差不多。

大家不要期待在三天成为大师,就可以在十年内成为大师。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