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柒十一呀

春秋时期的结盟,交质,取禾有什么作用?

柒十一呀  · 简书  ·  · 2019-04-22 21:49

初读《左传》经常能看到“盟”这个字,盟于密,盟于唐等,意思是在密这个地方结盟。春秋时期,有很多诸侯国,人少兵力弱,自己打不了别人还成天提心吊胆怕被人灭国。结个盟,受欺负的时候能喊人一起打,多少有个照应。至少被灭的几率会大大的下降。有时候和隔壁邻居关系还不是很和睦,多一个朋友不如少一个敌人。于是他们就找个时间,找个地方,杀牛宰羊,签个血书,向神发个毒誓,就算拜把子成功了。大家都不容易,为了各自的利益,结盟是很有必要的外交活动。由于说好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不靠谱,所以需要借助神的力量和仪式感来约束双方。

现在的欧盟,联合国等应该也是一种结盟,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各国和平友好的发展。历史总是惊人的相识,它有自己的规则。几千年来,外交一直存在,结盟也日益变化。往小了说,现在的商会这种形式也很像结盟对不对?人们从古自今都深谙要互相合作,互相照应,互惠互利这个道理。

“交质”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交换人质。周平王作为天子,面对只是臣子的郑庄公的不满,竟然提出的是交换双方的儿子,以此来换取和睦。这种维护和平的大事一般都是倒霉催的长子去干,最后能不能回去继承父亲的位置倒是很难说。毕竟形势比较动荡。后来的联姻,公主远嫁他国其实是一个道理。也像是人质,不过是单方人质。共同点在于大家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稳定做出贡献。

不管是结盟,还是交质。重点都在于,不信任。人性难测,信任本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没有点实体,心里很没安全感。虽然有很多时候,即便有了代表信任的实体,为了利益,最后信任还是土崩瓦解。

“取禾”:郑祭足帅取温之麦。秋,又取周之禾。周、郑交恶。因为不满,就叫人去割了周平王的麦子和谷子。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忍不住笑了,天哪,好幼稚的做法!更觉得幼稚的是为什么是割人家谷物呢?不能干点别的了? 后来才知道,在古代,国家是以农为重,除了自己吃,军队的军粮都在这。粮食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且,郑庄公也似乎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报复方法了吧,因为暂时还打不过周平王啊。想想一群大老爷们内心紧张又兴奋的去偷割人家谷物,边上可能还站着放哨的。真是有画面感!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