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以读攻独
煮酒烹茶,聊情话伤,左手执念,右手持笔。文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以读攻独

想中稿,不能只看范文,做好这件事更重要!

以读攻独  · 简书  ·  · 2020-12-18 14:47

自媒体的门槛低了,很多人想通过写作变现,于是出现了很多写作培训班,培训班都会有高度一致的教学,如下:

设定你想写作的方向,一定要多看这个领域的范文,研究范文的优点,例如,你想写宫斗戏,就要研究《甄嬛传》《金枝欲孽》的情节、人物、语言等的设置与写作方式

选定你想投稿的位置,并研究栏目的定位及风格,例如,你想投稿《知音》杂志,那么就要研究知音杂志的定位,历年历月的选稿风格

研究最近的热点,踩着热点,能够增加稿子被选中的几率

无独有偶,每一个培训班,都告诉大家,要看“中选的范文”,看被编辑选中发表的文章,但是,你会发现, 看了一千篇文章,可是还是没有中稿,不仅感叹“投稿虐我千百遍,我待投稿如初恋!”

可是,“如初恋”,是因为初恋不懂爱啊!你真的明白写稿与投稿吗?

美国作家、写作教授桑拉德.纽曼与美国作家、著名编辑霍华德.米特尔马克,两个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写作与选稿的经验, 告诉大家,想中稿,不能只看范文,更重要的是要看那些被毙掉的稿子,分析“不好”在哪里。 他们总结了被毙掉稿子的原因,写成《如何写砸一本小说》。


为什么要看被毙掉的稿子?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这个事例告诉了我们一个问题:失败的样本更值得去观察和反思。

一部小说、一篇稿子,成功的原因有很多,甚至只要主题、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优点也可能成为爆文,就如《小欢喜》也有败笔,在人物设置上不够典型,就如黄磊饰演的方圆,同质化太严重,和黄磊其他作品中的形象一样,成为了生活中的“游仙人”,其实,突出下他的职场冲突,冲突下的人物压力,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更好。但是它的主题踩中了当下热点,高考之下焦虑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击中了父母和孩子的痛点,这点就让它成为了热播剧集,成为了热门小说。


只研究范文,我们只能看到的是它的好,却不能看到别的文章为什么不好,从而避免自己踩中“坑点”。写稿,和考试一样,犯的错误越少,越好。

丘吉尔曾说:“最容易通往惨败之路的莫过于模仿以往的英雄们的计划,把他用于新的情况中。”

在写作上也是如此,我们一味将成功篇目的部分桥段或语言,嫁接到自己的故事中,使自己的文章成为了“四不像”。毕竟我们只知道好在哪里,却不知道不好在哪里。

在写作上的“不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当一篇稿子被毙掉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被选中,于是再次写的时候,仍然会陷入同样的错误。

因此,知道失败的原因,要比懂得成功的原因更重要。

只可惜,往往编辑都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被毙掉”,因此,读一读《如何写砸一本小说》就太重要了,它从编辑的角度,阐明了哪些稿子会被毙掉,又从作家的家


如何避“坑”

司马光曾说:“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对待失败的地方,高度重视才能避免入坑。

1.开头——高关联性的利索

正所谓“万事开有难。”一个好的开头,往往是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能够读得下去。

在《如何写砸一本小说》中,作者指出了,有一种开头一定会被毙掉,即开头拖拉,写了N段,还没有写出重要人物,全部是铺垫式的描写。

这也是很多写作者最爱犯的错误,往往喜欢采用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或者做背景介绍,但是却犯了“过犹不及”的错误。

开头的方式有很多,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要干净利索,不拖拉。所以有的书籍,会采用金句开头,一句话击中读者的痛点,例如《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一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既指明了这部小说的写作方向,也击中了读者因家庭而心痛的痛点。


如果你不想用金句开头,而是想用背景铺陈或者直接小情节引入,那么除了利索之外,还要注意高关联性,即你写的文字,要与表现中心主题或者人物性格的相关,否则就是无效的文字,也就是说,在开头的背景铺陈中,要尽快让读者看得见主角。

在《如何写砸一本小说》中,作者也提出的写开头的建议:

找出一个核心动作场景,以正在进行中的情景作为小说的开端,让你的角色在激烈的冲突中首次出场,以此迅速抓住读者注意力。

对于小说来说,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都是要与主题相关的,每一个句子都要认真揣测,用大力气设计好开头,是能够顺利过稿的第一步。

2.结尾——看破不说破

清朝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

也就是说,结尾应该透而不漏,看破不说破。但是,现在有些小说,在结尾的时候,为了让读者明白深意,而在结尾处大段独白,以此来增加文章深意,其实,能够触及人心灵的不是赤裸裸的说教,而是反思。

正如经典名著《飘》的结尾:

等明天会到塔拉庄园再考虑这一切吧。到那时候我就能够忍受了。我明天会想出办法来重新得到他的。不管怎么说,明天是新的一天了。

表现了斯嘉丽人物的性格特征追求自由、幸福和理想,也同时让读者对“明天”充满遐想。


所以,对于小说结尾来说,不要用大段式独白的阐述。

此外,结尾另一种败笔是,到结尾揭示出的原因“假大空”。尽管小说是虚构的,但是虚构中也要让读者有信服感,不能觉得假。例如:前面情节写战争——被救援,那么结尾却写救援的人和主角没有关系,而是另外的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人。这样的突兀,会让读者产生距离感。

优秀的小说,是能把假的,变成让人信服的事。在《天嚣》这篇小说中,在狂风怒号的野外,一只实验小分队的人忍受着渴和恶劣的天气,飞机和汽车都到不了这里救援,但是一个蒙古老大哥却来了,还带来了西瓜。

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地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秘密,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结尾将“假”的事件变得具有真实性,正是由于大家都听不懂蒙语,所以蒙古老大哥的到来成为了迷,解释不清,于是也具有真实性。


其实,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人物、情节、环境、开头、结尾......都很重要,在《如何写砸一本小说》中,分别介绍了以上各方面的“坑点”,作为写作者要先识坑才能避坑,如果你不是编辑,那么最高效的方式,就是通过读这本书来识坑。

英国化学家戴维曾说:“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

其实,对于写作来说,也是如此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