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格里哦
觉悟社·君山隐修会高层。爱生活者。 知乎: https://www.zhihu.com/people/jikcs LOFTER: http://jikcscs.lofter.com/ 十五言: http://www.15yan.com/i/feng-ge-li-e/ P站: https://pixiv.me/jikcs 白熊阅读: https://www.bearead.com/book.html?bid=b10089866
今天看啥  ›  专栏  ›  风格里哦

偶像AKB48专题07:年功序列制与猜拳大会

风格里哦  · 简书  ·  · 2018-01-09 16:29

“AKB48的组织形式就像一张日本社会阶层的漫画。”

——时事通信社



终身雇佣制是由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提出的,并非法律意义上的成文规定,却成为了战后日本大部分企业的基本用人制度。它一般是指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都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如无意外企业也不会主动解除雇佣关系 。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ねんこうじょれつ)、企业内工会并称为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三大支柱”。 

与之相关的年功序列制,用最简单的说法来概括就是企业鼓励职工终身就职,而他们的待遇也会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增加。在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劳动力的再生产远远赶不上物质再生产迅速扩大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为了留住人才,防止职工随意“跳槽”,纷纷选择了这种将待遇与工龄和资历挂钩的雇佣制度。

但如果经济形势发生了改变呢?

一旦出现经济不景气的情况,僧多粥少,在这种制度体系下,因为当初承诺终身雇佣,企业无法轻易裁员,只能减少新员工的招聘。但如此一来,就会造成企业内部愈加人浮于事,而新进入市场的优质年轻劳动力却面临无人接纳的尴尬局面,最终导致打工族与非正式员工的数量开始激增。这正是目前日本社会的现状,也是第一期中提到的偶像主要受众群体的诞生——这些对未来缺乏奋斗动力和安全感的年轻人,只能转而在偶像世界和ACG文化产品中寻求治愈和激励。

而回到企业的角度,以AKB48为代表的职业偶像们,在公司和团队内部是如何维系和变更等级地位的呢?

田中秀臣曾经把AKB48的成员体系与日本的职业相扑力士制度相提并论。日本的相扑力士分属不同的道场,道场负责其日常训练和培养,但正式比赛和巡回表演则是由相扑协会统筹负责。AKB48的成员同样由AKS集团统一负责相应的集体活动,但是每个成员却可以分属太田制作、尾木制作、国王唱片等不同的经纪公司和唱片公司。

“大相扑之所以要采取这种把力士个人的培养、管理与活动举办分开的制度,是为了通过分散所属道场来防止力士之间合谋打假赛,以确保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维持赛事的价值。AKB48也一样,团队有经纪公司,个别成员也有自己的经纪公司,大家既是伙伴,也是竞争对手。”

——田中秀臣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相扑力士之间属于直白的比赛竞争关系,彼此的实力差距可以清楚地通过胜负关系展示出来。而职业偶像却要复杂得多,AKB48是以团体行动的演出者,而非体育项目的竞技选手。不同成员的演出效果自然也有差别,但是在舞台合作的情况下很难直观地体现出来。总选举制度的诞生让这种地位划分有了明确的依据,但仍然远远不够。事实上,在成员之间,至少存在三种层面的主要差异——年龄、辈分和能力。

这其中年龄属于最弱的一种因素,对于偶像行业而言,年纪大的优势必须和辈分与能力挂钩才能体现,否则反而会成为一种拖累。AKB48至今已经进行了十多期的甄选,每一批进来的成员年龄大小都各有不同。像渡边麻友、松井珠理奈这种年纪极小就入团,并成长为大Top的成员无疑拥有着极大的优势。而年长的成员如果没有相匹配的资历和经验,年龄反倒会成为负担,因为一般而言职业偶像的保质期并不长,年纪越大,意味着未来成长的空间越小。

辈分则是最接近所谓年功序列制的影响因素。众所周知,日本社会对于辈分的重视十分夸张。无论在学校、社团还是公司,新进的后辈都要表现出对前辈的极大尊敬和顺从,甚至某些时候还会演变成变相的校园欺凌和职场歧视。在AKB48的粉丝之间也流传着“元A黑社会”的调侃说法,作为当初的一期TeamA成员,团队里的绝对前辈,在许多演出和综艺场合,她们都扮演着恶搞或教训后辈的存在,除非是角色设定需要,少有后期生敢于反呛。即使有些成员本无此意,在大环境和台本的限制下,也不得不在后辈们面前表现出十分自我的强势态度。

而唯一能够打破辈分障碍的,就只剩能力本身。这也是日系雇佣制度表象之下的真实,无论哪个国家、哪种制度都不能否认这个最基本的规律,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辈分资历都只是虚名,企业给于员工的报酬归根到底还是与其做出的贡献挂钩。总选举制度正是为了量化这种制度而诞生的。无论年龄和工龄,总选排名靠前的成员地位和待遇自然会高出其他人,因为她们证明了自己的人气可以为团队带来更可观的收入和资源。

从现实成员的角度来看,至今为止总选登顶过的四位Ace成员,前田敦子和大岛优子,渡边麻友和指原莉乃,刚好都是前者比后者年龄小,但辈分却更高,如此一来双方的对抗便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而“元神七”中,大岛优子是元K二期生,渡边麻友是元B三期生,剩下的五个人全部是元A一期生(1.5期的篠田麻里子也算在内)。可以看出,元A一期生依旧占据了绝对数量的优势。看起来年龄和辈分没有实际意义,但实际上AKB48本来就是一所养成系的“学校”,资历越早,接受训练、获得资源的时间也就越早,能力的成长和人气的积累自然也就越多。换言之,这三种因素是有内在关联的,前辈不一定真的比后辈出色,但是前辈的成长之路得更充分,自然会带来优势。同时,受总选举制度影响,越是排名靠前的人气成员,越有机会聚在一起演出和学习,从而获得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人气。同时彼此之间也更加能培养感情和友谊,诞生出CP关系之类能够刺激粉丝关注和消费点的氛围;而低辈分、低人气的成员,连与Top们接触的机会都寥寥,自然无法与之擦出火花,更遑论学习和追赶。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AKB48的主要受众群,本来就是那些对这种制度心怀不满的学生党、非正式员工和打工族们。面对这种渐渐变得如真实社会一样的阶级固化和两极分化,他们自然会产生矛盾心理——一方面当然希望自己喜欢的成员能够稳住地位,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如果自己推的成员一直无法出头,就难免感同身受,开始渴望以下克上的剧情,来打破这种等级森严的僵化体制。

换言之,即使Top成员是凭借总选举制度堂堂正正地登上顶峰的,也仍旧回避不了僧多粥少的事实——AKB48的成员实在太多了。观众的呼声再次传来,他们不满足于此,需要看到更夸张、更刺激的逆袭剧情。

于是,秋元康一拍脑门,猜拳大会诞生了。

顾名思义,这是一场纯粹凭借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成为Center的选拔大会,它同样被官方办得热烈且隆重——在全国直播的会场,成员们可以身着自己喜欢的个性服装,在主持人和观众们的欢呼声中,通过最简单的猜拳方式进行淘汰赛,最终决出猜拳单曲的选拔成员和C位。乍看之下显得过于儿戏,但它却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资历排序让人反感,能力排位让人绝望,那么就干脆抛开一切,全凭运气。如此一来,人气成员的地位不会受到太多影响,比如高桥南和大岛优子经常在猜拳大会一轮游,首轮就出局——但因为本来就是比拼运气的游戏,粉丝们不会计较输赢,反而会觉得她们把机会让了出来,能够看到更多新鲜的面孔;对大部分普通成员而言,既然没有资历辈分的优势,也难以通过努力以下克上,猜拳大会就成为了她们实现飞跃的最佳机会。

2010年,在日本武道馆举办的第一届猜拳大会上,之前并不出众的普通成员内田真由美获得了第一名,成为了第一支猜拳单曲的Center。这样的结果让观众和媒体觉得新奇不已,人们惊叹于秋元康的创意,像讨论之前的总选举一样热烈地谈论着这场有趣的比拼运气大赛,期待着后续还会有哪些新的“灰姑娘”诞生。

然而现实从不介意揭示出真相的残酷。

由内田真由美担任C位的19th猜拳单曲《チャンスの顺番》,“仅仅”取得了693,766枚的累积销量。对于当时已经开始火爆起来的AKB48而言,上一张18th单曲《Beginner》刚刚达成了令人振奋的百万销量,一下就此猛跌,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偏偏从那以后,逐渐走向巅峰的AKB48创造了连续29张单曲销量破百万的传奇记录。

这辉煌期间唯一跌下百万销量的黯淡断点,正是第一届猜拳大会后诞生的这张猜拳单曲。

这是一个让运营方无法坐视不理的结果,销量在商人眼里就是真金白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猜拳大会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理性的企划。于是,第二届猜拳大会的冠军,变成了“元神七”之一的篠田麻里子。如果说仅仅一次还能用偶然和运气解释,之后的猜拳冠军依旧是岛崎遥香、松井珠理奈、渡边美优纪这些“神七”或Top级的人气成员,甚至连所属团体都是AKB48、SKE48、NMB48轮着来……即使最近几届又开始出现难以预料的随机结果,但是猜拳单曲也变成了个人solo,不再计入团体单曲销量之列。

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去质疑,每一届猜拳大会依旧办得有声有色,观众跟着成员一起经历着各种大起大落的刺激场面。但是从概率学的角度考虑,最终结果背后的秘密大家也心知肚明。参与人数如此之多,人气成员就那么几个,绝无可能连续几届都在猜拳这种随机性极大的选拔中都能笑到最后。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恐怕只有第一届的内田真由美算得上真正的“灰姑娘”,而之后的活动就沦为了排演好的剧本

“这在日式雇佣体系中只是偶尔才看得到的,刻意为之的破格提拔罢了。为了让员工产生‘就算是不被看好的底层人员,也能有机会像这样逆袭上位’的希望,保持努力的动力,经营者才会安排这样的另类渠道。不过,这毕竟只是例外,如果真的都这么搞,组织只会土崩瓦解。虽然说起来有些残酷,但正是因为管理者能够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维系好一个成员如此庞大的团体。”

——田中秀臣

但谁让这是观众们自己要求的呢?偶像本意是提供治愈,观众希望这个过程变得更贴近现实,以期从更多的真实感中寻求慰藉;当总选举真的模拟出了赤裸裸的现实竞争时,观众们又开始寻求天命眷顾,以下克上的戏码。可是一旦触及现实利益,一切都要让步,大家又不得不面临这种“皇帝的新装”般的尴尬。

正如现实中许多日本企业早已抛弃“终身雇佣制”的噱头,反倒是那些因为找不到工作而痛恨所谓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的年轻人,一旦进入体制内部,却又巴不得能靠熬资历越混越好,而排斥那些可能威胁到自己的能力出众者。模仿政坛选举的总选举其实相对公开透明,而本来就应该是胡闹的猜拳大会却被怀疑“暗箱操作”……所以到了AKB48这里,无非是反映出了真实世界的现实与荒谬。

“在商业世界里,这失落的二十年是日式雇佣制度逐渐瓦解的时期。但同时,却也是偶像业界与动漫行业反过来采用类似终身雇佣制的时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点真是既离奇又有趣。”

——田中秀臣


从这个角度来看,AKB48确实无愧于“真实系”偶像企划的代表。




除去展示“成长”和“真实”的总选举和猜拳大会,在AKB48众多标志性的招牌活动中,真正奠定其“可以见面的偶像”这一核心理念的,正是还未提到的“握手会”。

下一期:《握手会——“香妹”的烦恼与“茄子”的悲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