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青青树下
读书积累知识阶段。 持续有输出。
今天看啥  ›  专栏  ›  青青树下

在输入和输出之间,我漏掉了什么?

青青树下  · 简书  ·  · 2019-12-17 11:59

想要成为一个好的写作者,必须让所有入眼的,都能变成入文的。

现在这个时代,能入眼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眼睛每天很忙,手机占了很多一部分时间和眼睛的暂存区。我们每天阅读大量的文章、图片、视频,自觉不自觉的。如果这些入眼的东西都只是存在眼睛的暂存区,很快就会变成过眼云烟,在大脑里面刻不下任何痕迹。

我很喜欢写作,但却有困惑,明明觉得自己了解了很多事情,但真正变成自己的文字往外倒时,却又好像什么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应该是在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之间,我漏掉了什么?

我漏掉了什么?

第一、我漏掉了自己的提问思考。

我接受知识,习惯了仰视视角,看待任何入眼的问题,总是会有一种不明觉厉的奴化思想。不习惯去怀疑,不习惯去发问,不习惯去鉴别真假,只要没听说过的知识,总是带着崇拜的态度去学习。

这当然是空杯的心态,但是久而久之,也会容易造成杯子里一堆真假难辨的杂乱知识,当你往外取用时,自然很难找到需要的东西。

反之,如果是经过质疑过程后的知识,一方面能与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联机,因为你已经通过已有知识进行筛查核对,一方面把新知识去粗取精。所以,在进入头脑空杯时会占相对小的空间,更利于空杯心态的保持。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我一直觉得自己了解很多事情这个现象的话,就是说我感觉我的杯子里是有内容的,但实际里面的东西可能只是一团败絮,使劲挤压之后也没有什么有用的东西。

明白了原因之后,其实大概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些方面的学习了。对于入眼的内容要有质疑和批判的能力,并且能够有过滤的方法。

第二、我漏掉了整理后收入囊中。

入眼、入脑、入心是不同的层次。入眼很简单,有时主动,有时被动,但基本都能入眼。入脑呢,一般要经过上一点所说的质疑批判接受的过程,才能入脑。入心的话,一般要真正能够让入脑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变成支配自己行动的思维方式,才能做到入心的层次。

第二个被漏掉的环节,实际上是一个入脑资料整理的问题。如果不想做个写字的人,其实这些环节,都在下意识中形成就够用。但是如果想持续往外输出内容,就必须有个入脑后存储的素材库。这一点是很早知道却一直没有能够找到方法的问题。

实际爱写字的人,一定会存很多资料。但是这些资料为什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呢?因为你找不到,你找不到你就看不到,你看不到,你就会忘记,时间一长真就会变成大人小孩要笑话的“黑瞎子掰棒子”。

大量的素材资料,靠好脑子记,得是天才脑容量开发超过10%以上兴许有可能,我们是普通人,这个方法不靠谱。最早大作家都是用笔记本,纸质的,一本又一本,现在继续用这种方法,有点陋,时效慢,吭哧吭哧写半天,现在手机电脑什么都能弄了,从书上扫描下来变成文字,从文章中复制粘贴,或者是截屏拍照功能,什么都有了,都是几秒钟的事情。

所以,现在建立一个素材库,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手机电脑都支持

2.能分类整理

3.能关键词搜索

4.标识出素材的类别、使用场景、来源

5.每天填充,多样化,求数量,靠积累量变求质变。

很多大咖推荐印象笔记,没用过。我有免费的工具,邮箱就很好用,我用网易邮箱,容量不受限,功能也很全。

素材类别

用【标签】功能来分出类别,借鉴大咖们的经验和自己的习惯,我主要分成了七个类别,这个分类标准就是按照写作要素来的,一篇文章,无非是由立题、故事、金句、思维方式等组成的。

主要包括:立题/金句/故事/思维/知识/书单/原创,目前看能够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的分类标准。原创内容这一块可以加两个标签,比如原创+故事,或原创+金句,自己写的内容有时候也会有比较多的类别,只靠一个标签很难明确区分。

素材使用场景

在邮件正文内容里建一个【签名模板】,用来描述每个素材可能会用到的场景,尽可能建立多维度的使用场景,容易搜索调取,提高素材的活跃度。这上标注使用场景的过程,就是对材料进行思考、立意、消化的过程。同时标出素材的来源,以备引用是地注明出处,或者后续重新回到原文中进行深度阅读。

以下是我在邮箱里一个签名档,设为默认,只要存素材就会自动出现,以供标记,同时我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励志签名:死磕100万字。时时提醒自己每个素材都是为这100万字铺路的。

**************************************************************

场景1:

场景2:

场景3:

素材来源:

青青树下,死磕100万字,就这一个标准! **************************************************************

一定要把所有的素材都集中到这一个仓库中,东一点西一点,光想保存地方都要费脑子,更何况保存内容。这种方法目前来看还不错,接下来就是时间的事情。一定要每天都存,只要看见能让你眼前一亮、脑中一闪、心中一紧的感觉,就要抓住,变成可存的素材。存完了之后,时时翻一翻,不一定记住 ,但只要有点印象,我们就随时可查可用,是最好的写字状态。

第三、我漏掉了坚持输出的决心。

随意而为的写字,是自嗨。

自律有计划的写字,持续有数量的写字,才是真正的练习和精进的态度。

如果没有下定决心死磕写字,就不必要再信信念念觉得“自己写得还不错”这种鬼话,写作这件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信手拈来的事情,必定是经过反复刻意练习才能有所成就。

所以从现在开始,有期待,就实实在在当正经事去做。只是愉悦自己呢,就别再患得患失那些阅读量和赞不赞了,别人不赞你不开心,写它干嘛,自找不爽。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