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李小铁柱

不是旅游攻略骗了你,而是你太蠢

李小铁柱  · 简书  ·  · 2017-05-06 00:03

这两天的朋友圈挺热闹,一篇名叫《中国游客,你被攻略骗的样子真蠢》的文章刷了屏。

文章的内容梗概是,作者在五一劳动节假期时一拍脑门临时决定去斯里兰卡,匆匆看过几篇游记攻略后到达当地,发现她看到的斯里兰卡,并不是攻略中所描写的样子,于是高呼自己被攻略骗了。

乍一看,这似乎是没什么问题,就像当我们看到买回的实物跟广告卖家秀不一样时,同样会有受骗感。但游记攻略并不是广告,游记作者也不是卖家,大部分的游记只是游客对目的地的记录和感受的分享,没有商业目的,他们骗你哄你去干嘛?

即使面对同一样事物,每个人的视角和感受都可能不同。就像一个花瓶摆在那里,有的人看到可能会喜爱得不行,有的人可能会莫名地厌恶,有的人可能会想把它搬回家,也有的人甚至会想打破它,造成这样的感受分歧,并不是花瓶的问题,而是源于每个人的背景经历和审美标准不同。旅行的目的地就是这样一个花瓶,你的感受跟我的感受不同时,你却非说我骗你,凭什么?


我第一次喝老北京豆汁的时候,完成了我人生中最壮丽的一次液体喷射,而我的几个真·老北京朋友却告诉我,他们很喜欢豆汁的味道。这时候按照这个作者的逻辑,我就该跳起来,指责我的朋友欺骗我,害得我对那么难喝的东西充满期待,你们一定也得认为豆汁难喝才不是骗我。

看明白了吗?这个逻辑,流氓不?

我看了下作者的自我介绍,猎头、记者、作家,本该是最注重考据和逻辑的三个职业标签,但作者却是靠着通篇的主观臆断和流氓逻辑去叙事,她的文章可以总结出两个观点:

写游记攻略的人,假

信游记攻略的人,蠢

开篇作者便对她看到的游记进行了一番评价,然后迅速得出来通篇文章的第一个结论。原文是这样的:

登上飞行器前匆匆在马疯窝和富游网读了几篇游记,

几篇之后,我就发现了一个规律

几乎所有游记都记载了相同的一些地点。

而这些地点的连线,巧合地在斯里兰卡中南部画了一个圈。

99.9%的人都走的紫色环线。

请问,您是如何匆匆读过“几篇游记”之后,就得出了一个“99.9%”这样一个已经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数据结论?您的数据抽样采集方法是什么?


这是第一个缺乏考据和逻辑就得出的结论。也许吧,是我做了很多年运营工作对数据实在太敏感,作者可能只是想表达“绝大多数”的意思而采用了一种夸张的艺术表达方式。那这里我们不去细究,继续看下去。

接着,作者开始吐槽游客们千篇一律的行进路线和体验,虽然表达方式上让我感觉不太舒服,但我也没过分纠结,毕竟这是你自己的旅行观感,你有看不惯的东西,不想随大流,当然可以。但直到看见这里,我忍不住了:

一个工作人员跟我吐槽

我们的门票除了狮子岩、壁画,其实还有博物馆

可是没有人去看博物馆

中国游客来到博物馆门口

左探头,右探头,想一想,走了。

你们都只喜欢爬山

不喜欢了解它背后的历史。

我说,你冤枉人

只是因为网上没有攻略提到过博物馆

大家不知道而已。

不巧,我刚好在做斯里兰卡的旅行攻略,也刚好看到了狮子岩的介绍。我看到的攻略是什么样子的呢?

(截图内容来自蚂蜂窝)


我看到了什么?!放大一下!


没有攻略提到博物馆吗?大家不知道博物馆吗?您是如何在仅仅看了几篇游记之后就得出大家不去博物馆是因为“网上没有攻略提到博物馆”这个结论的?要我说,工作人员也未必冤枉了所有人,偏偏就有人喜爱爬山多于喜爱历史,不行吗?

这是第二个缺乏考据和逻辑的结论。

当然,这也可以说可能是因为作者游记看得太少太匆忙,错过了博物馆相关的信息才会有这样的想法。但继续往下看到有关高跷渔夫的描写时,我真的忍不住开始怀疑她的用心了。原文是这样的:

再说被攻略届爸爸孤独星球当作封面的高跷渔夫

据说取代了采茶女和训象师

成为了斯里兰卡新的人文标识

各旅游论坛的攻略作者们也接过爸爸的棒

说他们是孤独的渔夫

体现了渺小的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

屁咧

你们怎么不肯说实话呢

平时早已没有人用这种方式钓鱼

来,让我们继续打开网上的攻略:

到底谁没说实话?!!

绝大多数的游客都在告诉你这是一场商业表演!你真的一点儿都没有看到?你匆匆选择的几篇游记刚好就全部完美躲避了这些真相?

这已经不是有没有考据和逻辑的问题了,选择性失明然后反过来指责这些游记作者不诚实,你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一边说着谎,一边又秀起了自己的高级感:

这边游客心照不宣地按下快门

最后按500卢比一人给钱。

若再给多一点钱

还可以被人抬上架子假装渔夫

营造一种旅行者最爱的Local感

有意思么?

在大家都知道这是商业表演的前提下,仍有人给这里打出四星或五星,他们觉得有意思,不行吗?你可以不喜欢这里,但为什么非要去踩跟你感受不同的人呢?

而且不只是踩了一脚,整篇文章感觉就是个踩来踩去的踢踏舞。

比如像这样,踩按照攻略旅行的游客:

说是自由行

可是行程紧凑度不亚于旅行团

上面详细列举了从起床拉屎要去全球风景最美的厕所

到晚餐后要去的网红甜点店排队需要30分钟的精确计划

有了旅游攻略

他们就是自己的野导游。

全球风景最美的厕所就在眼前,我想体验在里面拉屎的感觉,请问,这有什么问题吗?这时候非要去找个普通小茅房才能显得自己很高级很个性吗?我们不做自己的野导游,那谁来做?仅匆匆看过几篇攻略的你来吗?

踩喜爱拍照的游客:

男生一般要肩挎配有18-200镜头的单反

到了一个景点

咔咔咔一顿猛按

按完就走,绝不流连

绝不能像傻老外似的

在一块石头上能思考宇宙一下午

看完这段描述我脑海中浮现出某景点石头上站着一个个傻老外仰望星空思考宇宙的画面,仿佛一个人肉巨石阵。

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国游客一般都是去拍照的,而老外都是去思考宇宙的?


已经懒得数这是第几个缺乏考据和逻辑的结论了。

继续踩注重保养的女生:

中国女生很怕晒黑

与傻老外热爱花钱营造度假黑不同

墨镜大草帽防晒衫脸基尼(删掉)

在比穆斯林更严密的包裹下

唯一露出的大红唇会泄漏她们的身份

一到达目的地

她们会立即丢盔卸甲

拿着粉饼开始补妆

补妆的同时

男性同伴已经默契地找到一个低机位

蹲下

等风来

一甩裙摆的全世界我最自由感

回去后要在各个旅游论坛上

写攻略

万里挑一的美图是用来升华干巴巴的攻略的

一句楼主好美的赞颂

值了

好的,中国女生就不该防晒,拍照时候也不该摘掉脸基尼,更不该盼着有人来夸自己美,太虚荣了,低级!

以上这些,作者还都是在吐槽网上的游记千篇一律,大家的行程单调重复而已,这还称不上被欺骗。那作者的受骗感是从哪来的呢?我带着这个疑问,读到了作者在霍顿平原和茶园小火车上的经历。

去霍顿平原,当然也是被写攻略的人“吹”去的,然而——

霍顿平原十公里的徒步道

我毫不夸张地说

是我走过最为乏味的风景

每前进一公里

我就产生了更多的怀疑

与更深的信念——

一定有一个绝美的大BOSS在后面

前面毫无变化的平庸土路

只是在为最后一击做铺垫

文学上这叫欲扬先抑

结果走到第十公里

平淡的土路通向一个更为平淡的悬崖

悬崖旁立了个牌子

“世界的尽头”

……

这种毫无亮点的徒步线路连北京八大处都不如

更遑论尼泊尔八千米雪山夹道欢迎的线路了。

先不说霍顿平原有没有亮点吧,是你匆匆读过的哪篇攻略告诉你霍顿平原是一个前面乏味后面“有个绝美的大boss”的地方?请你多读几篇让你厌恶的游记吧,你就不会有这种不靠谱的幻想然后再高呼受骗了。没人骗你,是你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在骗你。

再说说霍顿平原的特点,我在网上找到的攻略介绍是这样的:


(截图来自蝉游记)

你去到一个景点,首先要知道应该关注和体验的重点在哪里。有野生动物,还能徒步的国家公园本来就已经是个亮点了,毕竟大部分同类的国家公园都是要求坐着安保森严的Safari车才能进去游览的。

如果你肯再多读几篇游记,发现这里虽有亮点但自己并不感兴趣,完全可以选择不去。没有必要因为抓不住重点扫兴而归,再反咬游记骗你,其他人喜爱这里都是在“吹”。

不少攻略都提到了茶园小火车,作者的茶园火车是这样的:

“茶园火车不是攻略里的样子

我们都快挤没气了。”

我不信,在人海中玩命地挤上火车

挤上去之后,我就后悔了

然后她痛心疾首地狂呼:

那些为了营造唯美感不说实情的攻略作者们

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让我们看看那些“不说实情”的攻略作者究竟是怎么欺骗她的。我在网上搜到的照片是这样的:

来自蚂蜂窝用户北纬25_Cindy
来自蚂蜂窝用户就是小白白

人家去的时候根本就不挤好嘛!所以要人家怎么说才不算骗你?

“明明挤得要死,但是为了拍唯美照片所以我把人都赶出去了。”

“我是用PS把车厢里的人都抠除了所以才显得不挤。”

这就是你想听的实情吗?


如果你肯再多看几篇游记,你就会看到这样的照片:

来自蚂蜂窝用户张伟华


来自面包旅行用户tianma

再找出一段游记中的文字描写看看没良心的作者怎么说:

来自穷游用户狸是我的绿喷油

人家告诉你了,“挤在一起……抢不到位置”,有时候就是这么挤,人家的良心凭什么要痛!

所以你要做的,不该是提前打听好什么时候会有客流高峰,然后想办法避过吗?你指责这些游记攻略骗你的逻辑和依据究竟在哪里呀!

以后出门前,还是请你多读读游记吧!

我们再回过头看一下作者的出行背景:

上周外星人民劳动节放假,我一拍脑门临时决定去看看斯里兰卡。

但这次出发得实在太冲动,

登上飞行器前匆匆在马疯窝和富游网读了几篇游记

明明自己根本就没怎么看游记,还怎么怪起游记咯?这莫名其妙的受骗感,到底哪里来的呀!


现在想写出一篇爆款文章好像已经不需要考据和逻辑了,只需要爆出一些极端的观点,划出“我”和“他们”两个阵营,“我”这样才是高级的,“他们”那样太low逼,然后靠主观情绪化地煽动,把读者们迅速拉到“我”的阵营里。这太容易了,毕竟谁都不想被人认为是low逼吧。

作者通篇吐槽之后并没有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如果攻略真如你所说这么不靠谱,那你该如何筛选目的地、规划路线行程?

到当地去找人问?看官方宣传网站?找去过的朋友聊感受?我认为,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信息,本质上也依然是攻略,跟网上游记不同的只是它的承载形式。

不过仍然感谢作者的这篇“游记”,全篇情绪化的内容里仍能找出一些客观的东西,比如听鱼市小贩的讲解和被狮子岩雷锋搀扶会被要钱,这让正在做斯里兰卡攻略的我知道了哪里有坑。

那如何能避免像作者这样完全糟糕的旅行体验呢,或许我可以尝试给出一些意见,借用作者的话来说,我也不是一个孤陋寡闻的外星人,什么东西方国家我没去过。

1

最重要的,看攻略,并思考

尽量提前安排自己的行程,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找目的地攻略。看攻略并不蠢,但如果完全不思考地就跟着攻略推荐乱走,这才叫蠢。你还需要做的是,通过攻略去筛选目标和制定行程。游记的内容重复率很高,大多会推荐一些大众景点,你到了那里很可能碰到人挤人的场面,那这样千篇一律推荐的地方要不要去?我的建议是,值得去,但还是要进行筛选和设计,选你感兴趣的去。这些地方之所以能成为大众景点,还是有其特色亮点,但读了大量的攻略,如果其中有一个地方每个人的描述都不能让你产生兴趣的话,那你到了那里能爱到欣喜若狂的几率也不大,这样的地方就可以不考虑了。

2

获取一些跟目的地有关的深度信息

除了阅读游记外,你还可以找一些跟当地有关的书籍,看一些相关的电影,或是参加一些分享交流会,这都有助于加深你到了当地之后的旅行感受。我去印度之前,花了半年的时间去搜集各种资料了解印度的历史、宗教和习俗。到了那里,我可以轻易认出某种装束的人属于哪个阶级、哪个宗教,甚至可以通过教徒们额头上的印记去分辨他是湿婆派还是毗湿奴派。带着这样的积累去与当地人打交道,不仅通畅还有趣许多。

3

找机会跟当地人接触,获得普通游客不了解的信息

跟当地人接触的方式有很多,你可以选择住民宿,或是参加义工旅行,也可以参加一些当地人带领的体验性活动,Airbnb上就可以很轻松找到这些活动。我在肯尼亚马赛马拉草原时,跟随两个马赛人进山。那座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包,很矮,普通游客看来,跟霍顿平原比的话更没有什么亮点。但因为有土著的带领,这座山变得满是亮点。两个马赛人沿路给我介绍了山上的植物,这个植物他们用来碾碎做药治疗感冒,那个植物他们用来擦拭腋下去汗爽身,还有的可以挂在屋里驱蚊。他们还给一些植物取了有趣的名字,比如下面这个叫“wait

for me a bit”,原因是它上面的小刺总会把路过的人勾住,让人不得不停下来。一路上,我就不停被勾住,两个马赛人不停把我从上面摘下来。

4

可以选择私人定制的旅行方式

懒得自己做攻略,又不想跟团怎么办?现在有很多海外私人定制的旅行公司,会完全根据你自己的喜好和期待帮你定制出独一无二的旅行路线,但这种方式的成本肯定比自己做攻略要高些,如果更注重性价比和体验,这是一个好选择。

看完这些建议你可能想问,这些建议基本都是基于“有时间准备”的前提下,如果我真的就冲动地临时决定出行,没有时间准备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那你的旅行体验不好的话请忍着,或是抱怨自己的冲动,不要随意甩锅给攻略和它的作者。


感谢每一个用心分享的游记作者

---------------

此文首发在我的公众号:不期生活集

公众号ID:buqishenghuo(就是“不期生活”的拼音)

特色民宿 | 路线定制 |城市探索

热爱探索深度的城市旅行

欢迎关注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