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朝花树下
一个爱读书、爱做梦、爱写作的大龄文艺女青年。
今天看啥  ›  专栏  ›  今朝花树下

用东方人的思维解释西方人的逻辑——《金字塔原理》解读学习笔记

今朝花树下  · 简书  ·  · 2018-10-27 23:28

不论你在职场中承担什么角色,只要你认为自己的执行能力还不够强大,或者管理能力还不够完善,或者沟通能力还有待提高,那么《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一定能帮到你。

金字塔原理是麦肯锡首位女性顾问芭芭拉.名图首先提出的一种逻辑思维模式。中国作家冯唐曾经就在麦肯锡工作过,是麦肯锡中国合伙人。冯唐多次表达过对金字塔原理的推崇,将其评价为伟大的原则,伟大的方法论。 下面我们将用东方人的思维对金字塔原理进行解读。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用中国思维解释,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金字塔的顶端,也就是道。它反应在实践中就表现为你要走出的第一步:或者是你解决问题的核心动作,或者是你表达问题的根本观点,或者是你沟通问题的根本出发点等等。通过这个观点你可以衍生出几个有证据支持的子论点,这就是金字塔的第二个层次;而通过第二层的子论点,又可以延伸出不同的有证据支持的分论点,形成第三层。这样将问题层层分解下去,最终会形成一个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形结构。

芭芭拉.名图就是用这个简单的原理,在刚加入麦肯锡公司后就脱颖而出,最后还辞职创业专门为各大公司培训员工。金字塔原理的运用大大地改善了员工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习金字塔原理的四个要点

看似简单的金字塔原理,要想在实际工作中好好地应用,我们必须注意四个方面。就像建造一个结实的房子,我们要先描绘出它的结构图是什么样的(内部结构),然后要怎样按照图纸去建造(动手建造),房子内部的钢筋走向如何(内在逻辑),最后是决定它要住进什么房客(实际运用)。

要点一:金字塔的内部结构——横向逻辑和纵向逻辑。

让我们先从一个经常发生在家人之间的情景开始。某天休息日,你突然想去买本杂志。你问你的爱人,我要去楼下买本杂志,你有什么想买的吗。她说,我想吃葡萄了,去杂志亭对面的超市给我买点葡萄吧。对了,家里的牛奶也没有了,再买点牛奶。你在穿外套,她打开冰箱门说,鸡蛋也没有了,再买点鸡蛋和土豆。你穿上鞋,准备出门。她突然想起来,最近橘子刚刚上市,再买点橘子。你推门而出,她在后面又加一句,再帮我买张电话卡。你到了电梯口,她追出来说,再买点卫生纸和洗衣粉。

那么,最后你能完成这些任务吗?一般人会说,什么玩意儿,我能买回三件就算我记忆力好!可是,如果你用金字塔原理来分析,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首先,顶端目标是购物;其次,要分别到两个地点:超市和报刊亭;再次,在超市购买水果:橘子和葡萄,日用品:洗衣粉和卫生纸,饮料:牛奶,食物:鸡蛋和土豆。在报刊亭购买杂志和电话卡。

这样一分类是不是就简单清楚了?你就能够记住要买的物品,不会遗漏或者买回不需要的东西了。所以,从金字塔的顶端开始,我们要自上而下地沿着各个项目分支,将顶端的思想一层一层的呈现出来。项目之间既不能重叠,也不能遗漏,这就是金字塔原理的内部结构。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观点、以上统下的纵向逻辑结构以及归类分组的横向逻辑结构。

要点二:如何构建一个金字塔——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

什么是自上而下的表达呢?就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比说明、解决问题的顺序去表述。我们以毛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为例来说明。

1941年毛主席在延安的干部会议上,作过一篇名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篇报告是运用金字塔原理的典型。

分析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而毛主席的这篇文章的开头只有一句话,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分析的第二个步骤是围绕主题分析问题,也就是纵向思维。通过不断设问:你的对象是谁?在这个主题下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什么?然后要结合具体的背景来自问自答。

《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回答了文章的对象是全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学好马列主义。第二部分里,毛主席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也就是问题背景,分别把存在的问题写了下来,一共3个: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

第三步是正反对比,意思是要从你的主要观点出发,我不这样做会有怎样的后果,也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强调观点。

毛主席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写道:为了反复的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的讲一下。于是在这一部分里,他阐述了反面的态度即主观主义态度和正面的态度也就是马列主义的态度。

第四个步骤是根据背景疑问和冲突来得出最终的解决方案。《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的最后一部分正是这样做的。毛主席说,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提出了三个措施,解决了他在开头提出的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主题任务。

那么什么是自下而上的思考呢?当你面对生疏的局面或是要处理大量琐碎的问题时,你就需要用到这一种构建方法。

我们设想一个场景。你是办公室主任,要迎接公司的大领导来视察。那么你要怎样做好这个工作呢?首先你要列出接待工作的所有要点:比如领导的个人习惯,具体时间视察的部门和项目,交通和会议的布置,食宿的安排等等。

第二个步骤,去找出这些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予以分类。在这个例子里,你可以将繁琐的要点分类。其中有时间逻辑,按领导视察的时间来分类:明天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晚上怎么安排?也有工作顺序的逻辑:先开会再看望基层员工还是先看望基层员工再开会。如果是后者,那么会议上的发言就需要带有总结性质等等。还有重要性的逻辑,那些事对领导来说比较重要,他会先处理那些事务。

第三个步骤就是得出结论。在我们的例子里,如果你能做到上述两个步骤,并将其写下来,那你的结论就已经出炉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巡视这套完整的方案。

所以构建金字塔并不难,基本方法就是自上而下表达和自下而上思考。

要点三:金字塔原理的逻辑——时间、结构和程度

金字塔原理的本质就是逻辑,逻辑的顺序是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芭芭拉在书中重点提出了三种逻辑:

时间逻辑,表述达到某一结果的行动过程。时间逻辑最常用的领域就是制定方案或流程。

结构逻辑,就是你使用图表,图画,照片等来表达一件事物的逻辑。例如你抬头看天的时候,只能看到散乱的星星,而天文学家则能迅速的将天空分区,每个分区都有哪些星座。

程度逻辑,即是按照问题的重要性排列,按照程度逻辑思考就要先重要后次要,先特别后一般。

这三个逻辑,我们不妨用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就是庄子里著名的庖丁解牛。庖丁对庄子说,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机理。这就是结构逻辑,先整体后局部。在解牛的过程中,庖丁按照时间和程度逻辑,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先劈开筋骨,再沿着骨节,最后牛肉自然而然的被切割下来。庖丁运刀的过程就是金字塔原理巡视的过程。

要点四:金字塔原理的实际应用——改善表达,结论先行。

应用金字塔原理训练并改善自己的表达,有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结论先行、自上而下、归类分组以及逻辑递进。这里所说的表达,包括语言沟通和文字表达。因此金字塔原理并不限于口头上的表述,还包括撰写文章,制作PPT等。

比如有一天,你与公司大领导在电梯里突然遇上了。大领导问起你最近的工作是什么、做的怎样。你该怎么回答呢?毫无疑问,你必须直截了当,先摆出结论。假如你把结论放在最后或中间,那么恭喜你,电梯到站,你的上司什么也没听明白就离开了,你的汇报给他留下的印象是一地鸡毛。所以务必记住:在表达中,结论先行是最简易最直接的基本原则。

自上而下表达,是大多数人接受外界事物的习惯;只有自上而下,才便于倾听者和阅读者理解。

所以什么样的PPT是最好的?好的PPT并不在于使用多么漂亮的照片和图画,也不在于提供多密集的信息;而在于提供高度洁净,高度结构化的思维框架。这个框架要遵循金字塔原理四项基本原则的两项——自上而下的原则和归类分组的原则。

在著名的高盛、摩根士坦利等国际顶级投资公司或投行的顾问报告PPT,可以说这些PPT都很好的体现了金字塔原理。一本厚达500页的PPT里,没有一幅照片和图画。但每一个指示箭头,每一个文本框,每一句话都是经典且不可或缺的。在PPT里,大量信息都被整合得井井有条,上下之间层次清楚。

在一篇文章中,因为文字的内容更多,在逻辑性体现方面,不如PPT内容直观。你要想自己的逻辑不被文字所掩盖,就要遵循逻辑的递进。通过小标题或者标志性的信号比如转折词来提醒读者逻辑递进的过程。所以请记住,在表达中,逻辑递进是最有效,最见功力的基本原则。

以上就是金字塔原理的四项基本原则:结论、自上而下表达、归类分组以及逻辑体系。金字塔原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提供一个精简而又有效的思维逻辑框架。

总结

在上面的讲解中,我们了解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学习了如何灵活运用思维的逻辑,如何通过金字塔原理的四项基本原则去改善口头文书和PPT的表达。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将金字塔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不断的应用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