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健身干货分享君

“肌肉”和“动作”都是怎么命名和“角色扮演”的?

健身干货分享君  · 简书  ·  · 2018-12-09 11:58

目录导读:

要考虑的事,实在是太多了,马上就要开始《肌肉篇》了,今天来做最后一次“科普”~

一、全身肌肉概览

你们以为,我会放一张有密密麻麻文字的全身肌肉图?不,那种图网上到处都有,随处搜的到,并且,文字把每块肌肉的名称标出来了,难道你们现在就想记忆每块肌肉的名称吗?

其实记忆全部肌肉的名称没有太大意义,我们只需要记一部分重点肌肉的名称就可以了,接下来几十篇文章,每篇文章讲解1~2块肌肉,咱们一边学一边记,岂不美哉~

所以,讲肌肉,先来欣赏一波美图~

二、只需关注54块肌肉

上边的图大家也看了,人体上有好多块肌肉啊,每一块都要练的吗?其实没必要,从哲学层面讲,我们只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就可以了~

在体适能抗阻力训练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训练每一块肌肉,只需要掌握以下54块肌肉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谁对思维导图之外的肌肉感兴趣。建议在看完我的《肌肉篇》之后,掌握了学习肌肉的方法,然后自己去探究学习

三、肌肉起止点

1.肌肉起止点

①起点

一块肌肉,靠近“身体正中面”或“肢体近侧端”的那一侧附着点,称为起点

②止点

一块肌肉,远离“身体正中面”或“肢体近侧端”的那一侧附着点,称为止点

2.近固定&远固定

①近固定

肌肉收缩时,以近侧端为定点,称为近固定

②远固定

肌肉收缩时,以远侧端为定点,称为远固定

3.举例(以肱二头肌为例)

①起点&止点

肱二头肌分别在A、B两处连接着骨骼,因为A处属于肢体近侧端,所以A处为肱二头肌的起点,因为B处属于肢体远侧端,所以B处为肱二头肌的止点

②近固定&远固定

●近固定

A处为肢体的近侧端,近固定,则A不动,肌肉收缩,让B靠近A,就形成了二头弯举的动作

●远固定

B处为肢体的远侧端,远固定,则B不动,肌肉收缩,让A靠近B,如果手握在单杠上,肌肉收缩,就把身体拉起来靠近单杠了,也就是反手引体向上

四、肌肉命名原则

肌肉可根据共形状、大小、位置、起止点、纤维方向和作用等命名

1.依形态命名

如斜方肌、菱形肌、三角肌、梨状肌等

2.依位置命名

如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肱肌等

3.依位置和大小综合命名

有胸大肌、胸小肌、臀大肌等

4.依起止点命名

如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等

5.依纤维方向和部位综合命名

有腹外斜肌、肋间外肌等

6.依作用命名

如旋后肌、咬肌等

依作用结合其它因素综合命名的如旋前圆肌、内收

长肌、指浅屈肌等

五、训练动作命名原则

1.常规

①规则

如“仰卧杠铃推举”,是由“身体姿态”+“使用器械”+“关节动作”构成的,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命名法

类似的还有“站姿哑铃前平举”“俯身钢索直臂下拉”“仰卧哑铃飞鸟”“坐姿腿屈伸”“高位下拉”等,都是由三个因素或者其中两个因素组合而成的

②应用

这类动作名称的构成,其实也包含了训练的三个可变要素,我们可以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创造”出一个新的动作来

如“仰卧杠铃推举”,可改变身体姿态,得到“上斜杠铃推举”和“下斜杠铃推举”

可改变使用器械,将杠铃换位哑铃,得到“仰卧哑铃推举”、“上斜哑铃推举”和“下斜哑铃推举”

可改变动作中的关节动作,将“推举”换为“飞鸟”,结合身体姿态,可得“仰卧哑铃飞鸟”、“上斜哑铃飞鸟”和“下斜哑铃飞鸟”

如果将“哑铃”换位“壶铃”、“弹力带”、史密斯机、龙门架,又能得到很多个训练动作...

2.使用习惯

如“深蹲”“俯卧撑”“硬拉”等,具体由来无可考证,但被广泛流传,大家只管用就行了,深入研究没有太大的意义

3.以人物的名字命名

一个人得有多特殊,才能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动作

以人物名字命名的动作,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个动作具有特殊性,而特殊性在于和常规动作之间的,那个人物独有的“创造”或“变式”

①哈克深蹲 Hack Squat

哈克(George Hackenschmidt)生于沙皇俄国,是20世纪初“战斗民族”最负盛名的运动健将,没有之一

▼杠铃哈克深蹲

杠铃哈克深蹲有点像把杠铃放在身后的硬拉,所以也有人把它翻译成“哈克蹲拉”。这个动作的好处是缓解了下背部的压力,但是由于重心在身后,所以对新手来说有很大难度。对于踝关节柔韧性不好的训练者,可以如上图所示,用杠铃片把脚跟垫高

哈克深蹲机对股四头肌的刺激非常明显,不过,对于想练翘臀的姑娘们,使用这个器械有个小窍门——反着做!反向哈克深蹲由于有更大的髋角,对臀的刺激效果会翻倍!

②泽奇深蹲 Zercher Squat

泽奇(Ed Zercher)生于1902年,1995年去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力量举选手之一

泽奇深蹲由于需要手臂参与支撑,不仅可以锻炼到下肢,还能锻炼到斜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等上肢肌群,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锻炼核心的稳定性

后来,有人根据泽奇深蹲的动作样式,又发明了泽奇硬拉——如下图所示

完成泽奇深蹲和泽奇硬拉,需要身体有非常高的柔韧性,对低点启动的能力要求也非常高,所以不建议初学者尝试

③波比跳 Burpee

Burpee并非是一个运动员的名字,而是一名美国的生理学家,当时波比同学发明这个动作,也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为了对人进行健康测试

④库克臀桥 Cook Hip Lift

库克臀桥的发明者是美国著名体能师、物理治疗师Gray Cook

和前几个动作相比,库克臀桥是特别推荐给初学者的一个动作,对于资深训练者,库克臀桥也是一个很好的臀部激活动作,可以作为深蹲等训练的热身库克臀桥和普通臀桥的区别是,正常臀桥两侧全部保持伸髋,而库克臀桥是一只腿屈髋、一只腿伸髋

▼普通臀桥

▼库克臀桥

⑤潘德勒划船 Pendlay Row

潘德勒是奥林匹克举重教练,潘德勒划船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划船过程中并非一直保持腰背挺直,前期上背部处于放松状态,之后会有一个伸展胸椎的动作,随之把杠铃拉起。同时,每次做潘德勒划船,下放时都要把杠铃完全置于地面,以保证下一次拉起时能发挥出爆发力

⑥耶茨划船 Yates Row

相比潘德勒,耶茨(Dorian Yates)的名气就更大了,他在1992年到1997年连续6年赢得奥林匹亚先生称号,仅次于施瓦辛格的7次。在现代健美史上,耶茨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耶茨划船和普通的俯身划船不同,耶茨划船的上半身更接近垂直,这样对下背部压力会减小,可以使用更大的重量,也能更多地锻炼到肱二头肌

⑦阿诺德推举 Arnold Press

阿诺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是美国最著名的健美明星,后来还从政当了加州州长

阿诺德推举也是健身房里最流行的健身动作之一,在推举哑铃过程中加入了旋转,更符合关节和肌肉的本来功能,是训练肩部肌肉的最佳动作之一

⑧龙旗 Dragon Flag

终于来到了中国人创造的动作上——龙旗。众所周知,龙旗是李小龙发明的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展现了他强大的核心控制能力,并且身体越直,越难完成

⑨吕小军侧平举 Lv Lateral Raise

吕小军,奥运会举重冠军,2013年的一场举重比赛过后,吕小军做这个动作热身的短视频被传到了网上,短时间在YouTube上引来了几十万点击,大家纷纷讨论这个动作的原理及功能

我们常见的侧平举只是手臂举到平行地面,但吕小军侧平举会直接举到头部垂直位置。更不一样的是,一般的侧平举多用哑铃,吕小军同学用的是杠铃片,是的,杠铃片!实实在在的威武霸气啊!

外国力量训练爱好者不仅竞相模仿这个动作,还在网上开展了P图大赛

为什么大费篇章说这么多以人物名字命名的动作,就是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健身水平也能走入国际先列!我们的健身运动也能创造世界经典!任重道远,侪辈加油!

4.以国家和地名命名

罗马尼亚硬拉、保加利亚剪蹲、俄罗斯转体、土耳其起立、俄式挺身、古巴推举、法式弯举、西西里卷腹、美式壶铃甩摆、澳式引体向上...

篇幅有限,感兴趣的同学们自行百度吧

六、原动肌&对抗肌

1.原动肌

又称主动肌,是主动收缩、克服阻力、直接引起关节运动的肌肉

2.协助肌

又称辅助肌,协助主动肌进行动作

3.对抗肌

又称拮抗肌,产生与主动肌相反的作用,或者和主动肌产生相反动作的肌肉

4.稳定肌

又称固定肌,固定或支持某个关节(主动肌附着的关节),使主动肌能更有效的收缩

5.举例(以肱二头肌弯举为例)

●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曲的主动肌是肱二头肌、肱肌,而肱三头肌则是对抗肌

●当原动肌收缩时,对抗肌自然放松

●弯举动作中,必须固定肩胛骨才能使肱二头肌的拉力充分作用于肘关节。固定肩胛骨需要肩胛提肌,菱形肌,前锯肌等参与

七、《增肌篇》之《肌肉篇》

1.文章名称

文章名称统一为《胸大肌!balabalala...》《背阔肌!balabalala...》....

其实每篇几乎算是史上最全的攻略了吧...自我膨胀一下,因为我写的确实够全面,一篇文章,图文并茂,面面俱到。既然要做,就努力做到健身类最佳干货文章

毕竟,我的这个账号,被人称为“健身图库”也很久了~

2.文章内容

《增肌篇》之《肌肉篇》,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培养起一种基本的思维习惯:要训练的这个部位,是训练这个部位里哪一块肌肉,肌肉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功能?我想锻炼它的话,大概要做哪些动作?

这就够了,我不会给大家讲太多,不会扣细节讲理论,因为对于没有运动基础的人来说,贸然接受超级多的信息量,反而会产生厌学情绪...

3.希冀

我希望的是的是,在《肌肉篇》结束后,大家大概能明白某块肌肉的功能,能让我们的关节产生什么动作,大概会1~2个训练动作,就可以了

同时,当大家观测自己的身体时,大概有个训练的方向,不至于一提起运动健身,就一脸的茫然,既不知道方向,又不知道动作

至于动作的详细讲解和训练要点,会放在《动作篇》里集中表述

4.我的任务

我要做的,并不是把每位粉丝培养成健身专家(虽然我特别想)!

我能做的,只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家的信息结构,每个人每天要接收很多信息,我希望对人有好处的“运动”,能在其中分配到一定的比例

之前《减脂篇》也重复过很多次了,健身它不应该是种高逼格的东西,它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我们都要吃饭喝水睡觉,那我们每天都接收一点“保养身体机器”的信息不好吗?

希望大家不要觉得“健身”是件很麻烦很费心力的事,它的门槛并不高。当你有空的时候,蹦迪、K歌、阅读、聚会、旅游、健身,它们在被你选择上是平等的,你选择去健身房训练一会儿,应该像选择去唱个歌那样顺其自然

5.现状

减肥永远只在等“明天”,运动永远在等“有空了”,即使口中的“忙”就是刷抖音一整天....

但是我相信,如果你是健身运动领域的“专家”,你熟知运动的各项好处,想练哪个部位你都会几个动作,那你很容易就会开始运动了!

看到问题所在了吧,“运动意识”的缺乏,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运动兴趣”的低下,而运动兴趣的低下,来源于我们对未知的事物的不了解,而不了解的原因,正是我们的“收藏夹”,习惯性地收藏,习惯性地遗忘

大家每个人的收藏夹里都会有那样的文章吧,写的很有道理,但是稍微有点难懂,当时看的时候只看了一半,有点烧脑,就习惯性地点了收藏,然后如释重负地退出了阅读,之后每次想起那篇文章,当想要点开时,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太麻烦,还是下次有空了找个专门的时间再读吧....谁知道,“下次”就意味着“再见”,除非有特殊必要,否则那篇文章从此就尘封在收藏夹里了

所以我的文章,尽量会写的“没有深度”,每篇文章的烧脑部分控制在10%左右,让大家读起来既能学习,又不会太费力。其实《肌肉篇》讲的肌肉和训练动作,也没有那么高大上,也不会那么烧脑,无非就是一个人用着什么器械做着什么动作而已嘛,大家每天看一看我的文章,逐渐来接触运动,等对运动习以为常了,运动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6.必要的专业度

我这个人实事求是,实用主义为先,不在乎什么“专家”的名声,在大的计划指导下,把现阶段该做的事做好就行了...

每个人都想要看那种文章,比如练胸,都想要一篇《练胸,有这一篇文章就够了》,但是一篇文章要写那么多东西,势必篇幅很长,内容很多,一不小心还会逻辑混乱,最关键的是,读者看不懂.......(沉默)......

所以,我懂很多专业的知识,文章里也一定会讲特别专业的东西,但不是现在这个阶段,最起码一年之内的文章安排,有《增肌篇--肌肉篇》、《增肌篇--动作篇》、《增肌篇--综合篇》、《康复篇--体态篇》、《康复篇--运动康复》等

举个例子,练肩。用《肌肉篇》,来培养大家的基本生理解剖学意识,让大家知道肩部肌肉的功能,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用《动作篇》来对肩部训练动作进行规范化、精准化、专业化➜➜用《综合篇》告诉大家肩部训练和其他部位训练的关联性➜➜等大家知道肩部周围那几块肌肉都会干吗的、都有什么功能、互相之间是怎么配合工作的➜➜《体态篇》讲不良体态对肩部的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比如颈椎病➜➜用《康复篇》告诉大家改善和康复肩周问题的方法

所以,别着急,虽然已经写了110多篇文章,但比起全局,我们才“刚刚开始”,唐僧西天取经十万八千里,咱们这才走到高老庄~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作为科普知识分享,不能取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如有病患不适,请及时就医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