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jeniffer_6bf8

东北(二)牡丹江

jeniffer_6bf8  · 简书  ·  · 2019-07-07 10:33

        离开吉林省,我们的大巴车逐渐驶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界内。与“冰城”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遥相呼应,牡丹江市则自2001年起,创建起雪的城堡——“中国雪堡”,由此为牡丹江赢得“雪城”之誉。雪堡毗邻著名的镜泊湖景区,以积雪筑成形态各异的巨大建筑,古色古香的中式城楼、梦幻典雅的欧式古堡,各个都雄伟壮观、造型逼真,令人称奇。

        经过雪堡城楼,步入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第一个十字路口处立有一块洁白的石碑,镌刻着邓小平同志1983年夏天挥毫书写的“镜泊胜景”四个大字。镜泊湖北侧,有一处天然形成的吊水楼瀑布,又称“镜泊瀑布”。瀑布从四面八方一起轰鸣着注入其下的黑龙潭,是牡丹江著名的避暑胜地。此时,整幅瀑布像是被时间静止了一般,变成白色冰挂凌柱,悬在峭立的崖壁,蔚为壮观。瀑布边建有一座造型奇特,又不失新颖别致的凹多边形顶的多角亭,谓之“观瀑亭”。细观此亭,青砖瓦、明黄顶、绿窗棂、绛红柱,画工细致、风格典雅,甚为美观。

        镜泊湖位于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上,距离牡丹江辖下宁安城50公里;面积大约903平方公里,据称,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高山堰塞湖。唐代,满族的先民靺鞨人称镜泊湖为忽汗海,辽代称为“扑鷰水”,金称“必尔腾湖”,清初宁古塔流入,以湖水照人如镜而终命名为“镜泊湖”。

        镜泊湖水深40余米,水质清澈、渔产丰富。冬季,镜泊湖一年一度的“冬捕节”在此拉开序幕。远远的,我们就听到镜泊冰面上传来热闹的嘈杂声,于是,我和闺蜜小心翼翼的走上冰面。寒冷的天气,已将湖面冻起数米厚的坚冰,冰面呈现出黄色、绿色带有花式裂纹的图案,像是一块巨大的碧玉,神奇而美丽。为防滑考虑,冰面铺起长长的红毯,更为冬捕节增添一份喜庆的气氛;雪橇犬则慵懒的晒着太阳,躺卧在地毯上歇息取暖。

        主持冬捕节活动的壮汉,穿戴毛皮帽和羊皮袄,脚踩皮长靴,腰系红腰带,是一位性格粗犷、态度亲切的东北大叔。大叔用粗糙宽厚的嗓门喊着,由此我们得知,冬捕庆典的现场,在距离岸边稍远的湖心处,需乘坐此地特有的冰上交通工具方可抵达。此时,只见一辆轮胎挂满铰链的拖拉机“突突突”的开过来,车后用粗大的绳索牵引着数十个色彩斑斓的巨大轮胎式座椅。游客争先恐后的抢坐上去,一辆辆坐满后被送往“湖心广场”。与有些胆怯的大个子闺蜜在这样的“兵荒马乱”中暂时失散,又好不容易才在湖心热闹的人群中重聚。

        湖心广场此时人声鼎沸,人群自觉围成一个大圈。在渔把头的带领下,横列在中心的当地渔民依次进行着“祭湖醒网”、“头鱼拍卖”等冬捕节传统仪式,郑重其事的完成后,人群便展开庆典后的即兴歌舞表演,表达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以及丰收的喜悦。

        仪式将近尾声,冬捕节热烈的气氛也慢慢恢复平静;怀有对新年收获满满的期待,我们暂别了美丽的镜泊湖。天色将晚,继续赶路,在夜幕降临前,我们将抵达童话般的雪乡投宿。

        将近傍晚,山林中的天空变成暗蓝色,我们在雪乡入口下车,走入这梦幻的世界。大山脚下一排排精致的小木屋,放眼望去,屋顶上都覆盖着厚厚的雪壳儿,像是簇拥着长在一起、可爱的小蘑菇。我猜想,这样与世隔绝的世界,像是人间的世外桃源,抑或是童话里的神秘森林,或许孕育着某些山间的仙子或精灵。

        走在雪乡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露天摆放着色彩缤纷的马迭尔冰棍儿、山楂糖葫芦、特色的冻梨、大个儿的火柿子,和煎的粘豆包儿,琳琅满目、令人垂涎欲滴。我和闺蜜挤到憨萌的雪橇犬跟前拍照,又到摩肩接踵的剧场里欣赏过一场令人拍案叫好的、热闹的二人转。

        离开剧场时,雪乡的山野和村落各处,点亮了千万盏火红的灯笼,给深山老林里的寒夜带来些许温暖。我们俩各自拽起一个大轮胎,摸黑爬到山坡上,排着队一次次从高高的雪梯上坐着轮胎迅速冲下,顺着雪道一直滑行到坡底,玩到开心畅快时,仿佛忘记了年龄和烦恼,回归儿时的无忧无虑。

        春节期间,房间紧张,我们被临时安排睡在东北传统的火炕大通铺。四个姑娘各自揽着火红喜庆的大花被,温暖入睡。

        翌日清晨,我们驱车翻越一座雪峰,来到雪乡西部林区的“大秃顶子山”,开始一整天的雪中林间徒步和雪野中特有的娱乐项目。山林间皑皑白雪,透出一片神秘和寂静。跟随队伍进入一处安静的山庄,在白雪覆盖的小路上漫步;不一会儿天又开始飘雪,气温随着山雪来临,一下子降到零下二十几度,这是我人生中所经历的至寒的天气;山庄里圈养的动物——野猪、梅花鹿、雉鸡,都扎堆儿在一起,正如他们天生知道的那样,只有相互取暖,才能安然度过凛冬。明白了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规律,让我内心顷刻间盈满了感动。

        离开山庄时,雪似乎越下越大。深林间,闺蜜和我顶着鹅毛大雪留下一张合影;此后,我们又在雪地上坐卧、打滚儿、恣意的欢笑;玩累了,便背起行囊,继续赶路。

        爬上一座小山坡,在略显平坦的山坳中出现一间系满祈福丝带的山神庙。低头蹲身走入这满眼红色的屋檐下,用指尖轻触这些挂满祝福的铜铃,那铜铃便和着风声,发出悦耳的声音,回荡在深远的山间。

        山路没有明显的标记,只在远远间隔的树枝上系一丝红绳,或在路边放一枝折下的树杈;我和小闺蜜一边辨识着雪地中前队留下的脚印,一边寻找路边的标记,和逐渐稀疏的几个队友一起,摸索前行。曾几度在山林大雪中找错方向,只得原路返还,重新出发,走走停停,终于在密林边缘发现大部队的踪影。

        我们在路的尽头搭乘越野车,开始一段颠簸刺激的雪地冲浪;又换乘雪地摩托,一路惊险的翻山越岭,抵达“大秃顶子山”山顶。山顶上,有人不厌其烦的玩着滑雪板,有人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直接往雪坡下“出溜”;雪地中央,不知是谁堆了一个大大的雪人,戴着红色的围巾,微笑的注视着四周嬉戏打闹的人群。

        户外待得太久,贴身的暖宝宝已经热力不足;问了几个路人,才知道不远处有间供人歇息的小卖部;赶紧不顾疲累,迈着笨重的双腿奔下雪坡,钻入临时搭建的窝棚式小卖部。手捧一杯热茶,闻着别人手中烤地瓜的香气,过了一会儿,才感到体温和精力逐渐恢复。此后,在更为简陋、四处漏风的雪中“盥洗室”,重新贴好暖宝宝;排队坐上归途的雪地摩托,一路风驰电掣,到达山下,结束了这段难忘的探险旅程。

-End-

感谢关注与支持,欢迎留言及互动!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