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师大地理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官方公众号,发布学部资讯,服务学部师生和校友。
今天看啥  ›  专栏  ›  北师大地理

知行地学丨连接昼与夜:新加坡滨海湾TOD开发与夜间活力提升观察

北师大地理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10-13 17: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作者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入选学生,在新加坡开展的为期一周的“一带一路”综合实习经历。通过参与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作者对新加坡夜间文化旅游场所的开发和公共交通时间安排有了深入了解,并对新加坡地铁站点密度和公共交通协同其他交通形式提升区域可达性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同时,作者也对北京城市夜生活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加坡夜间文化旅游场所开发。

新加坡在夜间灯光表演、公交地铁时间安排等方面推动夜间文化旅游场所的开发,通过滨海湾地区的夜间灯光秀和活动策划,带动城市“夜生活”,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关键观点2: 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的特点。

新加坡地铁线路发达,具有半程末班车等特殊运营模式,方便夜间娱乐的公共交通时间安排。滨海湾区域地铁站与周边旅游目的地结合,形成TOD模式。

关键观点3: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对夜生活的影响。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通过增加地铁站点密度和提升区域可达性,实现站点带动CBD商业的综合开发。同时,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一面,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与优化需考虑夜生活需求。

关键观点4: 对北京城市夜生活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认为北京在创新城市夜生活、提供多样化夜生活体验方面已有尝试,但仍需提高地铁网络服务于夜生活的能力,并顶住早晚高峰压力建设夜生活可达性。这需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者将学习到的TOD理论本土化、创新化。


文章预览

2024年8月13-18日,我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的入选学生,在我校带队教师朱华晟教授、北大带队教师吴龙峰老师、汪淼老师的带领下,赴新加坡开展“一带一路”综合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朱老师的答疑、小组“翻转课堂”的讲解、新国立特邀专家讲座以及小组成员相互讨论,我们小组完成滨水空间开发与利用调查报告,并且收获了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对个人眼界的开阔、对城市规划问题的实景“答案”以及对新加坡如何塑造“不间断活力之城”的新观察。 去往新加坡之前,我对新加坡的大部分印象来源于小组的行前筹备。我们组调研的主要对象是新加坡滨水空间的开发,主要针对新加坡河沿岸的重要建筑与环境营造开展资料准备。在搜索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相关资料时我发现,与国内许多夜间关闭的公园、植物园相比,滨海湾花园拥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