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洪靖

做选择:助推能做的事

洪靖  · 简书  ·  · 2017-11-03 22:51

今年初,我在荷兰参加了一门讨论气候变迁的讲座课程,连续四天。这门课让 90% 的学生在课程期间变成了素食者(含全素和奶蛋素),有的学生甚至在课程结束后仍会偶尔想找素食来吃,其中包括我。课程讲师并未宣导吃素,墙上也没有劝导吃素的标语。这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课程主办单位只做了一个小动作:连续四天供应的午餐,都以素食三明治和水果为主(荷兰午餐习惯吃面包)。这种技巧有个正式名称:「助推」(Nudge),指的是:

透过选择架构(choice architecture)中的元素,让人们的行为朝可预期的方向改变,但不禁止其他选择也不大幅改变经济诱因;而且这样的介入可以使用极低的成本避开。

荷兰的典型会议午餐——都是面包! (作者摄于某个会议中午)

所谓「选择架构」,是指人们在做决定时必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常常不自知。比如说,银行网站使用蓝色比较能够获得顾客信任,或者超市里接近眼高位置的零食销售率往往比较高。换句话说,如果充分利用这类环境因素,就能帮助人们做出「正确选择」。这正是荷兰课程主办单位做的事:刻意优先提供素食餐点,借此形塑有利素食的选择架构。

只提供素食难道不算强迫吗?当然不是,教室楼下就是学生餐厅,可以买到肉类食物,开销也可以报帐。但为什么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吃素?他们说(跟我一样),就是因为懒。不想走下楼,也不想排队,更不喜欢报帐程序。众所周知,「懒」经常是影响决定的因素之一,而主办单位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选择的自由并未被剥夺,只是不同选项的方便程度略有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课程提到「畜牧业排碳且极大,是全球暖化原因之一」,但这并非大家吃索的原因。这个知识大家早已知道,问题在于平时的选择架构并不鼓励我们实践所学。这正是助推重要的原因:我们一向诉诸「提供知识」来改变大众行为,但「知」和「行」往往各行其是。当教育和宣导显得力有未逮,助推最好赶快上场救援。

「助推不强迫,但也不公平」,你可能这么想。只看课程午餐确实如此,但若广泛考虑日常生活,这种不公平反而塑造了公平。不论学校食堂或街上餐厅或超市热食,日常生活的饮食选项基本上都是突显肉类,甚至时常没有素食可选。当生活架构偏向非素食的时候,课程午餐做的不过是让架构变得平衡一点。

课程午餐只是助推广泛运用中的小例子。包括荷兰等许多国家都已将助推列为政策工具,但許多華文國家尚未开始。许多人认定助推与「操控」无异,这也是值得讨论的议题,但当前应当思考的是:当我们想要推广某些行动的时候,应该提供人们什么样的选择架构?

原文(不含图片)刊登于台湾的《周刊编集》第 01 期,2017.06.20,本文略做修改

注: Thaler, Richard H., and Cass R. Sunstein. 2009.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New York: Penguin Books. 中文版可参考:《助推》(2015),中信出版。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