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远方的河

再看「寒空明月」,不止是心境,更是丢失的自我

远方的河  · 简书  ·  · 2019-12-27 11:51

寒空明月。

那是多少年前?十年还是九年。我独自一人从办公楼出来,时已深夜,日已深秋。站在楼下,我深感寒气逼人,紧了紧外套,一扭头,恰好看到楼顶天空上的月亮,明亮、冷峭。虽然时隔日久,但这个场景仍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明月行于寒空,虽然冷峭,却明亮,振奋人心。回首看我走过的岁月和路程,像是一圈一圈螺旋,不断循环往复。振作-惰性-放任-振作-惰性-放任...就像一头原地打转的驴子。我需要一只手,将我提出这个打转的圈,而这只手,我认为就是寒空明月。人的心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低落时,往往低估自己,亢奋时,又往往会高估自己。两种偏离都有害。在振作与放任的循环里,看似仍然有振作的时候,而且,就当时的心境来说,也是出于真心。但这种振作,恰恰只是建立在当时亢奋的心境之上,当心境转变,人也慢慢生出惰性,以致放任。我记得有句话叫做「境随心转」,直到此刻,我才理解,这是要我们不能「心随境转」。《岳阳楼记》里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的也是一个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我开头说的那个情境,寒空明月,心生振奋,不过也是一种以境生心。以境生心,心随境转,当遇颓境,便不免气馁。由此当知,要做到「境随心转」,很不容易。我如今能做的,只是常念寒空明月之境,以期常生明月行寒空之心。

以上文字,是我去年有感于「寒空明月」写的。时至今日,过去一年多,我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想。

一年多的时间里,「寒空明月」这四个字,发挥了很大作用,我积极的时间,明显比过去几年多很多。然而,我也没能做到文章中说的「常念」。

要做到「常念」,恐怕必须将其提升到一种信仰的高度。就像和尚常常念经一样。但一年多后,我再审视这四个字,我发觉它不是一种信仰,或者说不是作为信仰准备的。

每个人的一生,孜孜以求,奋力抗争,沮丧,颓废,乃至平和,平凡。一生的折腾,其实都只是在做一件事:寻找自我。

我记得自己以前写文章不错,在文字上可以说是自负的。但近五六年来,我感觉自己写不出好的文字。这种感觉就像是丢失了自我。

我了解到,每一种文字,都有它独特的口气。口气比写作具有更宽泛的内涵,它来自生长环境、个人经历和文化传统。一个贵族和一个贫民,他们的说话的口气是不一样的。即使贵族可能会沦落为贫民,而贫民可能爆发为富豪,但在一定时间内,沦落贵族的口气仍是贵族,爆发贫民的口气仍是贫民。

口气也包涵思考方式、行事逻辑和看待问题的方式。有一种说法,那些上大学成绩不好的同学,虽然没有收获学业,但是收获了人脉。但我认为,比人脉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口气。上过大学和没上过大学,口气是不一样的,事实上,不同的大学之间,口气也不一样。

每个人的文字,就天然带有他的口气,带有他的过往、性格、品味以及观念。文字在本质上,其实反映的是作者的自我。「功夫在诗外」,更本质的,是你是怎样的人。如果一个人热衷于穿衣服,那么衣服就是他的诗。

我丢失了自我,丢失了口气,于是就写不出文字。但我相信,自我不在别处,就在我的过去。检索过去,「寒空明月」即代表了我过去推崇的心境。虽然当年只是短短的一瞬,却是我生命中至为高光的一瞬。它囊括了我多年来一直有的自得与自负,并在一种令人清醒的美中,让我和世界达成和解,让我得以融入这世界。

所以,「寒空明月」不是信仰,而胜似信仰,它就是我追寻的自我。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