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与Winter的五百天

一、国产喜剧类型片的故事套路有用吗?

与Winter的五百天  · 简书  ·  · 2018-01-04 23:27

在开头,我要先提到:这篇文章可能会很枯燥,但是你仍然可以从中获取一些东西引发对这类电影的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恶补喜剧商业类型片,因为我发现不论是口碑优秀的电影,亦或是口碑扑街的电影,他们都有着自己存在的理由,这种理由并不是个人所能够左右的。所以我想到了以下问题,希望能够从各类电影的对比中找到答案,就像:

为什么烂片受到嘲讽,依然会有无数的烂片出现呢?

烂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大众的审美水平有问题吗?

人们进入电影观看电影是出于什么目的?

传统的故事结构在国产电影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等等。

明白一部电影好不好看是一种观看电影的方法,而要明白一部电影优不优秀则是另外一种看法了。所以,这开篇的第一篇,我要讲就是商业类型片的电影故事。

故事套路

我要在之后的系列文章以及这篇文章里重点提到两部电影,一部是在2017年上映的《天生不对》,由周渝民薛凯琪主演的风水喜剧片;另一部电影《天生一对》则是在1998年上映的由林赛·罗韩丹尼斯·奎德娜塔莎·理查德森等人主演的家庭喜剧电影,之所以要在文章里提到两部电影的原因,是因为这两部电影很具有代表性。

代表什么呢?

我们看《天生不对》里,传统的故事套路被布置在影片的各个角落,如果撇开尴尬剧情逻辑和人物的演技等额外因素,只看故事结构的话——你会发现这部电影其实和大多数喜剧电影一样,都具有一个简简单单的开头,以及一个揭开故事开端的转机。

所以我在上面提到代表性其实指的就是影片对于喜剧片类型的代表性。

《天生不对》里面,在故事讲述之前,为观众们展示了发生在故事之前的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就是整个大故事的引发事件,因为有了这个引发事件,故事才能产生转折,我们才会看到因为这个引发事件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情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经举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情节,在这里同样可以作对照——在《霸王别姬》这部电影里,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是相互呼应的。

在电影的开头,程蝶衣段小楼两个人一起走上戏台子,在与掌灯人的一番对话之后,灯光打开,直到灯光打到两个人的身上的时候,这段情节才算告一段落。一场关于人生的戏才正式开始。

之后,在电影的结局部分,灯光下的两人继续演戏,最后则以虞姬自刎作为电影的结局,正巧圆了开头的一场未完的戏码,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举这个例子,是想表明这类商业喜剧类型片仍然是遵循着传统的故事套路的——我们提到《天生不对》遵循传统的故事套路并不是本篇文章重点,本篇文章旨在通过这部电影来探索一下现存在于我们市场上的大多数商业喜剧类型片的普遍形式——这才是重点。

但是在讲普遍形式之前呢,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在与其他几部优秀影片的对比中发现,《天生不对》、《万万没想到》这类的喜剧片,首先它们并不是在故事套路上出了问题,相反的,它们的故事套路其实并不差,只是在故事结构上作了一番改变来匹配之前的喜剧电影。

这种改变用几个词语来表达的话,就是:简单、清晰、回路短

这一点在《天生不对》和《万万没想到》这类影片中尤其明显,在《天生不对》这部电影中,幽默片段非常之多——但是它们都是呈碎片化存在的。它们并不会对电影本身的剧情进展产生影响,而主要则是引诱观众对电影产生一种依赖感熟悉感

关于无厘头风格,我曾在相关文章【从《羞羞的铁拳》看开心麻花成功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样子?》】里有过说明,在那篇文章,我对了无厘头风格对于港式喜剧和大陆现代喜剧片的影响,以及它为什么成功成功的意义等方面都有讨论。

那么,无厘头风格成功了,并且收获了极大的市场份额和不同类型的观众的青睐,那么对于制片方来说,这就是一份无形的保险。既然知道了人们对这种类型影片的喜爱度非常高,那么模仿这类电影自然也就成为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就像有些人沉迷于赌博,是因为当尝到了第一份甜头之后,他会继续去赌博。在他的认知思维里,只要按照第一次那样去做,就会一直成功下去。

所以文章讲到这里,我们会发现,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是我们是用老眼光去看这些新故事的。

然而仅仅是将新故事按照老故事的套路来讲还是不够,因为它不够接地气。

接地气是什么意思呢?

为了将新故事包装成旧故事,为了更加符合现代观众刁钻的审美需求,电影就得做一些与时俱进的故事改编——在《万万没想到》中,喜剧片段仍然是属于无厘头风格的,在故事中间有一部分讲到了妖怪要吃掉孙悟空,电影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简单来讲就是将主人公想象的片段和故事正在进行的片段交叉剪辑,造成一种「错位感」,这种「错位感」的作用是对传统剧情进行颠覆——恶搞正经剧情,使其更加符合喜剧片的要求。

同理,在《天生不对》里,这类剧情同样存在,只是相对于《万万没想到》来说,《天生不对》里的搞笑片段喜剧效果其实并不强,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部电影和大众的普遍生活并没有多少关联——这一点其实是可以预料到的:

风水属于玄学,不好理解,大众不待见。

需要理解的剧情过多,故事不够清晰、明确、简单。

没有能够引发观众情绪的有力剧情——比如大众生活片段、人物或情景的错位感、电视剧情模仿、热点嫁接的等等。

缺少一个能够引发观众情绪的设定。

以上提到的四点是造成这部片子失败的主要原因,关于后两点需要通过对其他电影的分析才能解释清楚。

我们先说说引发观众情绪的有力剧情这一点该怎么做到吧。

抛开故事结构来讲这类商业电影,其实是对这类商业电影最公平的一种解读方式。主要原因就是这类电影的目的本来就不是遵循传统的戏剧结构,而是赚取利润,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简单也是最保险的方法就是模仿在商业上成功的作品——但是这种模仿本身也是带有一定的风险性的。电影《万万没想到》是在《万万没想到》系列剧成功之后推出的,这意味着他是一个优质IP,是一个不需要推广和宣传就可以达到一定票房的衍生品。

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抓住那些潜在观众的情绪,吸引观众投入到剧情中去,这就提到了我上面所说的引发观众情绪的有力剧情这一阶段了:除了在上面讲到的「错位感」造就的喜剧剧情以外,电影还存在情景的错位——将故事情景与现实中熟悉的片段相结合:

最终电影获得了三个多亿的票房成绩,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2017年上映的电影《羞羞的铁拳》最终取得了二十二亿的票房成绩,同样不是偶然的。和《万万没想到》一样,这部电影有多个引发情绪的有力剧情,比如下面这个贴传单的场景就是与现实场景的一种错位。

那么为什么它们的票房差距达到了恐怖的十几亿之差呢?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在与两部电影的知名度和观众对剧情的熟悉度上。前者不必多说,而后者——就是观众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剧情存在一种依赖感,其次呢,普通观众并不像看到太多与现实相关的剧情,他们来看一场电影是为了感受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最好是在现实之上的。

《夏洛特烦恼》的票房是十四亿,《重返20岁》票房三亿五...等等,这类电影都属于小成本电影,总投资成本基本上不到一个亿,但是回报却是巨大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们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别致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凌驾于现实世界的——这种感受来自于电影的奇幻风格。

这就需要讲到我在上面所说的制造喜剧效果的第四点:拥有一个能够引发观众情绪的设定

《万万没想到》和《天生不对》是喜剧类型中最典型的一类作品,他们的特点是在奇幻的故事中加入现实生活的剧情;而《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重返20岁》这类电影呢,则又是另外一种喜剧类型了,这种类型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奇幻类型。

它们的特点是:

在现实生活中添加一个奇幻的设定。

奇幻设定影响故事发展进程。

主题一般包含爱情或亲情等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的情绪。

最终角色会在故事的结尾得到蜕变,获得思想上的新生。

迫于长度,我简单来说说第一点,就是一个开篇奇幻的设定。我个人认为现实奇幻喜剧是当前最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喜剧类型,没有之一——因为它们植根于现实生活,同时呢,还是现实生活的一种理想化的构思。像是《夏洛特烦恼》里,夏洛回到了从前,得到了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大部分普通观众都想要获得的一种体验;《羞羞的铁拳》,不是也如此吗——男女主角之间的身体互换可以产生不同情感火花,这也是观众想要获得的一种体验,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异性的身体和思想。

仅仅只是奇幻题材和仅仅是古装喜剧都不能完全把握住观众的情绪,所以在近几年来这类喜剧电影的票房普遍不高。《捉妖记》的成功可以说是一次偶然:明星的粉丝效应加上电影本身遵循的是传统的西方叙事结构,这两点足以使得电影的受众得到保证,但是如果《捉妖记2》抛弃了前者或者后者的话,那么这一类电影的票房必然会有所下滑。

说完了喜剧类型对电影票房的影响之后,下一步,我们就需要拿出典型的例子来做相应的分析,在下一篇文章里,我将对国产电影《天生不对》进行解析,来看看这部票房上失利的喜剧电影到底哪些地方出现了问题?

最后,谢谢观看。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