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老草

加入简书两周年,难以忘却的第一次

老草  · 简书  ·  · 2018-06-04 22:50

今天早上,办公室里的许多同事,兴犹未尽地讨论着周六的九侯山之行。有的说,我是玩得最值的,其他人也就看看风景,拍拍照片,而我写下了一串文字。也有的说,我是玩得最累的,别人游玩也就是消耗体力,我回家后还得继续消耗脑力。还有的说,我最近的文字越写越流畅了,娓娓道来,亲切又走心。

我一边微笑地附和着感谢同事们的溢美之词,一边焦头烂额地整理手头的文件。忽然手机里蹦出一条消息来,是简书的消息提示。看了一下,有点小惊喜——好快,两年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手依然忙着文件的整理,大脑却在不停地回忆着刚进简书那时的热乎劲儿。一个个第一,在脑海里不停地流淌出来。

记得注册简书后,收到的第一条简信是简书CEO简叔发来的。当时第一感觉是系统的自动回复,所以也就懒得回复是在朋友圈里知道简书的,觉得即使回复了,人家也未必会看。

给简叔发的第一条简信是询问关于赠书活动的抽奖问题。因为自己当时在活动中中奖了,在朋友圈里拉了一番仇恨后,却一直没领到奖品。以为简叔那么忙,会没空理我的,没想到,他回复了消息。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个公众号,依然没有给我寄书来。但是我在参加2017年春节期间的简年活动,日更了15天后,简书给我寄来了奖品,除了大家都有的简书笔记本外,还额外多了一本书。那是作者寄给简叔的书。当时有简友温馨提示我,这种信息千万不要公开,否则我会遭其他简友仇恨的。现在想想,其实没什么的,我晒我的,他们恨他们的。在我眼里,赠书,也是简叔亲民的一大表现。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还记得在简书留下的第一篇文字是遥想自行车的幸福时代,篇幅有点长,但是我很喜欢,因为里面糅合着友情、亲情和爱情,而有些情感,现在也只能在回忆里把玩了。

还记得第一个赞赏来自老公。当时把文字发给他后,温馨提示他,这个平台有一个赞赏功能。结果,他很识趣地给了我20块大洋。傻女人总是喜欢把钱从左口袋放进右口袋,还特别沾沾自喜,认为两个口袋都有钱了。

还记得第一个投稿的官方专题是散文,现在已改名为散文随笔。散文群,也是第一个加入的微信群。总是亲切地把该社群称为“娘家”,把群成员称为“娘家人”。

收获的第一个粉丝是“草叶青”,是个年轻人,当时会被他关注,也许只是因为昵称都带了个“草”字吧,缘分有时真的很简单。后来小伙子改了昵称,我们之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了,祝福彼此吧。

第一关注的简友是木棉之秋。喜欢她,或许是因为年龄相近,或许是因为职业相同,又或许只是单纯地喜欢她那些质朴的文字,其实,喜欢一个人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道理。

第一个由从简友变成微信好友的是第一滴露珠。这是一个喜欢特别痴迷《红楼梦》的才女,她的红楼新编,我从头追到尾,增长了不少知识。

第一篇被收入首页的文字是《爱情与激情》,这是一篇根植于现实生活感悟的文字。后来觉得语言有点犀利,怕主人公找上门来,机智地私密了。没准就是现在传说中的“爆文”了,哈哈!

第一篇参加征文活动的是文字是爱情于我。第一篇获奖的文字是水女子。这两篇文字都是散文专题和哲思专题联合举办的,娘家举办的征文活动必须凑够热闹,以表我爱我家。第一篇被制作成电子书的文字是山区教师的六大难。这是一篇戳中职业痛点的文字。

简书的神奇之处,除了写文之外,还可以交友。第一次收到的隔空礼物是前心理专题主编爱瑋儿,给小女悠悠的圣诞节礼物【素颜色眼】No.52 | 草儿的悠悠,小朋友捧着手机,爱不释手。第一次收到的实物礼物是散文女神见伊从浙江寄来的带着邮戳的新年贺卡当我寄出一张贺卡。我告诉她,这份礼物,我会珍藏20年。

有些事情真的特别赶巧,今天晚上下班回家,桌上摆着简书寄来的礼物,是参加“新中式宠妈艺术”的小奖品。看到礼品的那一刻,我笑了,这奖品真的是非一般的袖珍,感觉跟我的个头很搭。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两年了,在简书里,不断有人离开,也不断有新人涌入。而我,一直喜欢这款会自动记录字数,还可以随时修改的编辑器。

也许有人离开,只是为了寻找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而鸿鹄之志离我太遥远,于我而言,一直走在路上,赏着沿途的风景,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在简书书写属于自己的快乐!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