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技一体
鸡汤提供答案,经典敞开问题。 答案已死,问题指向思想的彼岸。 更多阅读请关注个人公众号:乾坤衍 (qky_celiang)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今天看啥  ›  专栏  ›  心技一体

哲思动态|171122

心技一体  · 简书  ·  · 2017-11-23 13:18

大概他终于就能直接观看太阳本身,看见它的真相了,就可以不必通过水中的倒影或影象,或任何其他媒介中显示出的影象看它了,便可以在它本来的地方就其本身看到其本相了。

        ——柏拉图:《理想国》



爱智学园


苏格拉底之死

作者:乡间小路骆毅

在西方文明史上,能与耶稣之死相提并论的仅有苏格拉底之死。劝人向善的耶稣为了替人类赎罪死于十字架上,得以杀身成仁而名垂青史;同样劝人向善的苏格拉底因“亵渎神明”和“腐化青年”的罪名死于雅典监狱被历史铭记。然而,与耶稣的杀身成仁、死而无憾相比,苏格拉底的死更具悲剧色彩,他死于不理解自己的雅典同胞之手,被认为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更是一大悲剧。对于这样的大悲剧,后人理当一探究竟。

点击阅读全文

追求哲学的宗教

作者:天火仙人

印度教有六鉴,六个学派。但是佛教不算,因为六鉴都承认吠陀的那套仪式,实际上是一个融合。佛教和印度教最大的差别就是不承认吠陀的那一套仪式。佛和其他印度教的大师一样,他们也认为通过自身的训练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你可获得觉悟,从觉悟中获得解脱。佛教里叫涅槃,所以佛本身是一个什么人呢,是一个觉悟者,是一个老师。老师看到真实的见地然后告诉我们,让我们可以跟着他的路,去获得轮回的解脱。所以佛的本质不是一个教主,也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老师。

点击阅读全文

请慎言“三教同源”

作者:妙音居

儒释道的很多学者在立足本宗文化时,也意识到了“取长补短”的价值,特别是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为了能立足于中原大地上历代学者不懈地调和三教文化的矛盾,在对立中求融合。儒释道三家的共通点往往集中于“心性论”,因为这既符合中国文化反观自省的内涵,又是三家最容易实现调和的领域。所以中国文化从汉代的宇宙论为重点,到魏晋时期人本论为重点,再到唐以后儒释道三家的文化都偏重于人生论、心性论的生命哲学。

点击阅读全文



经典解读 

三个隐喻中的本体论:柏拉图的诗学

作者:希臘智術史

柏拉图的二元论(dualism)将世界一分为二,一个是凭感官知觉的“可视世界”(可感世界、物质世界),一个是凭理智认识的“可知世界”(理念世界)。前者是直观的、感性的、经验的,只能提供一般的“看法”;后者是抽象的、理性的、超越的,能够提供真正的“知识”。在《理想国》第六、七卷中,柏拉图以日、线、洞三个比喻,形象图示了两个世界。

点击阅读全文

读《论语》谈君子

作者:赵大山

孔子与三名弟子谈论君子的对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君子的修炼,首先要克服的是个人性格中的弱点。孔子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这里的党,是属性、性格之意。古人“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百家为一党,后来党引申为同类之意,又引申为类型,人犯过错,源于他的类型,也就是性格。看一个人犯什么样的过错,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点击阅读全文



哲史探微

海德格尔的哲学故事

作者:超瑞组合

海德格尔在德国的农村长大,那里有着极端民主主义的传统。他的家族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而且海德格尔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父。他在费莱堡的大学学习和教授神学。追溯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明白,在他的作品中,“深渊”被不真实罪恶一生紧随着,从而产生出焦虑(内疚)。这种焦虑促使了对救赎的寻求,海德格尔通过提出“什么是存在”这一问题来解决这一点。

点击阅读全文

“礼”的演化

作者:历史的天空1840

“礼”作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具有三方面的功能,分别是祭祀之礼、道德之礼和制度之礼。祭祀之礼担当的是“奉天承运”超自然之意志的功能;道德之礼担当的是“德配天地”的道德合法性的功能;制度之礼担当着设规定范构建政治秩序合法性的功能。梳理历史上治国方式之流变,大致可以分为德治、礼治和法治,各代表一种主流文化,当今社会尊崇“依法治国、德法相依”。德治时代主要指尧舜时期,崇尚个人道德,以德感召民众。

点击阅读全文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

作者:一小叔

光绪三十年月(公元1903年),晚清政府颁布由张之洞审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在张之洞设计的这个新学制之中,“经学”被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不仅单独开辟了“经学科大学”,而且设置了相关十一个门类以具体强化经学。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学制没有“哲学”。在《章程》公布之后二年(光绪三十二年,公历1906年),王国维发表题为《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一文,直接批评该《章程》——该《章程》“根本之误”“在缺哲学一科而已”。王国维主张将哲学科目作为各科之基本或核心课程——除史学科以外,“哲学概论”课程皆被列为各科课程科目之首位。

点击阅读全文



《哲思动态》   17/11/22    2017年第02期   总第021期

编辑:心技一体

哲思周刊文章收入总目


改版说明:

简书哲思专题精选刊物《简书哲思周刊》,自本期起正式改版为《哲思动态》(半月刊),双周周四发布。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投稿、订阅!

哲思活动:

作为哲思专题的首次社群活动,整个团队以最大的诚意精心策划、准备了将近半年,即将推出这一哲学盛宴:共读冯友兰先生的经典著作《中国哲学简史》。详情请见:【哲思专题社群活动】共读经典:《中国哲学简史》

欢迎订阅《哲思专题刊物》(可直接点击订阅),以便及时阅读哲思专题的最新刊物。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