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海伦城里的小石碗

2020-01-22

海伦城里的小石碗  · 简书  ·  · 2020-01-22 20:06

我生在北方,东北的一个县城里。从小到大,出过几次远门,加起来不超过十次。姥姥家在齐齐哈尔,每年暑假,我妈都要带着我们回去,那是一年中,唯一的一次旅行。

暑假一到,我们就坐上绿皮火车,人推人,人挤人才能上去车,一个也落不下。小时候,弄不明白,都能上车,为啥还要挤。没有座的地方,就把行李放厕所旁边,我们就坐在那里,一直坚持十二个小时,不知道姥姥家为啥那么远,那么远。

都说让孩子吃点苦,长大就抗折腾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老话,把五十年代的父母培养的,全都能打孩子,都舍得让孩子吃苦。这个苦吃的有没有必要,孩子到底有没有增强吃苦耐劳能力,反正在我这里没体现出来。

这个苦,我自己得需要吃,我爱吃,有必要吃,才行吧。每次跑步,冲破极限跑到一个新阶段,绝对没想过是小时候爸妈打出来的,也不是把我送到厕所旁边锻炼出来的。

再说说,抗挫能力。拒绝孩子,打击孩子,不要轻易表扬孩子,是这类家长的最大特点。为啥要这样?孩子能夸吗?夸了就上天了。啥叫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连大导演姜文想得到妈妈的肯定都那么难。孩子要做多好,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又有多少孩子为了这个期望,永远活在自卑当中。

坐在绿皮火车上那股厕所味,永远留在了回姥姥家的路上。别让我们的教育,像厕所味一样,留在孩子的记忆里!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