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熊太行
熊太行,人际关系洞察家,得到 App《关系攻略》专栏作者,《西游记》深度研究者。前杂志主编。原创自媒体「就叫熊太行也行」创始人。
今天看啥  ›  专栏  ›  熊太行

邀请袁立上《演员的诞生》的小导演到底错在哪里

熊太行  · 简书  ·  · 2017-12-12 19:53

文 / 熊太行


演员袁立最近和《演员的诞生》撕破了脸,我给大家一个快速事件梗概:

1、有个过去打过交道的小导演(艺人统筹)邀请袁立上这个节目,称赞她的演技,保证她进下一轮。并且说竞争对手张彤的演技肯定不如袁立,还说徐帆都上不了这个节目。

2、袁立要求“保证进下一轮”这件事写进合同。

3、没合同的情况下袁立就去拍了。

4、袁立张彤演了小品《超生游击队》。

5、现场观众投票,袁立领先50多分,除非评委投出三比零给张彤,袁立稳赢。

6、袁立在问答环节说了一些不妥的话,袁立后来解释说,这段视频被剪辑过,节目组故意把她“剪成神经病”。

7、三评委都把票投给了张彤。

8、小导演向袁立道歉,透露宋丹丹本来投了袁立,关键时刻改票。小导演吐槽评委人品差。

9、袁立违反保密协议在播出前发微博说自己被淘汰。

10、袁立说自己没有收到酬劳。

11、虽然晚了两周,制作方确实把钱付了。

12、袁立发微博控诉自己受到不公待遇,贴出了与小导演的全部微信对话贴图。

13、小导演发微博道歉并辞职。

一个小导演邀请艺人的常规动作,最终以丢掉工作告终,这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小导演错在哪里?

她的错误非常典型,很多新入职场的人都会犯。

小年轻,大授权的工作

艺人统筹是一个初级职位,调动的资源却很重要。对艺人来说,对方代表的是公司,但是小导演自己明白,她在公司的层级很低。

所以袁立提的很多事情她根本答应不下来,比如“包进下一轮”。但是小导演为了快速搞定艺人,满口许诺。

这行确实是这么干的,求人的时候叫爸爸都可以,事后只要尽量说“遗憾”“没想到”“可惜”就好了。

所以既然你前面许诺好了,后面就应该做好冲击准备。别指望靠甜言蜜语拯救你们的交情。

注意好利益接合部

订阅《关系攻略》的朋友会对这个概念比较熟悉,一个人和公司、上级之间的利益差别,就是他们的利益接合部。

对《演员的诞生》的制作方来说,拉更好的演员进来,这和小导演的利益是一致的。

如果这个演员晋级,皆大欢喜,可以继续合作。

制作方可以得罪一些艺人,因为真正得罪不起的艺人根本不会来,节目组也根本不敢得罪,比如徐帆老师。

但对小导演来说,艺人过来,自己的工作完成了;而艺人被淘汰,自己和艺人的关系就会受到伤害。

初入职场的人总有这样的念头:

我认识了一个大咖,以后我去别处还能请他,我就变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人。

这是一种错觉。

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下一次接受你的邀请,关键在于你下一份工作的平台仍然强大,而不是你的个人交情。

曝光率和钱到位了,明星自然就来了,不需要交情。交情只是附加分,不是必选项。

不要信虚高的亲密值

袁立在控诉节目方欺负人的时候,提到了她和小导演的关系。

之前袁立对综艺节目不熟悉,问过小导演几个问题,对方耐心做了解答。

“所以把她当朋友。”

注意了!“朋友”这个词很重,同时意味着责任和负担,一个人决定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另一个人,这叫朋友。

袁立的问题上分答去问,400元钱怎么也能搞定了。她可以觉得欠小导演的人情,但她会觉得大家“是朋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一些笃信各种宗教的人打过交道。

他们人很好,心也很热,非常容易跟人熟悉起来,也很喜欢表达对你的喜爱,但是分寸感不够好,情绪化,跟别人绝交也非常容易。

所以被人说是朋友的时候要谨慎,千万不要头脑一热就跟进。

小导演确实喜欢袁立,说看她演的戏长大,说相信袁立的演技一定是真心的,但必须要记得:

你是在工作,不是在叙旧。

叫声姐是套路,真当姐,那就是入套了。

不要用秘闻去灌溉友谊

有的人不知道如何维护一个喜欢、崇拜的人,或者一个暂时有求于对方的人。

其实朋友圈点点赞,有好事想着人家就好了。

如果你拿对方当朋友,就容易给对方一些“合作伙伴之外的好处”,最差劲的一种,就是用公司和别人的隐私去灌溉友谊

比如“宋丹丹本来投了您,后来变卦了。”

比如“徐帆想来都没来成。”

比如“他们都是拿了钱的。”

年轻人,你的话太多了。

如果你有愧于某人,多说道歉的话,以后想办法弥补她就行了。对方如果不买账,也只好跟她分道扬镳,和一个人决裂没那么难。

对方已经对你和你的组织心怀不满,你还递上各种火药和炮弹,这是不对的。

不要挑情绪化的合作方

袁立遇到的问题很糟糕,遗憾的是,这在娱乐圈也很常见。

大多数混圈子的艺人会接受现实,下次合作的时候长点心。

袁老师比较耿直,受了委屈会公开维权。在此之前,三位导师就像三架坦克一样,可以任意碾压台上不带资源的选手。

不是什么大V都能随便请,比如姓方的科普作家、姓孔的大学教授、姓黄的体育解说、姓崔的主持人,都是杀伤力比较大的。

对职级低、权力小的导演来说,最好做筹划的时候就避开一些难以掌控的人,以防万一。

要请也可以,就要找对中间人,那个让他不好决裂的人居中担保。比如要请袁立,就应该是张国立这样深度合作过、有地位的人来请。

主持人挑张国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年纪大、人缘好,很多人都给他面子。他会给失败者一个拥抱,用“希望我们继续合作”安抚对方。

你们也看到了视频上的镜头,无论是不是剪辑过,袁立在张国立拥抱示好之后,都没有停止表达不满情绪。

控制情绪有困难的人,最好不要请了。

以你的层级,既无法改变潜规则,更无力承担失控的后果。

我们看看小导演犯了多少错误吧:

☉ 请来了情绪不稳定的嘉宾(节目里有些跟公益相关的话风险很高)

☉为了肯定嘉宾,踩了别的嘉宾。

☉说了太多“内幕”。

☉发生冲突之后,试图修复关系,爆料更多。

☉ 很多这种工作上的事应该通过电话来沟通,苹果手机录音电话并不方便,大多数艺人不会使用,用安卓的又很少。但小导演哪怕吐槽也用的是微信文字,方便截图。

当这些截图被袁立挂出来的时候,小导演就成了一个吃里扒外的人。老板和同事眼里,她牺牲公司利益;袁老师和粉丝眼里,她坑害朋友,是黑势力的代言。

其实她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争取到袁立的出场,事后又能挽回袁立和自己的交情。

真是痴心妄想啊,做好一件就已经够难了。

至于交情这件事:

得之,我幸;

没有,我命。

—  END  —


熊太行:人际关系洞察家,得到 App《关系攻略》专栏作者,《西游记》深度研究者。前杂志主编。

©转载请联系本人获取授权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