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柳余恨
柳余恨,广告人,一个严肃的逗逼,典型双子座,爱好科技、历史、读书、写作,喜欢挖掘一些奇怪的问题。微信公众号:贰叁叁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柳余恨

为什么存钱罐,大多是小猪造型的?

柳余恨  · 简书  ·  · 2018-01-17 17:32

你小时候是否养过一只小猪存钱罐呢?

尽管存钱罐的造型五花八门,小猪造型却深受追捧,风靡全世界。几乎每个家庭都曾拥有过一只小猪存钱罐,陪伴我们从小养成储蓄的习惯。

可你有没有想过,世界上有5000多种动物,小猪是怎么脱颖而出的,成为存钱罐指定造型的?

今天就来看看小猪存钱罐的前世今生!

早在货币发明之初,古人就学会了存钱。在古代中国,存钱罐被称为「扑满」,是一种用来储存钱币的容器。

在记载西汉历史的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中,就曾提到扑满: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

翻译成人话就是:扑满这东西,大都由黏土和陶烧制而成,主要用来存钱。有投入钱币的隙缝,但没有其他出入口,装满了就一锤子砸碎它。

那么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砸罐子撒出一堆钱,体验当然很爽。可如果每一个都要被砸,是不是有点太败家了?

这就要扯到一种欧洲人发明的廉价材质。到了中世纪欧洲,人们开始使用一种叫做 Pygg Clay 的橙色黏土,制作各种器皿,这些器皿被统称为 Pygg

当时很多人下班回家后,把口袋里的钱币丢到 Pygg 里,之后慢慢的就养成了用这些罐子存钱的习惯。

之后英语逐渐发展成型,因为 Pygg 与 Pig(猪)谐音,所以很多人干脆做出专门的猪形器皿用来存钱。这就是猪猪存钱罐们的老祖先。

当然,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说是因为当时的工匠不好好读书,所以将「Pygg」误解为「Pig」;二说是因为存钱和养猪对当时的家庭而言,都代表了累积资本的意义。无论原因为何,人们开始将存钱罐做成小猪造型。

随着现代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大人们开始把钱存进银行,圆滚滚的小猪存钱罐,不再是普通家庭存放铜板的容器,而开始变成了孩子们的礼物或玩具。

19 世纪末,各种文献中已能看到「小猪存钱罐」一词。到了20 世纪初,也有「猪猪存钱罐」的相关文字记载。可以说,小猪们已经开始风行世界,浑圆饱满的形象,常常作为企业广告露出,也渐渐成为理财储蓄的象征。

除了小猪存钱罐,1973年芬兰一家银行设计的小象存钱罐「NORSU」,也在存钱罐界有了一席之地。

现如今,市面上更是不乏各种动物造型的存钱罐。可看来看去,总还是觉得猪猪造型的存钱罐最为顺眼。

不过随着支付宝、微信、手机银行的全面普及,如今理财的渠道越来越多了,存钱罐也失去了最初的作用,开始逐渐演变为家庭装饰品。

在未来的无现金社会,猪猪存钱罐必然会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但我仍非常感谢它陪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童年,因为它还让我明白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猪,养肥了才好吃;钱,攒够了才好花


良心链接:古代人日常生活指南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