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罗衣一时聚散
金学红学研究者 专栏作者 言情小说作者 独立撰稿人 个人公众号:wochengjinghong 浮世小团圆 小说地址: https://read.douban.com/ebook/35558879/ https://read.douban.com/ebook/30449095/ 豆瓣金瓶梅与红楼梦专栏地址 https://read.douban.com/column/5983508/ https://read.douban.com/reader/column/6237452/chapter/31656755/ 如需转载,请点击 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15470
今天看啥  ›  专栏  ›  罗衣一时聚散

北大学霸与父母决裂12年:恨不能让你变得更强大,爱也不能

罗衣一时聚散  · 简书  ·  · 2018-02-04 22:06

北大学霸王猛,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回家的新闻之后,某媒体趁热打铁,去采访了王猛的父母,要大家听听他的父母怎么说。

此文原标题为“北大骄子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父亲几度落泪:照着书还是没教好儿子”——这个标题和观点真的非常奇葩,原来王父教孩子是“照着书教的”?确实,现在市面上怎么育儿(不是那种生理性的育儿,而是心理,教育理论)的书籍,公号,大湿,老湿们,各种讲座,各类付费学习真是铺天盖地,摩肩擦踵,但,我只想问一句:

大伯大妈,您们照着书教孩子没错,可您们的孩子是照着教科书长的吗?

但凡有一点不一样的话,那些教科书,教育理论顶个屁用?


王父在采访中说,儿子选择决裂,他只能接受。现在,他“只能乞求苍天还我儿子一个健康的心灵”。他反思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过于乐观和自信”,认为很多事情在多年后都会过去,忽略了儿子的“不一样”。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说他儿子心理不正常,不健康。而他已经反思过自己了,只不过是错在“过于乐观和自信”了,忽略了儿子的“不一样”——这让我想起《我爱我家》里的一句台词:你看你爷爷犯了个小错误,我爷爷就要饭了。

听起来还真搞笑,挺忍俊不禁的,你爷爷的小错误一犯,让我爷爷去要了饭。真的让你去要饭呢?真的要饭是会受尽屈辱的,可别人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当时只不过犯了一个小错误”。道歉?没有的;检讨?没有的;忏悔?没有的。

尽管这些东西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但是,一概都没有的。你问我要?那就像麦兜妈妈骂麦兜一样回你一句:你不孝啊。

然后,王父还沾沾自喜地说:他们从小教育王猛的方式没有打骂,而是“谈话”。只要王猛犯了错,王父就会告诉他,要找时间跟他“谈话”。“大概从2岁时开始,我们就用这种方式跟他沟通。他知道,谈话意味着可能犯了错。即使我们轻描淡写地聊天,他也会一直恐慌。”

我看到网上有人评论说,这个细节真是“细思极恐”,老实说我看了也实在是瘆得慌。张爱玲曾经在小团圆里说过,考试不可怕,可怕的全是考试前的那段时间,犹如大战之前,因为袭来的完全是未知的恐惧。

那种恐惧能杀得死人。

一个才2岁的孩子,就一直被“这种方式”“沟通”,一直被这种“未知的恐惧”包围,他的父母竟然还以为自己这是教科书似的教育,是极好极上等的教育,你看,没打你没骂你,我告诉你了,我只是“要找你谈话”——知不知道在那十年里,有多少人因为第二天领导,或者“革命群众”要找你“谈话”,当天晚上就自杀了,扛不过今晚,扛不过这种未知的,不知道何时会降临的,究竟会怎么样被暴击的灾难,他们在恐惧中,选择了死亡作为解脱。

这种恐惧,比死亡更可怕。


 读到这里,我真的是深深地同情王猛,太不容易了这孩子,你一直生活在什么样的心理恐惧之中,外人完全是隔岸观火,不可能有切肤之痛。

而,他的父亲竟然还说,“即使我们轻描淡写地聊天,他也会一直恐慌”——原来他已经意识到孩子在“恐慌”,居然还能一直“轻描淡写”地找他“谈话”下去,并且脸不变色心不跳地为自己辩解和吹嘘,吹嘘自己的教育“很文明”。

也许有人会这么说,至于吗,有的孩子还天天被打被骂呢,有多少革命先烈于烈火中永生,请问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娃嘛,从小要坚强,现在的娃儿就是脆弱,“谈个话”能谈出心理病来?

我还真告诉你,真的会。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另外,王父说,“不是说替孩子把什么事都办了他就会感激你,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只是自己盲目自信了”。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似乎是我替孩子做了那么多事情(谁知道这些事情是他为了自己的面子办的,还是真正为了孩子着想?鬼知道),他就应该感激我,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你是不是要懂得感恩?不管我做的事儿你自己想要不想要,开心不开心,反正我是做了,我“付出”了,我下本儿了,你该怎么报答我?

至于“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只是自己盲目自信了”,我只能理解为正话反说,我为孩子把什么事儿都办了,甚至都办过头了,付出过头了,我唯一的错误就是我做得太多,太好,我太负责,我操心太多——哪个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是拼尽全力呢?底下应该是配以眼泪与哽咽了吧——果然,报道中说,王父“数度落泪”,“眼泪翻滚而出”。

如果你是王猛,此时是不是应该跪倒在地,为自己的不孝,不懂感恩,向父母“磕头认错”?


王猛父母还有其他言论,恕不一一复述,最后只选择比较“可观”的一则:单位同事曾在王父面前讨论儿子的新闻:“北大的留美研究生,12年春节都不回家,还拉黑了父母,这有些不像话了,不管怎么说,父母为你付出了这么多啊。”听了同事的话,王父并未多言。

回到家,王母也开始说起这件事,因为家里亲戚给自己转来了报道链接,她觉得这让她很没有脸面。她有些搞不懂儿子到底是要干嘛?

是的,到底要干嘛?你都让父母在同事,亲戚面前“丢脸”了,父母的颜面比什么都重要。想起前几天还有一个新闻,一个亲妈因为女儿年龄到了没结婚,让她在亲戚朋友面前丢了“脸面”,于是赶紧给女儿凑合了一个,女儿不同意,妈妈以死相逼;女儿只好结婚,后来又被家暴要离婚,妈妈依然以死相逼,还以头撞墙,指责女儿胆敢离婚,就是让她丢脸,她宁愿看到女儿被老公家打死,也不能看到她离婚。

“脸面”,对于这些父母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东西啊,比自己亲生孩子的生命,幸福,前途,工作,生活都重要。这些人为什么要生孩子呢,也无非是为了要“面子”,没有孩子岂不是被别人看不起,说闲话?

有了孩子,就有面子了,成了完满生活的一种点缀,如果孩子还能上个北大,去美国留学什么的,更是如花似锦,脸上有光。

但,他们想过孩子的感受吗?

张爱玲因为她妈妈常常在她面前说,我为你牺牲了自己的前程,我为了养活你给你受教育花了很多钱,她最后做了什么?宁愿在男人面前不要尊严,也不肯还他曾经赠送给自己的金子——因为这笔钱她是要拿去还她母亲的。

你不是说我欠了你吗,好,我还你的钱。你不是说你为我做牺牲了吗,好,我还你的钱。你不是说我不值得你为我付出,我活着只是害人吗,好,我还你的钱。我还你的钱,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愿意剔骨还肉,把我身上所有可以还你的东西都还给你,我,今生今世,只想不再和你有一丝一缕的关联。

看到这样一字一泪,一字一血的母女(子)关系,父子(女)关系,你是不是稍稍能理解王猛了呢。


王猛事件出来之后,很多伟光正,正能量的大号,大V,“大师”们都跟进,都说要大家选择原谅父母,即使他们以前曾经伤害了你,但他们不是坏人,他们不是故意的(好像谁也不会说王猛的父母是坏人吧)。

还有人说,请不要恨你的父母,因为恨不能让你变得更强大,爱才会。

这个理论,走遍天下都说得通,都慷慨激昂,催人尿下,但它仅仅只是一个理论。

有时候,在某些问题上,我们永远都看得清病灶,但却永远开不出治病良方,包括这些社会问题,连马克思恩格斯这些伟人联袂都开不出来药方来,治不好这个病,而你轻飘飘说一句,要用“爱”,“爱”治百病?“爱”能解决一切?

对此,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回答:不能。恨当然不能让你变得更强大,但是你们说的“爱”也不会。

此外就事论事,对于王猛事件,我倒是比较赞同某个网友的留言,他这么对王猛说:

“大哥,算了吧,鸡同鸭讲,对牛弹琴。别再让自己在原生家庭的泥潭里苦苦挣扎了。好好爱自己,如果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家庭,那就好好爱你的家庭。做一个和你父母毫不沾边的家长。为你的妻儿创造真正幸福的生活。

很多有偏见的人认为,原生家庭不行的人,自己组建家庭也不会好。我倒是真的,非常恳切地希望王猛可以组建一个让他感觉安全,自由,舒适的家庭,然后,真正与过去一刀两断,与伤痛一刀两断,与“原生家庭”一刀两断。

最后那个“一刀两断 ”,包括地理的与心理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