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苏诗文
长江诗歌研究会会员,文学爱好者。
今天看啥  ›  专栏  ›  阿苏诗文

《诗经》共读的苦与乐(一)

阿苏诗文  · 简书  ·  · 2018-09-17 22:34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为期一个月的《诗经》共读终于于9月16日拉下了帷幕。这个月,我们共读了28首诗,每周一个主题,共四个主题:爱情与婚姻,战争与徭役,祭祀与宴会,生活与习俗。就从这四个专题的拟定可以看出,简书里读书专题编委的确花了一番心思,也的确有几把刷子。

当初我积极参与,倒是真的想好好近距离接触一下《诗经》。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除了课本中的《关雎》《蒹葭》《式微》几首,课余没花什么心思在《诗经》上。何况这305首诗已经被岁月淘洗成了“经”,更有必要用心读读。

可是,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说好的用心,读不了几篇就少了耐心了。第一周共读时,还在暑假之中,初读的也是落眼就喜欢的:《关雎》《桃夭》《静女》。这几首,即使没有正儿八经读过,也是大抵晓得一些的,都是《诗经》中的经典了,也就真的花了一点脑子。

可惜好景不长,待到上学了,工作紧张起来,后面的共读诗歌竟愈发难了。一首诗里边,即使才几句,也会有好些个从来不曾见过的字。见都没见过,意思就更不晓得了。

比如共读的第五首《鄘风·柏舟》,才两章,共十四句诗,题目里的“鄘”就是素来不曾见的,先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胡乱猜测读左边的音。诗句里的“髧”“慝”是猜也猜不上的,唯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

有时候也想偷懒,就从为了共读新买的周振甫的《诗经译注》上查读音,一般生僻字都会有,可惜这本书基本上没啥益。大多数注音都是准的,也有跟网络上或者其他资料上的不一样。

生僻字不好认,非生僻字就好认?错也!比如《柏舟》里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里的“只”,本来是个多音字,初看似乎读“一只两只”的“只”,第一声。可是查阅才知,其实读第三声。

《鄘风·柏舟》是短的,那长的,如《小雅·楚茨》,虽只六章,每章却有十二句,合起来有七十二句了,洋洋洒洒二百八十八言!这首诗里的生字难句肯定较多,只有查资料慢慢啃。

一首诗啃下来,一天必定是难得消化的。所以,后来常常是,一天不到近二十四点完成不了共读笔记,有时甚至第二天才交。个中苦滋味,唯有像我这般没怎么读过《诗经》的人才体会得到啊。。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